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内驱力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的策略 我认为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很少去关注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学生。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而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2、,我们体会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缺少数学味北师大版数学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确定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充分体现了“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和“生活化的数学”等一些崭新的教育理念。每小节的标题新颖、醒目,都是情境或活动的浓缩,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为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由于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和叙述模式不完全理解或知之较少,在教学中抓不住数学本质,只追求形式上与新教材的统一,结果使数学教学没有数学味,很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应对策略:1、认真研读新教材,弄清编写意图、编排特点
3、和叙述模式,深刻体会新教材的变化之处;2、“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教材的本质内容。在教学中可采用编写副标题的方式,凸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内容。有两种方式,可供借鉴:第一种:授课中间教师要抢抓时机,及时点题,以副标题的形式呈现数学的本质内容,这样可及时纠正教学中的偏差,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式适合于概念数学、运算教学等。第二种:在全课小结时,出示副标题,可采用结语:“通过活动或情境(即书的原课题),我们学习了(即数学本质内容)”。二、只重视算法多样化,不重视算法优化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
4、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作为数学课改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贯彻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同时要站在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基本运算能力的角度,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从调研来看,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应对策略:1、弄清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坚决克服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的不良倾向。2、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既要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应高度关注算法优化。在多样化的算法呈现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5、每种算法的优缺点和共同点,引导或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最基本的、有利于全体学生基本运算能力提高的算法,并要求全体同学熟练掌握。坚决制止在多样化算法引出后,教师只泛泛地说“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选用哪一种方法”的不良倾向。如“两个一位数相加的进位加法”,“凑十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算法。三、不明白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前后联系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各册内容呈现时都是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形式,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各领域内容在每册中都有,并且在编排时知识前后之间衔接自然,联系密切,并各有侧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不明白知识之间的衔
6、接和前后联系,教学中找不准突破口,抓不住教学的侧重点,教学效果较差。应对策略:1、认真研读各年级所有课标新教材,弄清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和联系,在教研活动时可通过“说课”、集体备课等形式研讨解决。2、在教师素质差异性不大的情况下,代课安排时最好实行“大循环”或“小循环”,这样将对教师熟悉整个学段的新教材、实践应用新教法大有帮助。四、教师指导作用发挥不力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必须放手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这里的“帮助”和“放手”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
7、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表现为教师引导得法、导的得体、放得适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调研课中,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活动的开展形式化,教师游离于活动之外,只是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活动耗时长,活动效益低下。3、学生在重点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上与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时,教师未适时地加以引导或指导,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糊或一知半解,难以确保教学质量。应对策略:1、加强学习,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在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同等重要,不是可
8、有可无的,只不过与过去相比更要体现“少、精、活”三字方针;2、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指导,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数学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利用摆小棒,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二是要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探究材料(如探索“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问题),要尽力展现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亲身实践、讨论交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三是教师指导时要适时、得体,要把握好“度”。在知识的疑点处要“导”,在知识的重点处要“引”,在知识的难点处要“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的时
9、间与空间。五、“主题图”的运用不得法“主题图”是课标数学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由于图中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与广大农村师生的学习生活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同时主题图中丰富的内涵有时也会使广大师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加之静态图的主题情境又难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这些都给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题图”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成败。从教研中我们发现,在课堂实践中,大多数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对其运用不得法。应对策略:1、在使用“主题图”时
10、,要让学生多看,看清楚图意;要让学生多说,说出心中的所想,真正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课堂上一般可采用以下导语:图上都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通过看图后,提供几个有用的数学信息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等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图精心设计导语,尽可能抓住有用信息,尽量排斥无关信息的干扰,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3、从实际出发,巧用现实生活素材或更真实、更有价值的情境图来替代教材中的主题图,创造性地应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图辅助教学的作用。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改形势下,课堂教学中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已被广大教师自觉地运用。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实效性还有待加强。主要有以下几
11、种表现形式: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次数多,效益低;二是组织不力,如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要求不甚明确等都直接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三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如合作交流的意识、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等。应对策略:1、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在此基础上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确保其顺利开展,并真正收到实效。二是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地下达学习任务、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三是要充分发挥好小组长的组织、管理、协调等作用;四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善于交流、密切协作等习惯;五是在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层次性,按照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全班交流的层次来进行;六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要及时深入各小组了解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当小组合作学习有困难时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指导,以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探究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调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