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49.50KB ,
资源ID:8131322      下载积分:10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1313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现代汉语中词缀与类词缀的差异.doc)为本站上传会员【pc****0】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浅析现代汉语中词缀与类词缀的差异.doc

1、浅析现代汉语中词缀与类词缀的差异 摘 要:我国汉语方言是极为宝贵的文化资源。这些方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各具特色。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方言区人民的交流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普通话大范围的快速推广和普及,方言中一些独特且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正趋于消失。对这些方言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保存我国的方言文化资源、丰富和加强我国的语言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在词、短语、句子这三个层级上都存在着程度、性质不尽相同的羡馀现象,这种羡馀现象往往可以用“缀”这个术语表示。“缀”的本质就是自然语言的羡馀性在语法的不同层级单位中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集中反映:在词(

2、复音词)这个层级的语言单位中表现为“词缀”,在短语这个层级的语言单位中表现为“语缀”,在句子这个层级的语言单位中表现为“句缀”。 “缀”,在语言学界众说纷纭,认识差异很为悬殊。笔者以为,如何认识和解释汉语中的“缀”,关键是给“缀”定性,给不同语言单位中的“缀”定出不同的性。“缀”因其羡馀性或半羡馀性而表现为游离性或半游离性,游离性和半游离性是鉴定是否词缀、语缀、句缀的基本标准,而相关的语义抽象性、语形类归性、语音变异性、语用灵活性等则可作为参考标准。 关键词:类词缀;分歧;差异;词缀In Modern Chinese affix Affix the difference withAbstrac

3、t:Chinese dialects in China is extremely valuable cultural resources. The dialect is not only a long history,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and diverse, unique. However, as China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rapid development, all people in the region made the deepening exchanges, especially with

4、 the rapid large-scale Putonghua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ome of the unique dialect of the language and valuable phenomen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Some are becoming lost. Investigate and study of these dialects, dialect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 enrich and strengthe

5、n our language stud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Chinese in words, phrases, sentences on all three levels there is the extent, natures envy of the rest are different phenomena, such envy of other phenomena can often be augmented is a term said. Augmented is the essence of natural language syntax

6、 envy in the rest of the uni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reflects the different nature: the word (polysyllabic words) the level of performance in language units as affix in the phrase of this unit-level performance in language as Affix, in the sentence-level linguisti

7、c units, in this performance of sentence suffix. Augmented in the language of academic theories, it is the poo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ces. I thought, how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Chinese in the suffix, the key is to augmented qualitative, to different linguistic units in the augmented set a

8、different nature. Augmented because of their envy envy of the rest, or half of the performance of other free or semi free sex, free sex and free sex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whether the semi-affixes, and suffix, prefix the basic standard sentence, and the related semantic abstraction, Syntax classif

9、ies, voice variation, flexibility can be pragmatic as a reference standard.Keywords:Affix Differences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引言 -1一、学界关于词缀的认识分歧-2(一)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现象的认识-2(二)是否能单独成词-3二、词缀共有特性-4(一)具有单向高搭配性-5(二)标志词性-5三、类词缀的特点不单单体现在语义、语法、语音等方面-6(一)看词语可否加“的” -6(二)类词缀在词语中充当成分较为固定-6(三)类词缀在词语中的意义抽象化了,但中心语、限定语的意义都

10、很实在-6四、词缀、类词缀、助字的共同点与词根之比较-7(一)词缀、类词缀、助字共同点总表-7 (二)单向高搭配性-7五、词缀与类词缀的不同汉语的词缀有这样一些特点及不同-8结论-9参考文献-10引 言词根和词缀是词法中的一对儿重要术语。一般的定义是(如高校选用的各种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教科书),词中表达概念义(或称“实在意义”、“词汇义”、“基本义”)的部分是词根,意义虚化、在词中起改变概念义的附加作用和/或语法作用的部分是词缀。并且,词根语素可以是自由的、不定位的,而词缀只能是黏着的、定位的。什么是“类词缀”呢,一般的说法是,它的意义不像真词缀那么虚化也不像词根那么实,虚实介乎词缀和词根之

