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4.56KB ,
资源ID:8145323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1453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霍邱县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霍邱县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docx

1、霍邱县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安徽省霍邱县第三中学 屠志成温馨提示:所有答案都要写到答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暄旁证走头无路黯然失色无功不受禄B磐石厮杀出奇制胜戛然而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C度假修葺再接再厉贻笑大方事实胜于雄辨D安详荟萃开门揖盗融汇贯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民俗展览会上展出的秦淮扎灯、桃花坞年画、惠山泥人、扬州漆器等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很多观众交口称赞,感叹相见恨晚。B十多年来,各种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功,有的却

2、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C在向地震和海啸受灾国提供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时,温家宝总理对使节们说:今天你们国家遭受了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感同身受。D虽然老师多次安慰他,反复跟他说事情过去了,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他仍然见了老师就提这件事,把老师搞得不厌其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B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的反动行经,对于曾饱受侵略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

3、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D从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已发育得相当成熟,它与黄河文明“本是同根生”,而非黄河文明传播的产物。4填入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我们“四剑客”大概都听过当时名噪一时的女作家谢冰心先生的课和燕京大学教授郑振铎先生的课。_A结果冰心先生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郑振铎先生却和我们交上了朋友。B结果郑振铎先生和我们交上了朋友,冰心先生却板着面孔把我们赶了出来。C结果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和郑振铎先生我们却交上了朋友。D结果我们和郑振铎先生交上了朋友,却被冰心先生板着面孔赶了出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7题。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内隐的心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并且在各个文化层面都创造出辉煌的富于鲜明特色的成果,影响播及全国各地。徽州尽管处于山越之地,但其主体文化却并非山越土著文化。“自昔战乱,中原衣冠多避地来此”,为徽州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根基。崇山峻岭的屏闭翼护又使徽州地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发展区域,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包括汇聚于此的南北各地多种文化因此互相碰撞,互相选择,最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

5、统悠久。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二程与朱熹皆与徽州有极深渊源;儒学观念和儒学礼义对徽州社会各阶层影响至深,所谓“道学渊源在新安久矣”,并且逐步发展成新安理学等体系和流派。儒学兴盛,加上徽州相对隔绝的地理条件,使这里的家庭文化十分凝重,“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擅入者。其风最为近古虽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家庭、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其传统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体系基本建筑于家族本位上,是传统文化家国同构原则的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排斥商业精神的,但徽州山多田少地瘠,因此,外出经商是谋生的重要手段。“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著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他们在长期

6、商业经营实践中创造出股份式、承揽式等经营方式,并在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划分、利润分配等各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徽商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还直接刺激了数学、地理水文学的发展,如程大位算法统宗、黄汴一统路程图记等。这些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与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萌现了早期科学精神与近现代化因素的某些端倪。徽州文化正是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三大基本内核,在正统中原文化基础上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发展成为一种完整严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文化系统,并演化为当地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和广博精深的诸种具象文化风采。5对“徽州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徽州文化是源于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人们之间相互关系

7、而形成的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地域文化。B徽州文化是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心理状态、价值系统等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化体系。C徽州文化是一种家庭文化十分凝重、宗族认同感强烈、宗法观念盛行的封闭性的文化系统。D徽州文化以儒学伦理、宗族观念、商业精神为基本内核,是具备特有的社会关系、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的文化系统。6对徽州文化的成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以来战乱不断,使中原地区的民众纷纷避居于徽州,为徽州文化奠定了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的基础。B中原文化、徽州地方文化以及各地多种文化在此互相冲突,互相选择,逐步融合,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徽州地方文化。C新儒学代表人物二程和朱熹,儒学的思想观念以及道家

8、学派,对徽州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至深至远的影响。D徽州人在大量的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商业精神、经营方式、包容精神发展成为徽州文化的主体。7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丰厚的正统中原文化作为根基,就不会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徽州文化。B徽州文化中的家庭文化非常凝重,各姓聚族而居,绝不允许杂姓进入聚居地。C通过商业实践,徽州文化吸收了四方文化成果,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突破。D徽州文化不像中国传统文化那样排斥商业精神,致使徽州地区农业生产落后。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9、,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管仲既任政相

10、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

11、乎?(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遂进管仲进:保举,推荐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见于:被召见C尝与鲍叔贾贾:作买卖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以为:认为9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组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B在柯地会盟,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

12、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的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C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第 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鲍叔终善遇之。(3分)(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3)岂管仲之谓乎?(3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请结合

