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析《鱼游到了纸上》
二年段
听了余老师上的《鱼游到了纸上》这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教学的块面很清晰。我们觉得这节课做到了求实、有度。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在教学中,老师注重孩子们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2、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注重朗读指导,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如在教学青年看鱼的句子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
3、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让孩子体会全神贯注地看,聚精会神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老师设置了情境朗读,这样的设计真是巧妙,让孩子反复地读,熟读成诵。还在“呆呆地、静静地”这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上精雕细琢。师生在交流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二、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
4、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如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用上关联词,把它们的关系连起来说一说,再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在纸
5、上来称赞这个青年。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抓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放手让学生围绕阅读重点精读品评,抓词抓句,积极感悟,展示读书过程,发表独特见解,探索读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读得活跃,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说有特点,读有味道,情感氛围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切实让学生主动经历了阅读感悟过程,走入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投入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形成了情感共鸣。在这个教学中,不仅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充分训练,同时也对学生的阅读意识、情感态度、探索精神、心理品质等语文综合素质进行了积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