11、间。但意义的虚实不好把握,因此马庆株(1995)提出如下标准:1)真词缀的意义是虚化了的(词典单列词条),准词缀的意义是实在的或抽象的(词典不单列词条且不是第一第二义项);2)真词缀是成虚词语素或绝对不成词语素,准词缀是相对不成词语素(在基本义项上可成词);3)真后缀基本都轻音化了,准后缀通常不轻声。这三条标准中,前两条的可操作性依赖于词典是否单列词条,而是否单列词条还需要另有语言内的标准,也还有个操作标准问题。一、学界关于词缀的认识分歧汉语是典型的词根语,缺乏词的形态变化。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双音节合成词又有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区别。由两个词根构成复合词,是主要构词手段;词缀数量少,以词缀附加

12、于词根之前或之后构成派生词,是次要构词手段。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这种附加于词根的成分该如何命名,这种附加性构词成分到底有多少,有哪些?却众说纷纭。首先从词缀的名称说。尽管将这种附加于词根的成分称为“词缀”的观点占多数,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刘月华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的现代汉语等,都将这种附加于词根的成分称为“词缀”。但此外仍然有较多分歧,不仅各家说法不一,而且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著作中也有不同的叫法。这里仅举重要的几家以示一斑。丁声树把词缀称为“附加成分”,又根据它在词中的位置区分出词头和词尾;胡裕树把词缀称为“定位语素”;王力先是把词缀称为“记号”,

13、又根据位置分为前符号、后符号,后来又否定了“记号”的叫法,把前缀和后缀分别称为词头、词尾;吕叔湘把词缀称为“语缀”,又根据其出现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并说明了称“语缀”不称“词缀”的好处:“不把前缀、后缀总称为词缀而总称为语缀,就可以概括不仅是词的而且是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连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也不愁没有地方收容了。”这些不同的名称,有些只是着眼点的不同,并不影响词缀范围的确定,如“词缀”与“附加成分”、“定位语素”等;而有些则直接影响对词缀范围的判定,如“词缀”与“语缀”,正如吕叔湘所说,“语缀”这一名称可以概括“词缀”之外的“短语的接头接尾成分”和“那些不安于位的助词”。其次看词缀的数量。对

14、于汉语词缀的数量,学界认识分歧较大,竟有几个与上百个的悬殊。有人严格把握词缀意义虚化的标准,极力缩减词缀数目,认为能够视为前缀的只有“阿、老”2个,能够视为后缀的只有“子、儿、头、巴、然”5个;有人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出发,兼顾汉语词缀不同侧面的特点,适当放宽词缀意义虚化的标准,允许在词缀的行列里进入所谓的“类词缀”,使词缀的成员有所扩大;有人进一步放宽“类词缀”的准入尺度,认为典型词缀之外的“类词缀”至少有80余个;有人则表现出更加宽容的态度,以为完全没有必要在汉语词缀问题上过于谨慎,更没有必要为本来就不多的词缀冠之以“类”呀、“准”呀之类的名称,使词缀的数量达100个以上。(一)对现代汉语类

15、词缀现象的认识“类词缀”这个现象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被酝酿提出,吕叔湘老先生是最早重视对这个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之后学者们又逐渐认识、接受并开始在“类词缀”这个领域展开个人研究。在不同阶段,各家对类词缀现象有不同的看法,并且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个时期是类词缀研究的开端。学者们纷纷提出 “类词缀”这个术语及其概念。瞿秋白最早提出了“新式的词尾”和“新式的字头”等说法,之后方光焘指出“性”具有词尾化的倾向,“非”、“反”有词头化倾向;吕叔湘更是先后发表多部著作,来表达对类词缀概念的认识。 转入80年代后,类词缀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

