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音频信息的采集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音频,表达信息,认识工具的窗口及基本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过程,学会采集与简单加工音频的基本方法(认识、新建、打开、保存、关闭、退出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音频信息加工的实践,体验音乐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作用。能正确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体会并遵守与声音录制和编辑有关的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音频信息的窗口组成与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数字化音频的采集过程三、教材分析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是新时代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2、模块二中第10课关于数字化音频信息处理的部分。本节内容包括“音频信息的采集”和“音频信息的加工”,其中音频信息的加工为教学重点。通过对一个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2.0的教学来帮助学生了解音频信息的采集,学会简单加工过程(剪切、添加相应效果、合成),希望学生通过对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的使用,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选择恰当的工具加工音频信息,呈现主题表达信息与客观地评价音频技术的应用。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来录音,有音频采集的基本技能,这是很好的知识准备。另外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加工的一般步骤,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
3、的能力。但有些同学可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部分会存在困难,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互补作用,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五、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教学重点,针对学生好奇心强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辅之以分层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等方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六、教学准备1、音频采集与加工的知识材料、音频素材2、准备采集音频的工具七、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播
4、放诗歌配音朗诵并提问:1.如何将朗诵的声音配上你的悠扬的音乐呢?2.音乐素材如何获取?你可能会用那些设备来录音呢?3.声音文件的类型格式?【学生活动】学生回答(MP3、录音笔、手机、电脑等)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音频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音频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思考,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音频信息的采集途径1.在已有的数字化音频中寻找或截取2.将传统的以磁带介质记录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数3.用数字化音频设备现场录音字信号(3)音频编辑软件Cool Edit2.01:是数字音乐编辑器和MP3制作软件。 可以用声音来“绘”
5、制:音调、歌曲的一部分、声音、弦乐、颤音、噪音或是调整静音。2:提供有多种特效为你的作品增色: 放大、降低噪音、压缩、扩展、回声、失真、延迟等。同时处理多个文件,在几 个文件中进行剪切、粘贴、合并、重叠声音操作。使用它可以生成的声音有:噪音、低音、静音、电话信号等。该3:其他功能包括: 支持可选的插件;崩溃恢复;支持多文件;自动静音检测和删除;自动节拍查找;录制等。另外,它还可以在AIF、AU、MP3、Raw PCM、VOC、VOX、WAV等文件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并且能够保存为RealAudio格式.(4)自主学习,任务驱动任务1.启动软件任务2.认识窗口组成部件任务3.新建,打开,关闭,保存
6、,退出等基本操作方法【学生活动】操作实践,可以参考书进行知识点学习【教师活动】教师巡视,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进行及时的全体指导和个别辅导。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音频加工工具的介绍,基本的使用方法等,为音频的加工做好准备。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来录音,有音频采集的基本技能,但考虑到在具体的实践操作部分可能会存在困难,因此采用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拓展提升【教师活动】对于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教师活动】总结音频信
7、息加工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配乐诗朗诵、班级活动解说词、校园新闻、录制自己的歌等等【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合理运用录音技术。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诗歌配乐朗诵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活动为主线,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教师演示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的教与学,作为一个引导者只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提供帮助,在完成任务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探究时通过小组的形式锻炼了学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当然本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设计偏多,学生活动时间略少。应加强学生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