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新兴县实验小学盘水杰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通过良好的数学概念学习促进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培养数学能力;通过有效的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在新课程标准下,优化数学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都有极其重要作用。本课题组成员结合近几年来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目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2、往往把一个新的概念和盘托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定义;比较忽视概念间的联系,许多本来是有联系的概念,却分散、孤立不成系统,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较忽视概念的灵活应用。基于对以上现象的认识和思考,就确定了这个研究项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旨在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各种数学能力。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本课题通过研究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并通过课例研究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实验的预期目标主要有:1、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达到对概念教学目标制定
3、的有效性。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对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方法,达到对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有效性。3、从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提高概念教学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三、本课题实施过程(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1、实施步骤及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搜集数据,制定课题方案,申报课题,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2、资料的收集在确定了课题后,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和教育教学杂志中对概念学习的文本资料进行收集和学习。学习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陈幼民,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李星云,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曹才翰,章建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
4、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向鹤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刘加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关于概念教学的书籍及文章。3、原因的分析(1)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失当。有的教师认为讲清概念,就是讲清课本中的一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满足于使学生记住,甚至熟背这些定义或者名词、术语。学生对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不明确,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牢固,不善于应用。(2)概念的形成缺乏有效引导。在演绎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 老师带着学生小步走,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慢慢走的引导模式。在分析以上原因后,课题组成员认为:以抓牢重点字词习得概念就行了的理念左右着策略的运用,这个主要是教师的思想和理念的问题,
5、所以就把课题的研究的重点放在探索概念教学各个环节的策略探索上,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4月)实施步骤及目标:首先实施课题研究实验,开展实验研究数学概念教学。接着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小结。行动之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归纳出概念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根据方案实施步骤,我们组内成员对现行人教版新教材的概念编排内容及特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按四大学习领域分类。我们发现,与原来的旧人教材相比,新人教版教材对概念的编排更加淡化,很多概念都已隐去不谈,很多概念只是以小精灵提问的形式出现(如什么是圆的周长呢?),但教材中特别强化在情境中
6、认识、理解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概念的意义。通过对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概念的产生背景研究,探索出对概念教学的教材处理方法。研究出 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应用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再进行实践操作来验证。行动二:以课例为主要载体,把课例研究变成小课题研究的平台。(1)每人根据不同领域的概念推出一节课例,课后即集中评点。其中梁志芹老师所上的概念课圆的认识得到的县教研室谭丽珍主任的好评。各教师遵循概念教学教学模式设计了一节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优秀课例,其中莫杰益老师的课例为圆锥的认识,罗端群老师的课例为圆柱的认识,崔剑梅老师的课例为比例的意义,莫耀华老师的
7、课例为负数的认识。(2)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参与学校的同构异构活动,课题组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探索,共同探索,对数学的概念与应用有效结合的策略、学生理解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估算理解与运用的策略、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优化关系及策略进行研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每一次课例研究中课题组的教师都能从教师提问、学生学习状态、练习设计、教学媒体、教学环节、目标检测结果6个环节来剖析课堂。课后课题组成员根据反馈进行反思总结。其中,邓文茵与盘水杰两位老师所上的概念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题组中梁志芹老师就教师提问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莫杰益老师就学生学
8、习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崔剑梅老师就练习设计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罗瑞群老师就教学媒体使用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梁文雄校长就教学环节是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莫耀华:就目标检测结果进行课堂教学剖析。各教师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项目研究概念教学有效性,并写出了相应的教学反思。(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1年5月)实施步骤及目标:全面总结,撰写报告,整理资料,撰写论文,总结及交流经验。四、本课题研究的成效(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实践研究,本阶段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课题的实施中积累的经验撰写成教学论文及教学反思,其中盘水杰老师的的论文小学
9、数学概念教学探究在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论文奖。本课题研究方案被县教研室作为样例在全县推广开;如何开展本课题在学校的公开周上我校数学科组对全县的数学教研员作了经验介绍。(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小结1、激发心理需求,导入概念。数学概念的引入,是学生能否学好概念的关键一步。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
10、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1:在 环形面积这个概念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的圆及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厘米和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接着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什么叫环形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2、根据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过程。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
11、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急于下定义、急于抛出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探索、猜想、创造,决定取舍,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逐步实现从对数学对象的具体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而形成概念。案件2: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百分数的默认,以及学生对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百分数意义的基础。在教学时可利用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堂上先通过比较糖与糖水的关系来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在学生弄清了读写后,再从生活实例让学生自主抽象出百分数这个概念。待学生初步感知了概念后,再通过让学生讨论收集到的生活中百分数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对
12、百分数学意义的理解,再教学百分数与分数区别与联系的教学。3、归纳整理,构建网络,有效巩固概念。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概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的。学完一类概念后,要进行知识串联,把新概念纳入某一部分的系统中去理解。这样不仅使概念得到了巩固,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些概念尽管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出现,但它们总是一环扣紧一环形成知识链条的。在讲清概念之后,向学生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知识链条中理解和记忆概念,比孤立理解单个概念,效果好得多。 4、增强概念的应用意识,让生活成为展示知识舞台。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来构建概念,更要让他们能用所掌握的概念去创造性地解决
13、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在此得到张扬,同时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案例3:在教圆的周长与面积之后,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学校内花坛,石桌子,小公圆的蘑菇亭等物体圆的直径,周长,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存在问题: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按要求来进行学习及反思,但未能及时上存博客。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当前前瞻的教学理念还是较小接触。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未能到外面有名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能按要求进行上存学习资料,多些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先进的教学教育理念,同时也希望学校能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外面学习。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