16、。各家初步探讨了类词缀与词根、词缀的关系,类词缀的特点以及词缀化倾向等问题。任学良视“类词缀”为“准词头”、“准词尾”,还进一步指出“词变成词头的关键是词义虚化以至完全失去词汇意义,表示新的语法意义”1,点明了类词缀的特点和产生条件。之后,郭良夫将词缀分为典型前缀、后缀和类前缀、类后缀,强调“加类是因为这些新兴的词缀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 2,进一步突显了类词缀的意义未完全虚化的个性特点 。90年代至今,学者们的研究更加深入。随着类词缀现象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各家转向探索类词缀的判定标准、特点、范围、分类以及功用等问题。沈孟璎、陈光磊、马庆株、王绍兴等语言学家对类词缀的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17、,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二)是否能单独成词类词缀由于语义已经虚化,所以不能独立运用,即不能单独成词。学术界把类词缀的这一特点概括为非独立成词性。词根却不同,它可以独立成词,所以具有独立成词性。比如像“纸”、“水”、“米”这样的词根往往可以单独在句子中使用。类词缀却不可以独立使用,它只能黏附在其他成分的前面或后面构成新词;像在“高度、温度、广度、密度”中,“度”表示程度的意思,可以看出这里的“度”意义较虚且不能独立成词,只是粘着在“高”、“温”、“广”、“密”这样的语素后面组合成词,因而它们是类词缀。但在“我烧到38度了!”,句中的“度”单独成词且有实体意义,所以可以肯定它并非类词缀,而是词根。

18、总之,能否独立成词是词根与类词缀的有效区分手段之一。1、构词位置是否固定定位性是类词缀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判定类词缀的必要条件之一。类词缀在构词时位置是十分固定的。出现在组合开头的称为类前缀,出现在组合结尾的称为类后缀。现代汉语中常把“非”、“前”、“难”、“类”等固定出现在组合前头的类词缀看作类前缀,把“员”、“族”、“龄”、“界”等用于组合结尾的类词缀称为类后缀。词根不同于类词缀,它在构词时位置灵活,可前可后。例如在“桂鱼、鲤鱼、草鱼、鲫鱼”中,词根“鱼”出现在组合的前头,但在“鱼丸、鱼料、鱼钩、鱼缸、鱼杆”中,词根“鱼”却放在组合的结尾。所以说,词根的位置可放在组合前,也可以在组合后面,

19、灵活多变。通过上述论证,可以得出:类词缀具备构词定位性的特点,词根却不具备。所以,构词时位置是否固定是区别类词缀与词根的另一个重要标准。2、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和个性分析类词缀作为从词缀生发出来的一个概念,必然与词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类词缀与词缀的差别究竟在哪呢?它们与词缀的界限是如何划分的呢?前面种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类词缀都有哪些不同于词缀的个性特征。所以说,分析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和个性,是认识类词缀特点的必要环节。 (1)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类词缀和词缀存在着诸多共同点,主要表现在语义、语法形式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 从语义方面来看 首先,具有语

20、义虚化性。语义虚化是类词缀和词缀的共同表现特征。两者的语义在某种程度上都被虚化了,只不过在虚化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小王、老李、第五、阿姨、初一”中“小、老、第、阿、初”等词缀的意义已经完全被虚化;“歌坛、影坛、诗坛、文坛”中类词缀“坛”的意义由原来“古代举行仪式或典礼的高台”的实在意义虚化为“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再如“京派、海派、左派、右派、中间派”等词中的“派”意义虚化程度就较低,是一个典型的类词缀。由此可证:语义虚化是词缀与类词缀的共性特征。其次,具有非独立成词性。类词缀和词缀都具有非独立成词性。换句话说,就是类词缀和词缀都不能独立运用,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组合成词。例如,“中性、酸

