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2会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激发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重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难点应用密度知识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一、新课导入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2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通过提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新课教学(一)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
2、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指导学生看课本96页、97页中给出的一些物质的密度,并思考:(1)三个表有什么不同?(2)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 ,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请学生读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二)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用秤直接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公式来求,如何求?需
3、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公式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学生讨论得出变形公式并回答上边的问题。(三)求体积如果有一物体,体积不规则又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怎样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学生思考回答密度公式的另一个变形式为:V(四)讲解例题学生阅读例题1的题干,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体是何种物质构成的方法。学生自学例题2,完成后,教师给出具体数据,学生完成新课导入中的问题1和2,最后师生共同修正。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密度、质量、体积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2求质量:mV3求体积:V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