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核能三维教学目标: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用具: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教学流程设计:一.引入新课 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分裂
2、或聚合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二.进行新课 1、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原子的核式结构。2、核能的概念: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3、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重核的裂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7。2-1、2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2.5106倍。 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
3、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链式反应可以控制的。,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 轻核的聚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 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三.总结: 板书: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反应堆) 核能的释放 轻核的聚变(氢弹,中国环流器1号) 4.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核能,了解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阅读STS,知道核废料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