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技巧小议 分数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如果讲授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将此项内容当作学习重点来抓。欲使小学生正确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必须要从最典型、最简单的题型抓起。使学生弄清解答这一类题的关键点是:(一)找准标准量“1”;(二)抓准量率对应关系。(三)选好突破口。强化并巩固学生对于解题规律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题思路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具有非凡意义。通过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我发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提高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正
2、确列式解答的能力,效果不错。具体做法如下:一、审清题目,改掉坏习惯。比如,小学生常犯下面的错误,要提醒他们注意。 1、概念混淆。许多学生做分数应用题时,根本没有读通,读懂题意,对题目中关键的词,没有真正理解,比如:“增加到”与“增加了”是两回事。增加到,是从原来数增加后就得到现在的数,而增加了,是指在原来数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少。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果不能厘清,结果就南辕北辙了。 2、马虎大意。比如:一根绳子总长10米,截了2/5,还剩下多少米?像这种题,应该说后进生做错是可能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但考试中却有中等生甚至优等生也做错,这就是审题不认真的缘故。二、找准标准量“1”。每一个分数的出现都必然
3、伴随着一个标准量“1”,这是我们分数应用题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分数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关键词,如“是、占、比、相当于”等,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这些关键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帮助他们掌握找准标准量“1”的方法。在判定标准量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两点。 1、会在句子的省略部分里找标准量。 例如:某中学买来一叠纸,总数1000张,用去3/4,用去了多少张?分析:题中“用去3/4”是个省略句,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将这一句话补充完整。“用去3/4”是指用去这叠纸张总数的3/4,3/4是对这叠纸的总张数而言的。所以应把这叠纸的总张数作为标准量,即单位“1”。 2、要注意问题的变化或转化,准确找到标准量。
4、例如:爸爸身高是儿子的7/3,儿子身高是爸爸的几分之几?分析:从“爸爸身高是儿子的7/3”这句话里可知儿子身高是标准量(即单位“1”),而题目要求的是“儿子身高是爸爸的几分之几?”此时爸爸身高转化为标准量,儿子身高是比较量。列式则是17/3。又如: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膨胀了原来的1/11,如果所结成的冰融化为水,它的体积将缩小冰的几分之几?分析:题目中讲“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膨胀了原来的1/11”,这句话无疑是把水当作标准量(即单位“1”)。膨胀的部分的体积是1/11,则这时冰的体积是(11/11)。而题目要问的是“如果所结成的冰化成水,它的体积将缩小冰本身的几分之几?”此时一定要弄清题目要求
5、的是缩小的体积(即膨胀的部分)是冰体积的几分之几。则冰的体积是标准量。列式计算:1/11(11/11)1/12。答:它的体积将缩小冰的1/12。三、 选准“对应量”,理清量率关系。 1、单位1已知用乘算条件下的量率关系。 例如:城南小学六年级(1)班56人,其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女生人数多少?分析:全班人数56人与标准量“1”相对应,分率3/7与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即女生人数多少)相对应。求女生多少人就是求56人的3/7是多少?列式:563/724(人)答:女生人数是24人。 2、单位1未知用除算条件下的量率关系。 例如:东方红小幼儿园男生是140人,占全园学生总数的2/3。全园有学生多少
6、人? 分析:题目中讲的是男生的人数占全园学生总数的2/3,则全园总人数是标准量,即单位“1”。男生人数为2/3(比较量)。与2/3相对应的具体人数是140人,而全园总人数即单位“1”对应的具体人数是未知要求的。列式:1402/3210(人)答:全校有学生210人。四、 选准突破口,帮助解题。 1、找对应关系。 例如:一堆货物,第一次运走1/4,第二次运走3/5,还剩下60吨,这堆货物一共有多少吨?分析:把这堆货物的总吨数看作单位“1”,由第一次运走1/4和第二次运走3/5可以算出还剩下这堆货物的(11/43/5),正好还剩下60吨,可见,60吨对应的分率正好是(11/43/5),因此,可以求出
7、这堆货物的重量是:60(11/43/5)=400(吨) 2、找相等关系。 例如:两筐桃子共重12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里拿出它的2/5,那么两筐桃子的重量相等。问第一筐里桃子有多少千克?分析:由“如果从第一筐里拿出它的2/5,那么两筐桃子的重量相等”可以得出:第二筐桃子的重量相当于第一筐桃子重量的(12/5)=3/5,如此,两筐桃子的总重量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3/5),据此就可以求出第一筐原有桃子的重量就是:120(13/5)=75(千克)。 3、找不变量。 例如:图书室原有资料书、课外书共700本,其中资料书占2/5,后来又运来一些资料书,这时资料书占两样书的7/10。问又买进资料书多少本?分
8、析:从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课外书占原来总本数的(12/5)=3/5,由于又买来了一些资料书,课外书占现有图书总本数的(17/10)=3/10,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知,课外书的本数没有发生变化,是一个不变量,由此就有原有图书总本数的3/5等于现有图书总本数的3/10,便可求出现有图书总本数的7003/53/10=1400(本),下一步便可求出又买进资料书的本数是1400700=700(本)。总之,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还是应抓住关键步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找准分率对应的单位“1”,以及分率对应的量,正确判断用乘法还是除法,注意量率关系的迁移,突破难点和重点,让他们掌握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尝试成功的喜悦。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技巧小议 阜南县王堰镇中心小学 姜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