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考前习题(3)1.避难层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A.0.50hB.1.00hC.2.00hD.3.00h【答案】C【解析】为确保避难层具备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不适合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A.橡皮电线电缆B.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C.交联聚氯乙烯电线电缆D.一般聚氯乙烯电线电缆【答案】D【解析】一般聚氯乙烯电线电缆在燃烧时会散放有毒烟气,不适合用于地下客运设施、地下商业区、高层建筑和重要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因此,本题的
2、正确答案是D。3.阻燃电缆的()越高,它的阻燃性越好。A.耐火极限B.耐火等级C.发烟性D.氧指数【答案】D【解析】阻燃电缆的性能重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因为空气中氧气占21%,因此氧指数超出21的材料在空气中会自熄,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4.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的灯具类型是()。A.闭合型B.防爆型C.防潮型D.封闭型【答案】B【解析】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5.火灾危险环境中A区的环境特点是()。A.具备固体状可燃物质B.具备悬浮状可燃粉尘C.具备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D.具备堆积状的可燃纤维【
3、答案】C【解析】火灾危险环境依照火灾事故发生的也许性和后果、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一样,分为下列三类区域:A区:具备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且其数量和配备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1级场所);B区:具备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备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2级场所);C区:具备固体状可燃物质,其数量和配备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H-3级场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6.照明灯具的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出(),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出()。A.16A,25AB.16A,30AC.25A,30AD.12A,25A【答案】A【
4、解析】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出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出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出25A,光源数不宜过超出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出30A。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7.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连续时间可分为()个区域等级。A.2B.3C.4D.5【答案】B【解析】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第2.2.1条要求,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出现的频繁程度和连续时间分为3个区域等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8.爆
5、炸性粉尘环境依照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连续时间,可分为()个区域。A.2B.3C.4D.5【答案】A【解析】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第3.2.1条要求,爆炸性粉尘环境应依照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连续时间,按下列要求进行分区。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场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9.依照通风条件调整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说法正确的是()。A.当通风良好时,应提升爆炸危险区域等级B.可采取局部机械通风减少爆炸危险区域等级C.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减
6、少爆炸危险区域等级D.堤或墙等障碍物不能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答案】B【解析】依照通风条件调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遵照如下标准:当通风良好时,应减少爆炸危险区域等级(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通风,其空气流量能使易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如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当通风不良时应提升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局部机械通风在减少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取局部机械通风减少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提升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0.对在正常运行
7、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深入采取某些附加措施,提升其安全程度,预防电气设备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也许性。这种防爆型式是()。A.本质安全型B.无火花型C.隔爆型D.增安型【答案】D【解析】增安型: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深入采取某些附加措施,提升其安全程度,减少电气设备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也许性。它不包括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火花或电弧的设备。该类型设备重要用于2区危险环境,部分种类能够用于1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1.储罐防火中,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不小于(),接地电阻不宜不小于()。
8、A.20m,10B.20m,15C.30m,10D.30m,15【答案】C【解析】储罐安装的所有电气设备和仪器仪表,必须符合对应的防爆等级和类别,测量油面的电子仪表、温度计以及其他指示器、探测器等,均应按专门的设计要求安装在储罐上。钢制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钢质储罐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不小于30m,接地电阻不宜不小于10。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储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质储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不小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铝顶储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mm的钢质储罐,应装设避雷针。浮顶罐或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导线做电气连接。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2.