21、性、弹性、恶性”等词语中的“性”,它大都黏附在各种各样的词根后面,不能单独成词。词缀也有明显的黏附性的的特点,不具备独立成词的能力。例如“子”多黏附在表事物名,器物名,植物名等的词根后(桌子、杯子、桃子),没有独立成词性。除此之外,学术界还经常把两者的非独立成词性理解为:类词缀和词缀都不以它们在新词中的意义单独成词。此处可再以“性”为例,它的类词缀义是“事物因含有某种成分或具有某种身份之后而产生的性质” 7,但在“习性、耐性、性格、感性”这些词语中,“性”只是一个词根,而不是类词缀;因为它包含的是“性情,脾气”实在意义,而非其类词缀意义。所以说类词缀意义是不能单独成词的,也就是类词缀有非独立成

22、词的特性。词缀的非独立成词性更是一目了然了,比如“儿”在“花儿、眼儿、鸟儿、孩儿”等众多词语当中,表示事物小或对事物喜爱的词缀意义;但当“儿”单独成词时,实体意义则多为“儿子”,显然不同于其词缀意义。结合上述论述可知,类词缀、词缀只能粘着在其他成分上,而不能单独成词,即不具备独立成词性。最后,它们同属于词缀语法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实词语素类词缀词缀”是词缀语法化的完整过程8。实词语素是词缀语法化过程的起点,类词缀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词缀则是词缀语法化的终结阶段。类词缀是形成词缀的必经阶段,由实词语素发展而来的词缀必然要历经类词缀这个过程。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缀的演化过程都能体现“实词语素类词缀

23、词缀”这个典型过程,以下将以“子”为例来解说它是如何完成这个过程的。“子”的本义是孩子,在“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有子七人,母氏劳苦”两句古文中,“子”便是指孩子;之后“子”的意义泛化为指人或是对人的尊称,“孔子”、“荀子”等中“子”便是对人的尊称;这段时期的“子”意义还没有虚化,是一个实词语素。此后,“子”常用于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颗粒状物后面,它的意义就开始虚化了。“秋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两句中的“子”就是很好的例证;此时的“子”便是类词缀。“子”的意义继续虚化直至语义彻底虚化,就可以说“子”完成了词缀语法化过程,演化成为了典型的词缀;最终,词缀“子”只用于

24、器物名、人名、动物名、植物名的后边,不表示任何意义,比如“盒子”、“儿子”、“蚊子”、“桃子”等中的“子”就是典型的词缀。 从语法形式方面来看 具有定位性。定位性简单来说就是“位置固定”,即类词缀、词缀必须出现在组合的固定位置,而非自由变化的。如果某个语素在位置上趋于固定,语义上开始类化,就应该认为它是类词缀;一旦某个语素不仅位置固定,而且语义虚化、语音弱化,那么它便是典型的词缀。由此总结出:定位性是类词缀。二、词缀共有特性。例如:a类词缀:软 软包装 软环境 软技术 软新闻热 文化热 出国热 炒房热 股票热b词缀:老 老师 老板 老爷 老虎 老公子 刀子 桌子 桃子 李子 剪子 “软”、“老

25、”分别作为类词缀、词缀时,它们都倾向于放在组合的前头,因而又把这些语素称作类前缀、前缀。但“热”、“子”分别作类词缀、词缀时,它们位置更趋向放在组合的结尾,人们认为它们是类后缀、后缀。所以说,类词缀和词缀都具有非常强的定位性。(一)具有单向高搭配性。所谓单向高搭配性是指,在保持结构整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结构的一个位置上的成分可替换的同类成分不多,而另一个位置上可以有很多可替换成分。比如说,类前缀在后字位置上可替换的成分多,在前字位置上可替换成分却很少;后缀的前字位置可替换成分最多,后字位置上可替换的成分少之又少。类词缀和词缀都具有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单向是相对于双向而言的。类词缀、词缀只在单个

