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总分:75分 时间:90分钟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各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答案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考古发掘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神话传说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工具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的原始农耕居民是:A、北京人 B、丁村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A、世袭制 B、宗法制
2、 C、禅让制 D、分封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是A夏 B商 C周 D秦6、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 B.炎帝 C.炎帝和黄帝 D.蚩尤 7、公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这场战争是()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城濮之战8、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李冰是 A.春秋时期秦国人 B.战国时期秦国人 C. 秦朝人 D.西汉人9、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
3、革,其实质是:A战争 B争霸 C新旧制度交替 D百家争鸣10、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秦的形象 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 D禁止儒学传播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12、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最早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高祖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A、刘邦起义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1
4、4、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政权,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战乱的局面,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史称: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大唐盛世15、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西汉公元前202年沛县B嬴政秦朝公元前221年咸阳C刘秀东汉公元前25年洛阳D周武王东周公元前1046年镐(今陕西西安)二、简答题:(本大题两个小题,16题6分,17题5分,共11分)16、下图的年代尺中A(公元前770年)是公元前 世纪,B(公元前476年)据今 年,C(公元前221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D(公元25年)是公元 世纪,从 A到B 是我国历史上的 时期,我国历史上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是 (6分
5、) 公元元年前221年前770年前476年ABCD25年17、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的成语和典故,其实有些就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请将下列成语典故按不同时期归类(填入相应序号)。(5分)钻木取火 “三过家门而不入” 纸上谈兵 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 朝秦暮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退避三舍 休养生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三、材料分析题:(18题共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材料二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不少于三个)?(3
6、分)(2)、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2分)(3)、依据材料一二请用一两句话对秦始皇作简要评价。(2分)四、材料说明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9题9分,20题8分,共17分)1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引用商鞅语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何人的支持?(2分)(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是什么?( 5分)(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材料二与材料一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7、?(2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他(董仲舒上述汉武帝说,如果允许各家学说同时存在,必然要搅乱人们的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白话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西汉王朝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西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表明董仲舒希望推行什么学说?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什么政策?当时兴办的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是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稳固大一统的局面,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3分)(3)、结合汉武帝的措施,你认为在治理国家方面上可以给当代人哪些有益的借鉴?(2分)五、探究题
8、(21题共10分)21、“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从此,以丝绸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手工艺品经“丝绸之路“远传至欧洲大秦。让我们一起探究神秘的“丝绸之路”。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汉时期的“西域”指今天的什么地方?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汉宣帝时在西域设立什么机构?(2分)任务二:搜集相关信息回答,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及作用是什么?(2分)任务三:举例说明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了。(2分)任务四:结合实例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中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2分)任务五:通过以上探究对你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民族关系
9、和中外交流)(2分)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参考答案一、1、A 2、B 3、D 4、D 5、B 6、C 7、C 8、B 9、C 10、B 11、B 12 、A 13、C 14、C 15、B二、16、公元前8世纪 2485年 秦统一六国 公元1世纪 春秋 西汉 17、A:(1)、(2)B: (3)、(6)、(7)、(8)C:(4)、(5)、(9)、(10)三、18、(1)“六王毕”指六国灭亡;“四海一”指全国统一;“蜀山兀,阿房出”指修建阿房宫;“戍卒叫,函谷举”指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写出三个得3分)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2分)(3)秦始皇兼并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他修建阿房宫,加重人民负担
10、,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秦始皇功大于过,不愧“千古一帝”(评价正确即可)(2分)四、19、(1)根据现实需要,改变传统治理国家的政策;(或答变法图强)(1分)秦孝公(1分)(2)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以上四点答出要点即可)(4分);建立县制(1分)(3)秦始皇(嬴政)(1分);新法实行后,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秦始皇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
11、基础。(1分)20、(1)推行儒家学说;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3分)(2)a、下令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b、大力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将领,征战四方,巩固边防。C、重视大规模的水利兴修。(以上三点答出要点即可)(3分)(3)借鉴:国家应该把握住国家一些重要日用产品的经营权,以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定,如食盐;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必要时可以采用武力来解决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五、21、任务一:新疆地区;(1分)西域都护(1分) 任务二: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1分)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1分)任务三:西汉凿井技术、丝绸等的输出到西域各国;(1分)西域的黄瓜、汗血马等的输入到中原。(1分)任务四:“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1分)佛教和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出入中国。(1分)任务五:注重各民族间交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1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中外文化交流(1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