9、如下()不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常用的运输方式。A.航空运输B.铁路运输C.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答案】A【解析】石油化工产品以油品居多,常用储存设施为油罐、油桶等。运输方式一般以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3.铁路油罐车装卸作业的防火措施做法有误的是()。A.装卸油品操作人员都要穿戴防静电工服、工帽、工鞋和纯棉手套B.装卸作业前,油罐车需要调到指定车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机车必须离开C.装卸时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罐口。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5.0m/s如下D.装卸完成后,需静止最少2min后,再进行计量等作业【答
10、案】C【解析】铁路油罐车装卸作业的火灾危险性很大,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消防安全。装卸油品操作人员都要穿戴防静电工服、工帽、工鞋和纯棉手套。装卸前:装卸作业前,油罐车需要调到指定车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机车必须离开。操作人员要仔细检查有关设施,确认油罐车缸体和各部件正常,装卸设备和设施合格,栈桥、鹤管、铁轨的静电跨接线连接牢靠,静电接地线接地良好。装卸时:装卸时严禁使用铁器敲击罐口。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4.5m/s如下。雷雨天气或附近发生火灾时,不得进行装卸作业,并应盖严油罐车罐口,关闭有关重要阀门,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装卸后:装
11、卸完成后,需静止最少2min后,再进行计量等作业。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整顿归放工具,切断电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4.公路油罐车装卸作业中,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司机迟缓开启卸油阀。A.2minB.3minC. 4minD.5min【答案】B【解析】卸油人员进入岗位后要检查油罐车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作业现场要准备最少一只4kg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一块灭火毯。油罐车熄火并静置不少于3min后,卸油人员连好静电接地,按工艺流程连接卸油管,确认无误后,油罐车司机迟缓开启卸油阀,开启速度控制在4r/min
12、如下。卸油过程中,卸油人员和油罐车司机不得远离现场。易燃油品极易挥发,严禁采取明沟(槽)卸车系统卸车。雷雨天不得进行卸油作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5.液体运输中,只有对闪点高及沸点在()以上的可燃液体才用空气压送。A.35B.100C.120D.1300C【答案】D【解析】在输送有爆炸性或燃烧性物料时,要采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替代空气,以防燃烧和爆炸发生。选用蒸汽往复泵输送易燃液体能够防止产生火花,安全性很好。只有对闪点高及沸点在130以上的可燃液体才用空气压送。在化工生产中,用压缩空气为动力输送酸碱等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要符合压力容器有关设计要求,满足足够的强度,输送此类流体的设
13、备应耐腐蚀或经防腐处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6.()不属于地铁的火灾危险性。A.火灾类型多,起火快B.动态火灾隐患多C.用电设施、设备繁多D.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答案】A【解析】地铁的火灾危险性如下。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地下车站和地下区间是通过挖掘的措施取得地下建筑空间,仅有与地面连接相对空间较小的地下车站的通道作为出人口,不像地上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相通。因此,相对空间小、人员密度大和流量大是其最为明显的特性。用电设施、设备繁多。地铁内有车辆、通信、信号、供电、自动售检票、空调通风、给排水等数十个机电系统设施和设备组成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各种强弱电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不但种
14、类数量多并且配备复杂,供配电线路、控制线路和信息数据布线等密如蛛网,如一旦出现绝缘不良或短路等,极易发生电气火灾,并沿着线路迅速蔓延。动态火灾隐患多。地铁内客流量巨大,人员复杂,乘客所带物品、乘客行为等难以控制,如乘客违背有关安全乘车要求,私自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在车上吸烟、人为纵火等动态隐患导致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潜在火灾隐患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7.地下车站中,本地下多线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出()。A.1500m2B.2500m2C.5000m2D.6000m2【答案】C【解析】地下车站,车站站台和站厅乘客疏散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本地下多线换
15、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时,站厅公共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出5000m2。地下一层侧式站台与同层的站厅公共区划为一个防火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18.地上车站中,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不小于()。A.5000m2B.2500m2C.1500m2D.6000m2【答案】B【解析】地上车站,设备管理区应与公共区划分不一样的防火分区。公共区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不小于5000m2。设备管理区的防火分区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建筑内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不小于2500m2;位于建筑高度不小于24m的建筑内
16、时,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不小于1500m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19.地铁车站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墙和()防火门分隔。A.1.50h,甲级B.2.00h,乙级C.3.00h,甲级D.2.50h,乙级【答案】C【解析】地铁车站面积大都在50006000m2,一旦发生火灾,如无严格的防火分隔设施势必蔓延成大面积火灾,因此应采取防火墙、防火卷帘加水幕或复合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两个防火分区之间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分隔。在防火墙设有观测窗时,应采取C类甲级防火玻璃。站台与站台之间设纵向防火墙分隔,并把防火墙在站台