26、方向具有高搭配的特点,显然不同于词根在前、后字双向位置上搭配能力几乎趋于平衡的特征。据统计,类后缀“式”在后字位置时,组成的“式”字组合3466条9,而组成的“式”字组合仅2条,因此得出结论:“式”的前字位置上可替换成分居多,也就是它在后字位置时搭配率显然高于在前字位置时。此外,后缀“子”在后字位置时,可以组成777个组合10,而在前字位置时只能组成很少的组合,因此“子”是一个在后字位置时搭配率高的词缀。所以说,无论是词缀还是类词缀,都具有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 从语法功能方面来看 具有构词的能产性。词缀且类词缀在构词时都具有较强的构词能产性。类词缀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多是附加式合成词,学者们将这类

27、词的构词能产性分为词缀的组合构词能力和生成新词能力。组合构词能力主要是指:在构成的众派生词中,词缀与不同词根组合的数量大小。例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中以“儿”结尾的词语有176个,其中“儿”作为词缀的有157个,占89.2;可见“儿”具有极强的组合构词能力。词缀以某种方式与词根形成新词后,会出现大量的以同样方式构成的新词语,这就是词缀的生成新词能力。比如,日语中的“工薪族”这个词语引进中国后,出现了“拇指族”、“快闪族”、“丁克族”、“月光族”等以同样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所以说,类词缀和词缀都具有组合构词能力和生成新词能力,也即类词缀和词缀在构词时都有能产性特点。(二)标志词性。标志词性是类化

28、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类词缀与词缀在语法上常表现出标志词性的功能。具体来说,它是指词缀、类词缀在构成新词语时,类化性使得它们所构成的一系列词语具有相同的词性。类词缀标志词性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鬼”这一类后缀所构成的词语 “机灵鬼、懒鬼、淘气鬼、死鬼”等均为名词性词语;又如“准、软、手、族”等均为标志名词性的类词缀;标识形容词性的类词缀还有“可、热、气”。词缀构词时亦能标识词性,以“头,子,老,们”等作为词缀构成的词语多是名词性的,词缀“巴”组成的“倔巴,紧巴,皱巴,僵巴”等词语都是形容词性的。综上可知:类词缀和词缀都具有标识词性的功能。同时还应重视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类词缀、词缀可以标志多种词性

29、的现象,也即类词缀和词缀在标志词性时存在标志跨类词语的现象。例如:a类词缀 :化 名词性词语 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化动词性词语 丑化 恶化 绿化 美化形容词性词语 自然化 多样化 女性化b词缀: 儿 名词性词语 花儿 画儿 头儿动词性词语 玩儿量词性词语 份儿 打儿可见,类词缀“化”不仅可以构成名词性的词语,而且可以组成形容词性的词语,还可以构成动词性词语;同时,词缀“儿”既可以表示名词,还可以标识动词,更可以标识量词。像“儿”、“化”这样的语素在现代汉语中不胜枚举,词缀有“头”、“们”等,类词缀有“性”、“多”、“超”等。总之,类词缀和词缀标志词性的功能在现代汉语构词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类

30、词缀的特点不单单体现在语义、语法、语音等方面。在它构成词语后,“类词缀+词根”、“词根+类词缀”的格式亦能展示类词缀的特征。(标题太长,用简洁文字表述观点即可)现代汉语中,“舞盲”、“水门”、“强势”等词语的结构为什么是“类词缀+词根”或“词根+类词缀”格式,而不是定中结构的呢?“旧鞋”、“新书”、“好球”又为什么是定中结构的词语,而非类词缀加词根或词根加类词缀组合模式的词语呢?就这类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个人性的见解,以区分开来上述两种结构的词语。虽然类词缀和词根组合构成的词语与定中结构的词语在外在形态上相似,但却有较大不同。例如“笔帽”、“棉衣”、“小河”等定中结构是词根和词根构成,“麦霸”

