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少年闰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程说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交流,讨论,学生合作表演等形式完成任务,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动力,促使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网络。随着新教材的启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1.电子屏幕 投影仪 激光笔 音响等多媒体设备;2.有视频和音频播放软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2、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的
2、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特点,理解作者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更是令人无法忘怀的。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一个童年的伙伴叫闰土,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他们相处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闰土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闰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趣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少年闰土。2、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初步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由老师对照插图表述插图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一幅插图:“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尽力的
3、刺去”图画上我们看不出刺猹的结果,我们已经预习的课文,知道猹是不是刺着了?“那猹将身一扭,反倒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当你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想?(那个偷吃西瓜的、可恨的猹没有被刺着,我感到很遗憾;我想那个猹一定很得意,因为死里逃生了;我觉得猹好狡猾,好机灵;我觉得闰土很勇敢,因为看到猹我是不敢去刺的)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这是作者跟闰土分别三十年以后,回忆闰土时,首先出现在脑海的一个很美妙的画面,图画中有深蓝的天空、有金黄的圆月、有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有勇敢的少年、有狡猾伶俐的猹。这少年便是“闰土”。闰土给作者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月夜刺猹只是其中的一件。闰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之间还有哪些有趣
4、的往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24课少年闰土。板书课题:24少年闰土(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课文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字词1、出示课件,逐一认读生字和多音字2、本篇课文写于1921年,当时正是从古文写作到白话人写作的一个特殊的时期,很多词语还带有一定的古文色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可以用现代文的哪些词语来替代(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逐一理解)。(三)学习课文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说说“闰土”和“我”的关系?他为什么会到“我”家来?为什么叫闰土?(闰土是给“我”家做忙月工的农民的儿子;“我”家大祭祀的值年,家里的忙月叫来他来“我”家管祭器;闰
5、月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管他叫闰土。)课文有几处地方对闰土进行了外貌描写,在课文中用波浪线给划出来,想一想这样的外貌描写突出闰土怎样的特点?(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活泼健康的少年)闰土向“我”讲述了哪些趣事?(指名上黑板写)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剌猹潮汛看鱼。2、分男女朗读记述“四件稀奇事”的部分(618自然段),男同学读“我”的语言部分,女同学读闰土的语言部分,老师读作者记述的部分。想一想我和闰土哪一位的话多,哪一位的话少?闰土的语言部分多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作者的语言部分多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老师读的部分多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表示闰土知道的很多:见多识广? 表示作者:疑问很多,不知道 通过对比,突出闰土见多识广的特点 3、出示第二幅插图,感受作者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第二幅课文插图,说说闰土和“我”的神态、表情各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闰土是怎么说的?“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闰土一共给“我”讲了四件稀奇的事,你觉得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 4、回到插图一,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少年闰土雪地捕鸟紫色的圆脸年少健康 海边拾贝头戴小毡帽看瓜刺猹颈套银项圈天真活泼潮汛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