13、全诗简要赏析第三联中的“隐”和“没”。(4分)(2)从抒情方式上看,这首诗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选一题)(5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_。_,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杜甫登岳阳楼)(2)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荀子劝学)五、(22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梧桐 晨义或日光,或月色,地上大部分浓荫是梧桐的身影。如果你曾在风景自然的乡村居住,记忆的青瓦上就少不了这层厚绿。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梧桐之树,丰满不能把握,浑圆只可拥抱。因为他怀间藏着一张古琴。外表粗枝大叶,内里却聪明灵秀,雅致奇异。梧桐有着音乐天赋,据说是制琴的良材。天然资质加上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造就了梧桐的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首先是雨声。梧桐宽阔的叶子为雨声而生。春雨的轻柔婉约,夏雨的激烈豪放,秋雨的忧郁缠绵击落

15、淋流之间,都化作千般妙韵,点点滴滴汇入生命的湖泊。湿润的梧桐啊,原来是被这样浸透和滋养。然后是风声。北风之马嘶,南风之羊鸣,西风之虎啸,东风之龙吟一一收聚在胸。有时树枝会折断,那正是随风而舞的激动。然后是鸟声。燕子的新曲,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全都以传统的木刻存放。秋叶凋零。而只有梧桐的叶子落尽,天空才可以完全呈现出来。是谁打碎的/一块一块/巨大的/秋天的玻璃/从天而降/划破了/谁的脸/谁的手背再往后,就是雪声。扑扑簌簌,由疏朗的枝子加以整理。我相信任何时候拍打梧桐,都会有雪花飘落头顶。当然还有雷声,那带电的强音。够了吗?如此深厚的艺术素养,难道还不够一张琴的需要吗?你看梧桐的年轮

16、,清晰完整的金质唱片,计录了难以计数的乐谱。除了年轮,树木还有什么呢?换句话说,除了音乐,梧桐还有什么?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是古代一位采风的乐官吧,梧桐。他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忘记回去复命。他走不动了,因为背负的实在太多。为一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儿,就令他热血澎湃。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听啊,听啊,听天之音,听地之乐。他听到了河水的倾诉,听到了云彩的感叹而且,他听到了人。最重要的,他听到了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时间太长了,他的双脚长在一起,陷入了茫茫大地。或者还有另外的传说:知音不在,弹者故去;孤琴空立,久而化石;天地滋润,活为佳树;丝弦已失,谁识此木?等有一天梧桐平卧,掀去树衣,

17、露出纯洁之躯,丝弦排列如江河奔流!你听吧,爱恨悲欢就滔滔而出,一发无收。这样的梧桐,不拿来做琴,会有多么可惜。不幸的是,一棵梧桐却成了我的书桌。仿佛被禁无期的囚徒,默默忍受命运的苦难。清漆之下,可见音波起伏,乐澜依稀。读书余暇,手指轻敲,其声深宏美,动人魂魄,那是志士不可更移的决心啊!若拍案而起,慷慨悲壮之音可使肝胆共振,书剑同声!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梧桐繁茂,最终做琴的却是少数,因为弹者有限,闻者太稀。但梧桐就是梧桐,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只要你用手叩问,就一定能得到真实的回答。投入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这才真正是梧桐的至高境界。 (

18、选自散文,有删改)14第五段中“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指的是什么?(4分)15“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述。(8分)16文中说“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 “我”的存在对于梧桐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请根据文意说出理由。(6分)17分析开头所引古诗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六、(15分)18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例句: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小鸟说:_野花说:_19下面这封信是一个白血病患者的母亲李华写给江华日报的感谢信,这封信在格式、内容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根据要求进行修改。(5分)感谢信我的女儿今年只有六岁,去年

19、被诊断患了白血病,这一消息对我这个单身母亲来讲无疑是个晴天霹雳。望着病单上的天文数字,我不知所措。为挽救女儿的生命,无奈之下我想到贵报。令我感动的是,贵报在获悉我家的艰难情况后,马上在报上发出呼吁,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几天之内收到的捐款就达十一万元,使我女儿能够继续接受治疗。目前,我女儿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李华2006年2月16日(1)请修改格式上的两处错误:_(2)请修改内容上的两处错误:_20福娃是北京2008 年第29 届奥运会吉祥物。下面是一段关于福娃贝贝的报道,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人们选择鱼娃作为贝贝原型的三点原因。( 6 分)福娃贝贝原型是来自江河湖海的鱼娃,她的头部纹饰使用了

20、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作为吉祥物之一,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早有吉祥图案“渔翁得利”“富贵有余”, “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娃贝贝代表繁荣,寓意是对世界和平的发展、合作共赢的祝福。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吉语,寓事业有成;“龙门”亦常用以比喻名望大的人,谁能得到他的援引,便声名鹊起,一路顺利,梦想便得以实现。还有远古时代,鱼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鱼,暗示吉庆有余,一般人当时都不吃,也就是图个“年年有余”。答:_七、(60分