17、有效长度各端延伸10m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0.地铁车站的防烟分区要求正确的是()。A.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无须设置挡烟垂壁B.设备管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不小于1500m2C.防烟分区能够跨越防火分区D.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出750m2【答案】D【解析】室内地面至顶棚或顶板的高度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划分为防烟分区,并符合下列要求:地下车站站厅、站台的防火分区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出750m2;站台至站厅的楼扶梯等开口四周的临空部位应设置挡烟垂壁;设备管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不
18、小于750m2;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1.地下车站站台至站厅的疏散楼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过能力,应确保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能在()内所有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安全区域。A.5minB.6minC.7minD.10min【答案】B【解析】地下车站站台至站厅的疏散楼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过能力,应确保在远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时,一列进站列车所载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乘客能在6min内所有疏散至站厅公共区或其他安全区域。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2.有人值守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门位于2个安
19、全出口之间时,其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不小于()。A.20mB.30mC.40mD.50m【答案】C【解析】有人值守的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的门当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其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不小于40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其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不小于20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3.地铁车站站台、站厅公共区内的疏散指示标志应采取电光源型,并设置在柱面或墙面上。标志上边缘距地面不应不小于(),间距不应不小于()或不应超出二跨柱间距。A.0.5m,10mB.0.5m,20mC.1m,20mD.2.2m,10m【答案】C【解析】站台、站厅公共区内的疏散指示标
20、志应采取电光源型,并应设置在柱面或墙面上。标志的上边缘距地面不应不小于lm,间距不应不小于20m或不应超出二跨柱间距。宜在相对应位置吊顶下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其下边缘距地面不应小于2.2m。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4.采取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的隧道施工措施称为()。A.沉管法B.盾构法C.钻爆法D.明挖法【答案】A【解析】沉管法:采取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取此法建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25.长隧道的隧道长度L为(),断面面积F为()。A.L3000
21、m,F100m2B.1000mC.500m2 D.L500m,F走道压力前室压力房间压力B.防烟楼梯间压力房间压力走道压力前室压力C.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D.防烟楼梯间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前室压力【答案】C【解析】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流动的,即在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正压,以预防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为确保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使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2、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标准,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问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同时还要确保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导致开门困难影响疏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47.人防工程中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是()。A.甲、乙类生产车间B.电影放映间、舞台C.总长度不小于15m的疏散走道D.建筑面积小于50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答案】B【解析】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建筑面积不小于50m2,且常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丙、丁类生产车间;总长度不小于20m的疏散走道;电影放映间、舞台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48.
23、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途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是()。A.消防应急照明标志灯具B.消防应急照明标志复合灯具C.连续型消防应急灯具D.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答案】D【解析】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是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途径、消防设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灯具,一般均用图形加以标示,有时会有辅助的文字信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49.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不过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是()。A.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B.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C.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D.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答案】B【解析】自带
