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开 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后,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 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 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 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 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 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 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
2、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 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 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 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 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 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 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两三年来,在全国计算机研 究中心和省市计算机专业委员会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 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 大,参与面
3、广,成效显著。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 亮点,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如何把握整合规律,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 功能又凸现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应有的功能,这样的话题既具有前 瞻性,更具有现实性。因此,我们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目前的研究成果,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带来深刻影响和深度 变革,更可以寻求到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为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 新教学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意见。(一)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难点问题,探索新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
4、一个“亮点”,也是一个突出难 点。本课题着力于:( 1 )解决课程资源的开发,即“做什么”。本课题以校本资源开 发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探索一条资源开发的途径。( 2 )解决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问题,即“在什么层次上做”。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一门国家课程,但它的实施是校本化的。通过本 课题研究可以积累相应的经验。( 3 )解决四大领域的整合问题,即“怎么做”。“研究性学 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四大 领域在实施中容易被割裂开来。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创造一个整合四大 领域统摄点。(4)解决师资问题,即“谁来做”。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 术的整合,使教师成为
5、课程的生产者,而不仅是消费者。教师的关注 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组织交往能力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构 成了课程实施的“瓶颈”。本课题旨在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开发 校本文化,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儿童发展。灌输式学科教学使儿童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不善关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回归多彩的生活世界,感受浓郁 的校本文化,体验服务社会的快乐,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 过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对家乡的亲近感。在 更广的天空、更肥沃的土壤中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3、加强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办学质量。传统的学校是
6、封闭、脱离生活的,扮演着知识传承和道德教化的 角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知识的强者,却是生活的弱者。开发以家乡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活动课程,通过信息技术与该学科的有效 整合,可以平衡课程结构,开阔学生视野,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架起 桥梁。(二)研究目的1、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常态 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机制与操作策略,构建基于信 息化、技术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的新思路。2、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 术创设新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进行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提供的环境以其直观性、交互性资源的丰富性及超时空性为 小学综合
7、实践活动学科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充分提高 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达 到分散学习、展示成果,达到信息共享。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 用信息技术的开放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不同的领域、不同层面、不同 角度获取信息,弥补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信息量不足的缺陷,全面提高 学生从实践中探究真知,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 发现学习,促进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 式的根本变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3、透过教学层面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技能的提升。4、开展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有效整合理论的研究,有利
8、 于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5、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校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越来越被深入的应用到各学 科的教与学过程之中,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探索正在如火 如荼地进行。但是,由于人们对整合的认识不同,各种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实践所基于的理念、思想和教与学的模式不同,许多整合的 实践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定位为传统的“传递讲授”模式下的教与学的辅助工具,使得整合仅仅在较低层次上徘徊,不能实现真正意义 上的深层次整合,而且一些关于整合的探讨仅仅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点 和狭小的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
9、实践活动的整合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向更深层次推进的切入点,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当代教育思 想和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从当前教与学的一般模式出发, 结合信息技术环境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的特点,探讨信息技术环 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建立系统的整合理论,使其具有普 遍性的指导意义。2、实践意义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是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 新技术的优势,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 动同步发展的学习方式。(1)使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开放性,集中体现在学习 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的开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多
10、方 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和验证的学习,也有来自学生兴 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还有来自社会问题和学校常规教育等方面的 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学习内容的开放,使得学习过程 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成为可能,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按自 己的学习需要、学习速度和计划,适时地选择参与学习的时间,进行 自主的、个性化的,跨时空、超链接的学习。(2)使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 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 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 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
11、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 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 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 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习过程具有协作性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的协作性,是学生个体的学 习迫切需要小组讨论、交流和协商,进行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 合作和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小组、班级、身边的人群以及互联网后面 的人网的力量,从而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和启发,进行问题的研究和 任务实践,共同参与完成学习任务。(4)使学科教学具有问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学习为载体,整体
12、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 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问题的产生,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 际情况,提出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教师提出问题的优势在于课题比较成熟,理性成度高,不确定因 素相对较少,较容易指导,学生的想象力、兴趣和特长发挥受到一定 局限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他们所关注的问题,这样更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其潜力。这种模式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 量不确定因素,给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特别对教师的教学智慧提 出了更高要求。(5)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借助于信息技术环境来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把信息技术
13、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相关成果转化 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 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 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 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 基础,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根本意义所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 计划”。 2061 计划指 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 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在“整合模式”里,“2061 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