31、、“刑法”、“西式”、“党员”等词语的格式属于类词缀加词根式。但仅凭这一点还远远不能有效地区分二者,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类词缀特点出发,进而梳理出有效的判定方式。(一)看词语可否加“的”。一般来说,能加“的”的多是定中结构的词语,不能加“的”的常是类词缀与词根组合模式的词语。“新书”、“老兵”、“野生动物”等词语加“的”之后,变为“新的书”、“老的兵”、“野生的动物”,它们的意义基本上未发生变化。但“美感”、“脱口秀”、“物理学”等词加“的”后,变为“美的感”、“脱口的秀”、“物理的学”,它们意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且读起来也十分别扭。所以,能否加“的”区分两种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二)类词缀在词

32、语中充当成分较为固定。在词语中,类前缀充当限定、修饰成分,类后缀充当被限定、被修饰成分。比如“高”、“总”、“零”、“超”、“反”等类前缀常常限定、修饰后置成分,从“高品质”、“总公司”、“零失业”、“超声波”、“反资本主义”等例子中便可以看出类前缀的修饰作用。“员”、“匠”、“学”、“品”等类后缀承担下了类似中心语的角色,充当被限定、被修饰的成分。“铁匠”、“邮递员”、 “生物学”、“护肤品”等词语就可以反映类后缀在整个词语中的地位。在定中结构的词语中,定语或中心语的充当成分则是灵活多变的,甚至出现了一些语素既可以充当定于又能做中心语成分的现象。比如“细柳”中“柳”这个语素是中心语,但在“柳

33、絮”一词中,语素“柳”则变为定语成分。所以类词缀在所构成的词语中充当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定中结构的词语中定语和中心语的充当成分则是灵活的。(三)类词缀在词语中的意义抽象化了,但中心语、限定语的意义都很实在。类词缀由于自身意义已经虚化,所以构词时语义必然被抽象化。比如“艳照门”、“泼墨门”中类后缀“门”并非专指实体意义的门,而是泛指政界和演艺界出现的影响不好的事件。定中结构的词语则有不同。无论是定语成分,还是中心语成分,它们的意义都比较实在。“水杯”、“牛肉”、“瓶盖”词语中,“水”、“杯”、“牛”、“肉”、“瓶”、“盖”等语素无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总之,意义是否抽象化也是二者的区别手段。四、词

34、缀、类词缀、助字的共同点与词根之比较(一)词缀、类词缀、助字共同点总表 词缀、类词缀、助字三者的共同之处,也即它们与词根的基本区别是“虚”。具体特点可总结如下: 词缀 类词缀 助字 词根. 单向高搭配性 + + + -. 结构类型个别化 + + + (-). 类化作用 + + + (-). 定位 + + + -. 意义泛化 + (+) + - 以上5条标准中,、是我们新提出的,下面将作为重点来阐述。、是不少语法书中已提到过的,讨论就相对简单一些,重在补充新的可操作性标准。(二)单向高搭配性单向高搭配性是指,在保持结构整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结构的一个位置上的成分可替换的同类成分不多,而另一个位置

35、上可以有很多可替换的成分。词缀、类词缀和助字都具有单向多搭配性的特点,下面分别以“-子”、“-式”、“-的”作为典型给出具体实例:-子:矮子、庵子、案子、鞍子、袄子、鏊子(8亿语料中检索出“-子”缀两字组共702例,上面仅列出首字拼音a起头的6例。)子,虚义-:0例子,实义-:子鳖、子城、子畜、子弹、子代、子堤(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一共收有实义“子-”的两字词39例) -式:西式、美式、藏式、明式、版式、盒式(8亿语料中检索到3466例“-式”字组。)式,实义-:式样、式子(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收有2例。)-的:我的、他的、大的、黑的、跑的、中国的、社会主义的、花园式的(确切数量难

