1、 卷 首 语静下来,静下来吧!感知知识的内涵,聆听大师的指点,品味贤者的精彩,细细地,细细地咀嚼这一段生命的感慨。走进去,走进去,投身知识的溶炉,我们怎能不为之改变?有了疑难,明亮的灯随时为我们点燃。江陵县资市镇小学 应用信息技术 提升教学能力 资市镇小学2016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校本研修和考核制度一、指导思想培训制度根据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江陵县教育局江教师20165号文件精神,为认真落实资市镇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有效地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以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江陵县教育局江教师20165号文件精神为指
2、南,以全面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提升工程”培训,全面提升每一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二、培训对象:我校所有在编或在岗的教师。三、培训目标以应用为核心,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培训。每一名教师应完成不少于100学时的学习,其中远程学习50学时,校本研修50学时。1、 远程学习:通过自主选学方式参与远程学习、交流、评价、研讨,参训教师必须完成50学时的学习任务。2、 在线测试:参训教师的线上研修学习合格后,在“个人学习档案”会显示“在线测试”,请老师们在规定
3、时间内完成。3、 应用测评:学校要组织参训学员进行校本研修,将远程学习的内容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以学校、年级、学科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需达到50学时。四、团队建设1、组织领导成立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长:李军成员:陈孝平、余峰、陈之明、赵金菊、陶润梅技术组:徐雪莲、范迎霞、何礼宾、周冬梅、张琴、钟芳。五、培训时间 2016年9月7日-2016年11月7日。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内容阶段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评研修课程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研修成果任务主题线上网络研修线下活动安排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第一阶段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任务1,时间2
4、周)课程导学师德技术素养平台操作指南任务1:制定信息技术助力解决学习难点研修计划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本校(园)信息技术环境条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选择将执教的一节课的重难点,制定研修计划工作坊研修(推选作品):请各校(园)坊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对本坊教师在本阶段完成的线上作业进行研讨点评,推选拟重点研磨的“种子作品”作业1:我的计划单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任务2选1,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资源检索、课件制作等)任务2-1:撰写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任务2-2:撰写微课设计方案请参考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划,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撰写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将如何应用PPT投影
5、、交互电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或围绕教学重难点,提交一份微课设计方案作业2-1:教学设计作业2-2:微课设计方案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任务2选1,时间2周)简易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任务3-1:分享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任务3-2:分享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助学微课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课例(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或提交一份解决重难点的助学微课校(园)级坊研修(研磨优品):请各校(园)组织线下
6、课例观摩活动,对各坊推选的“种子作品”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观摩点评(鼓励有条件有精力的学校对本校(园)所有参训教师的课堂实践情况进行观摩点评),推选本校(园)“优品”作业3-1:课堂教学课例(完成课例、精彩片段或PPT)作业3-2:助学微课交互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网络移动环境下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类课程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任务1,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任务4:学习网络课程学习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参与线上活动,打磨并评选优秀成果区域坊研修(展评精品):研修网项目组联合各项目区域工作坊,组织精品展示活动,对各校(园)推选的“优品”案例进行展示点评,推选本
7、区域信息技术应用“精品”成果资源包(含教学设计、视频课例、课后作业等)生成性作业资源包第五阶段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任务1,时间2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任务5:学习网络课程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参与线上活动,打磨并评选优秀成果线下测评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内容教学准备(30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材分析准确、教学设计科学;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教学流程清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技术融合设计中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或融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能合理分析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教学实施(40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内
8、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注重知识多角度、多方位的联系和知识间的整合;应变能力强,能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调控和组织教学过程方法教学过程阶段明确,衔接自然有序,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节奏适度;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当;根据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中操作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熟练程度;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平台、学科资源等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录像清晰、画面稳定。说明:课堂录像必须是完整的知识片断,可以用手机等简易设备录制,录像资源由学校(幼儿园)保存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好,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激发;实现教学目的,总体教学完整,效果好资源开发(30分)课件制作课件内容、结构符合学习要求;结构清晰,表现方式简洁,满足教学需要;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字体恰当、版式规范微课制作微课制作规范,设计合理,视频图像生动,有感染力,能够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