14、都强调了 “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 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该项计 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 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 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整合教学的研究。但是,冷静的思考 一下整合教学的开展情况,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在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的教学活动较多,常规教学偏少;2、过于注重整合的形式,缺乏对教与学的理论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研究不够系统,导致教学 设计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教
15、与学的关键 困难解决不够理想;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多数集中在利用网 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信息,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多停留在 文字信息层面上,缺乏问题解决的信息化交流途径;5、缺乏有效的学习、引导、监控、评价、反馈支撑体系;6、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体系等。鉴于以上问题,“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就 是关注整合教学的深层次研究,即从不同的学科知识领域、不同的课 程类型的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整合的规律和方法,实现多角度、多层 面的整合教学。该课题在国内外都有研究,特别是在国内以这个课题为总课题的 研究,更是多乎其多,而能出成果,能够很好地应用推广的,却微乎
16、其微。再者,以前研究的重点是放在与各学科的研究,我们重点研究 的是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这将有利于通过这 个整合的信息发现其共性的规律,寻找其个性的特征,以更好地为建 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下的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当前,信息技术 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已有许多经验。由此,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整合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信息技术 的作用,体现三维目标,体现课堂价值,张扬学生个性,提高教育教 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学习理论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条件。传统的教学理论是以传 统媒体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新的信息为教
17、学媒体的教学。综 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一个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引下的 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改革。因此,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基本理论。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学习理论,它是由认知主义进一步 发展而来的学习理论。它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意义学习的过程,而 且还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 的意义。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社会环境交互而自主建构内 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社 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 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
18、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 知识、经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知识意义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 建构出来的,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因此,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基本要素。这种学习环境对学生认 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与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很 好地结合起来,将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因此,在 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中都围绕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四大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把多媒体计算机当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 理想的认知工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求知。由此可见,
19、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学习的作用; 强调意义学习或意义建构;强调师生交互、自主、探究、开放、实践、 综合、多样性学习。不少学者根据他们对学习的理解,提出了多种教 学方法,例如,支架式教 学 (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 、 抛 锚 式 教 学 ( Anchored Instruction )、随机通达教学(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等。 这些教学方法的提出,为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依据。(二)当代课程观从静态的、封闭的向动态的、开放的观念转变。具体讲,包括以 下五点内涵:1、儿童是课程的主体。2、
20、“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 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3、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为根本。4、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创造者。5、课程是文化再生产。(三)心理学基础:从联想主义心理学来看,统觉原理强调知识 间联系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相互性。从认知心理学看,强调学科结 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全域发展。特别 是霍华德 .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差异存在的现 实性和发展的可能性。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在广义上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 存贮、传递、处理、检
21、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本课题研究 中,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较为先进和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网 络技术等。综合实践活动,指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科教学,包括信息技术、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是发挥新思想、新 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通过教与学把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融 为一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获取信息、探 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发展,提高教与 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 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
22、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二)研究目标1、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 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科学认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形 成科学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案。3、探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 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能力。4、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 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入。5、构建适合我校实际并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 资源体系。(三)研究内容1、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
23、内容、形式;在实验中,以现 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 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 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通 过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取信息,综合提取信息,正确的概括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查阅各类在线 图书馆。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新方法、 新思想。在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安排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 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 维和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2、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种模式与实施方法
24、;根据活 动领域、主题、目的和方式的不同,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 活动整合过程中尝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式样的整合,使我们的 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活力和伸展力。例如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演示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协作式活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探究式活动 (又称网络探究式活动);信息技术支持下竞技式活动的开展;信息 技术支持下研究式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表演式活动的开展。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等学习能力。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1、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 观来指导信息技术与综合
25、实践活动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的基本理 念、方法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之中。更新教学的观念,以新的 教育理念来指导学科教学,并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调查法进行教育 教学实践探索。2、实验原则:( 1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活动的开展中,以学生 为主体,以学生的培养、成长、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课题的研究与 实施。( 2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和综合实践 活动实施指南为理论基础,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将理论和教育实 践联系起来,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促进理论具体化。( 3 )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和学 生的实际,围绕活动的目标,循序渐进的