36、以统计) 的,虚义-:0例 上面的统计材料表明,作为词缀、类词缀、虚词的典型代表的“子”、“式”、“的”都体现出单向高搭配性的特点:位于后字位置时可搭配率极高,而位于前字位置的可搭配率则分别为低、极低、零。 词根没有单向多搭配性的特点,也即词根在两字的前字或后字位置上的可搭配性基本平衡。王洪君(2005)整理了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中动物义场常用单字的所有两字组合,下面是“马”、“骡”、“驴”在两字组中的搭配情况: 马-:马鞍、马背、马草、马场、马肚、马队、马房、马粪、马夫(共100例) -马:川马、儿马、军马、骒马、口马、龙马、木马、肉马、石马、天马(共95例)“马”在前后两个位置的搭配

37、性都相当高,双向基本平衡。 骡-:骡背、骡肉、骡子、骡马(共4例)-骡:驴骡、马骡、石骡、辕骡(共4例)“骡”在前后两个位置的搭配性都极低,双向也平衡。 驴-:驴背、驴鞭、驴车、驴粪、驴驹、驴骡、驴马、驴群、驴肉、驴屎、驴蹄、驴腿、驴脸、驴子(共14例) -驴:脚驴、毛驴、藏西藏驴、草驴、公驴、叫驴、黑驴、母驴、牝驴、骚驴、小驴、野驴、秃驴、蠢驴(共14例)“驴”在我们的统计中属于低搭配与中搭配的交界处。可以看到,它的搭配也是双向平衡的。以上只是三个例子,其实我们统计过许多单字,在词根义项上体现出搭配性的双向平衡性而在词缀、类词缀、助词的义项上体现出单向高搭配性,是普遍的规律。五、词缀与类词缀

38、的不同汉语的词缀有这样一些特点及不同。(此中表述语义表述不清楚)第一,地道的词缀不是很多,而类词缀相当丰富。第二,有些词缀或类词缀,主要是后缀,其附着的对象可以是词以上的单位,如:者“好事者”、“持有不同意见者,这实际上是所附着的短语单词化。第三,从类词缀所构成的词来看,绝大多数是体词性的,名词最多;而动词、形容词等相比要少一些。这和类词缀本身的语义特征有关:类前缀多半是限制说明事物的,类后缀本身则大都是从名词演化来的。这种情况有利于我们从构词形式上辨认词类。再说词缀和类词缀究竟有哪些不同。笔者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单位层级来考虑词缀与类词缀搭配成分的区别。我们发现,类词缀有

39、不同于词缀的鲜明特点。典型的词缀如“子”、“老”等大多数与单音节语素或单音词相结合,构成双音节合成词。而类词缀则多与双音节、三音节或更多音节的词搭配,组合成基本词或短语词。(2)构词方式的个性化。“兔子”、“瞎子”、“老虎”等词都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附加而成,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但类词缀的构词方式不能认为是附加式。结 论众所周知,类词缀是顺应时代发展和语言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类词缀的发展概况,并从三个角度着重探讨了类词缀的特点,真切地彰显出了类词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最后还依据类词缀动态演变,预测了类词缀未来三条发展道路。综

40、合上述分析,人们不仅能充分地把握类词缀的特点,还近距离地接触了类词缀、词缀、词根三者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更加剔除了简单地、片面地认为词缀与类词缀的关系要么迥异、要么疏微的错误认识;明确了类词缀的界定标准与范围,深化了对类词缀的认识。总之,希望这些收获能为后来者研究类词缀特点提供一定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1993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卞成琳2000汉语工程词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3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4陈光磊2001汉语词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5端木三1999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中国语文第4期,246254页

41、。6端木三2000汉语的节奏,当代语言学第4期,203209页。7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冯胜利1998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国语文第1期,4047页。9冯胜利2003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8797页。10富丽2001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兼论附缀字组的成词性及词库收词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11葛本仪2001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2胡明扬2000语言学概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3胡裕树1981现代汉语(增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4黄伯荣廖序东1990现代汉语(增订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黄居仁1997资讯处理用中文分词规范设计理念及规范内容,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92100页。16梁源2000二字结构凝固度分级考察,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2132页。17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8刘源谭强沈旭昆1994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及自动分词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19陆志韦1957汉语的构词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