24、电源集中控制型系统连接的消防应急灯具均为自带电源型,灯具内部自带蓄电池,不过消防应急灯具的应急转换由应急照明控制器控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5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不小于(),高危险区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不小于()。A.10s.0.5sB.10s,0.25sC.5s,0.25sD.5s,0.5s【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其他建筑、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包括()。A.火灾爆炸的高危性B.火灾危险源的流动性C.火灾规模大的危险性D.灭火救援的艰难性E.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的也许性【答案】ABCDE【解析】其他建筑和场所是指使用功效和建筑条件特殊,有专业设计规范的建筑和场所
25、,重要包括:石油化工生产和储运场所、地铁、城市交通隧道、加油加气站、火力发电厂、飞机库、汽车库和修车库、洁净厂房、信息机房、古建筑和人民防空工程等。其他建筑和场所因为其特殊的用途和建筑特点,除了具备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特点外,各类建筑还具备其自身的火灾危险特性。具备火灾爆炸的高危性。具备火灾危险源的流动性。具备火灾规模大的危险性。具备灭火救援的艰难性。具备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的也许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E。2.石油化工的火灾危险性表目前()。A.空间小、人员密度和流量大B.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备易燃易爆性C.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当易引起爆炸和火灾D.违章操作等人为原因引起
26、怒灾爆炸等事故E.工艺装置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答案】BCDE【解析】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备易燃易爆性。工艺装置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当易引起爆炸和火灾。违章操作等人为原因引起怒灾爆炸等事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E。3.石油化工火灾的重要特点是()。A.爆炸与燃烧并存B.排烟排热效果差C.火灾扑救困难D.易形成立体火灾E.燃烧速度快、火势发展迅猛【答案】ACDE【解析】石油化工火灾特点重要有如下几方面。爆炸与燃烧并存,易导致人员伤亡。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伴伴随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或先爆炸后燃烧,或先燃烧后爆炸,或爆炸与燃烧交替进行。爆炸
27、会使管线、设备、装置破裂,导致物料流淌,建筑结构破坏和人员伤亡。燃烧速度快、火势发展迅猛。石油化工企业原料和产品大都为易燃易爆气体、液体,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快、火势发展迅猛,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火灾,并发生连锁反应。易形成立体火灾。因为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具备良好的扩散性和流动性,石油化工企业大型设备和管道破坏时,化工原料流体将会急速涌泄而出,轻易导致大面积流淌火灾;又因为生产设备高大密集呈立体布置,框架结构孔洞多,发生火灾时,轻易通过楼板孔洞、通风管道、楼梯间等流动扩散,从而使火灾蔓延扩大,火势难以有效控制,易形成大面积立体火灾。火灾扑救困难。石油化工装置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火灾蔓
28、延速度快、包括面广、燃烧时间长,且存在爆炸的危险性、气体的毒害性、物料的腐蚀性,对火灾扑救中灭火剂的选择、安全防护、灭火措施等要求高、针对性强,给扑救工作带来诸多困难;火灾时,需要足够的灭火力量和灭火剂,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E。4.石油化工生产中,下列物料的投料次序正确的是()。A.氯化氢合成应先投氢后投氯B.三氯化磷生产应先投氯后投磷C.三氯化磷生产应先投磷后投氯D.氯化氢合成应先投氯后投氢E.硫磷酯与一甲胺反应,应先投硫磷酯,再滴加一甲胺【答案】ACE【解析】石油、化工生产,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投料次序进行操作。例如,氯化氢合成应先投氢后投氯,三氯化磷生产应先投磷
29、后投氯,硫磷酯与一甲胺反应时,应先投硫磷酯,再滴加一甲胺,否则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E。5.地铁的火灾特点包括()。A.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B.人员疏散困难C.易形成立体火灾D.氧含量急剧下降E.产生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答案】ABDE【解析】地铁的火灾特点如下。火情探测和扑救困难。因为地铁的出入口有限,并且出入口又一般是火灾时的出烟口,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着火点,扑救工作难以展开。再加上地下工程对通信设施的干扰较大,扑救人员与地面指挥人员通信、联系的困难,也为消防扑救工作增加了障碍。氧含量急剧下降。地铁火灾发生后,因为地下建筑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人体窒息死亡。产生有毒烟气、排烟排热效果差。因为地铁内乘客携带物品种类繁多,大多为可燃物品,一旦燃烧很轻易蔓延扩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因为地铁空间狭小,大量烟气集聚在车厢内无法扩散,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整个地下空间,导致车厢内人员吸入有毒烟气死亡。人员疏散困难。首先,地铁完全靠人工照明,客观存在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的原因,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有也许中断,人的视觉完全靠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确保,此时假如再没有应急照明灯,车站和区间将一片漆黑,使人看不清逃离路线,人员疏散极为困难。其次,地铁发生火灾时只能通过地面出口逃生,地面建筑内发生火灾时人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