21、)作文题见答题卷。语文试题答题卷第卷答题栏题号12345678910得分答案四、(18分)11(10分)(l)鲍叔终善遇之。(3分)译文:_(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译文:_(3)岂管仲之谓乎?(3分)译文:_12(8分)(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第三联中的“隐”和“没”。(4分)答: 。(2)从抒情方式上看,这首诗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有什么不同之处?(4分)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选一题)(5分)(1)舍南舍北皆春水,_。_,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杜甫登岳阳楼)(2)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荀子劝学)五、(22分)14第五段中“一段取纳万籁的经历”指的是什么?(4分)答:_15“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述。(8分)答:_16文中说“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 “我”的存在对于梧桐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请根据文意说出理由。(6分)答:_17分析开头所引古诗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答:_六、(1

23、5分)18(4分)小鸟说:_野花说:_19(5分)(1)请修改格式上的两处错误:_(2)请修改内容上的两处错误:_20 ( 6 分)答:_七、(6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小马要过河,先遇着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蹚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蹚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它,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题目:_

24、100字200字300字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900字1000字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和参考资料一、1.B(A.走投无路 C.雄辩 D.融会贯通)2.C(C.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A.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只能指人和人之间的相见。 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爽:差失,违背。“不爽”不是不舒服的意思。 D.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厌:嫌。注意与“不胜其烦”的区别。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禁得起;烦:烦琐。)3. A (B. “

25、祸患”改为“祸害”;“亚洲人民”后补充“来说”,跟“对于”相照应。C.出现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好坏”应指两方面,后面却只有“好”的一面。D.缺少主语,应去掉“从”。)4.C(注意陈述对象的一致和句式的协调。)二、5C (错在“封闭性的文化系统”,请看文章末段“通过商业实践熔铸变通”之说)6B (A项“民众”之说不当,原文“衣冠”指世族;C项错在“道家学派”无根据,第三段的“道学”指儒学道流;D项错在“徽州文化的主体”之说。)7D(该项“致使”之说文中无据,或者说前后无因果关系。)三、8B (见于,是表被动的固定结构,不含有动词义。)9C(表现鲍叔的为人,是管仲的作用,是管仲对如何执政的认识。

26、)10B(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四、11(10分)(1)(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终:始终。善:很好。遇:对待。各1分。)(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称赞,1分。知:知道,识别,1分。贤:才能,才干,1分。语意通1分。) (3)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岂:表示疑问,可译为“大概,是否”,1分。宾语前置句,1分。语意通1分。)12. (1)这一联笔触由室内移向户外,明月长河,一“隐”一“没”,写出天色渐明,可见时光催人。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两个动词看似平凡,实为精巧。(说出“隐”“没”与天色的关系,得1分;

27、说出这两个字与离别的关系,得2分。说出用词的特点,得1分。共4 分)(2)这首诗寓情于景,笔法细腻,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笔法粗犷。(说出“寓情于景”与“直抒胸臆”的区别,得2分;说出“细腻”与“粗犷”的区别,得2分)13.答案略。每空1分,错一字不得分。(1)(2)都做的,以(1)计分。五、14.经过雨声、风声、鸟声、雪声、雷声的浸透、滋养和冲击。15.梧桐有着音乐天赋,对万籁的取纳造就了他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桐木制作为琴,琴声可演绎人间爱恨悲欢,千般情感;即使不为琴,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投人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答到一点即给2分)16.幸

28、。我深知音乐是梧桐的灵魂和生命是它的知音(2分)尽管“丝弦已失”,制成书桌,我却能识此木,与其声气相通;(2分)我不仅理解梧桐爱乐的天性,还追慕它的执著精神和至高境界。(2分)17. 引出下文的抒情,奠定感情基调;统率下文的内容,形成全文内容的总纲;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文章内容。六、18. 参考答案:飞翔吧,冲向广阔的蓝天,锻炼稚嫩的翅膀。开放吧,妆点青青的原野,展现自己的美丽。(每句2分)19. (1)应在“感谢信”下一行的顶格处写明感谢的对象“江华日报”,然后加上冒号,1分;正文的下一行写“此致”,再下一行顶格写“敬礼”(或正文下一行写“致以诚挚的敬意”等表敬的词语),1分。(2)“鼎力”是

29、敬词,此处应改为“大力”,1分;正文末尾应写上“在此,我和我的女儿向贵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之类表感谢的内容,2分。20. “鱼”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 “鲤鱼跳龙门”寓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 “鱼”暗含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之意。(每项2 分)七、参考高考评分标准。附:文言文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把这些事往外说。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

30、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足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遇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

31、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

32、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苞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太史公说: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他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说的就是管仲吧? 关于“岂”岂1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