26、进行研究。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时间(一)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之以实验法、 比较法。我们将通过“调查”了解我校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 情况,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然后进 行“教学试验行动”,将设想与计划付诸实现,在不同程度的学生中 运用。最后“观察行动的结果”并进行反思,将行动得出的一定的模 式进行推广应用,并从应用结果中得出总结评价。要很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 学习者的学习资
27、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 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 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 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具体方法如下:1、强化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前提。 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不仅要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践 活动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信息技术培训。这不是说每个教师都 必须精通多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但是渊博的多学科知识和用信息技术武装头脑,使其在 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非常重要。
28、提高教师 的信息技术思想和理论水平、逐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观念, 并落实到教育过程中,这样才有可能进发出其巨大潜能。教师在整个 综合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而非 具体的技能。因此,教师在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综合 实践活动的辅导策略。2、改变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对 学生这个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社会性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都肩负着 培养 21 世纪人才的伟大重任。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 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必须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
29、中的知 识传授者、知识的权威者、过程的设计者、流程的控制者、结果的评 定者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意识,发展个性特长。3、创建网络平台创建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平台,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重要条件。在校园网上创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网站,便于 师生随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程序,及时查阅相关材料,经常性地建 立研究性的档案,并开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和互访的园地。更 重要的是,为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一个网络平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 供了一个优良的信息化环境。网络平台包括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互 动共享的智慧资源、构建开放学习
30、社区、记录过程性学习活动的网络 档案袋、便捷有效的教学管理,实现生态式学习的物质保障和支持平 台。4、构建评价体系评价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 的有效性、确保学习质量的一种主要策略和机制。综合实践活动不仅 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因此,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也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社会力量。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信息 技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实际,把评价重点放在创新上。即使研究 结果在科学知识上存在缺陷,但如果思路、方法有独到之处,也要给 予肯定。在评估中要突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利用正确的评估
31、导向 指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使其自然地形成道德规范。(二)研究步骤和时间 研究过程共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XX 年 10 月-20XX 年 6 月)主要工作是组建课题组,进行教师培训,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理论进行学习,对课题相关的要素进行 调查;制定研究方案。( 1 )组建课题组学校计划课题组由辽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学高级职称、辽宁 省劳动模范刘玉芬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研究人员由副校长、学科备 课组长、学科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小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人员 均是本科学历,是省、市、区级骨干教师,这些同志爱岗敬业,无私 奉献,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
32、科研的实践能力。( 2 )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将主要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 的理论及相关的文章进行查询,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在此期间,主要学 习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教育模式等,同时 学校订阅了辽宁教育、上海教育、小学教育科研、现 代信息技术等期刊,将期刊中有价值的文章及网上的资料复印或下 载,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确保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2、中期研究阶段(20XX 年 7 月-20XX 年 7 月)( 1 )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 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2
33、 )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标、分析教材、 上研讨课,积累课件资料、课例资料。这一时期课题组将在已取得的 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注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 科教学有效整合模式的研究。3、后期研究阶段(20XX 年 7 月-20XX 年 10 月)课题组将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各 个环节进行完善,并在成熟时逐步推广。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汇 总,撰写结题工作报告和结题研究报告。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的主要参加者为学校分管教学和分管科研的校长、教导主 任、教科室主任、计算机教研组长等。他们中,大多数为市区学科带 头人、骨
34、干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专业素质较好,学科 分布广泛。基本上都独立主持过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参与过省级或 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课题管理经验。学校教导 处和教科室的主管负责人,在此前还专门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专题研讨,作了专题报告。2、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近年来,学校一直加强信息技术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已迈入现代 化、生态化、科技化发展轨道。( 1 )、常规设备、器材:实现班班有投影仪、录音机和电视机。( 2 )、高技术设备、器材:多媒体教室 1 个;制作课件专用计算机 10 台,制作课件专用办公室 1 间;高清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刻录机等;( 3 )、完整的校
35、园网:具备 181 节点的校园网络;电子备课系统软件一套;拥有校园网站;( 4 )、闭路系统,实现视频教学进课堂;( 5 )、多媒体教室 1 间。3、专门性的校本研修我校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教学软件开发、课件制作、教 学研究的水平等在省市内均处在前列,校园网上已经建立了专门的教 学资源库和网上直播室,拥有一批专职计算机教师。尤其是在教师校 本研修方案中,我们将信息技术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列入研修计 划,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目标。学校还将把该课题的研究有机融 入到教育教学的全程管理中,确保课题目标的全面实现。此外,学校 将继续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强化对课题的管理,充分发挥课题的功能 与价
36、值。因此,无论是研究经费还是研究时间,学校将全力予以保证,以进一步扩大科研效益。对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定、考核评 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对取得优秀成果的人员给予重奖。4、多纬度的指导支持积极寻求理论指导,争取得到全国及省市区电化教育中心专家学 者的理论指导,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课题研讨活动,与同一课题的兄 弟学校正常进行交流研讨,相互取长补短,保证本课题研究在科学的 轨道上运行。5、经费保证年投入科研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 15%左右,并逐年增长,优先保 证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及其它教学设备的使用。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一)课题的组织管理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特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 研究
37、的实施与管理、经费的筹集与使用以及协调工作;成立专家咨询 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宏观指导,解答课题研究人员的疑难等;成立 课题研究小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拟订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工作。1、专家咨询小组组长:王学奇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刘玉芬成员:刘勤魏振刚辛勤郝洪申、韩艳红、徐海涛3、课题研究小组组长:辛勤成员:王海兵、石启宝、张寰、刘新、魏传凤(二)课题研究小组人员分工刘玉芬: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与指导及协调工作。辛勤:参与课题的总体设计与指导,负责筹集课题研究经费,协 调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赫洪申:负责课题实施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组织研究报告的 撰写。韩艳红:负责课题
38、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学校教师的培训与指 导,参与研究报告的撰写。张寰: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工作。参与课 题的实施并与相关学科配合,负责设计、编写与本学科相关的综合实 践活动的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王海兵:负责课题的研究实施,参与实验方案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石启宝:负责课题研究的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宣传报道工作, 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刘新:参与课题的实施并与相关学科配合,负责设计、编写与本 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魏传凤:参与课题的实施并与相关学科配合,负责设计、编写与 本学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完成并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徐海涛:负责为课题提供物资和资金保障。九、预期研究成果前期:文献研究资料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案征评。中期:中期总结、研究论文评选、教学实录与反思集等。终期: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教学新视野(书稿)、教学课件集。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