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走进神奇一、基本要求1.通过一些事例展现自然界的神奇。2.通过生活中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神奇。3.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物理就是自然、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解释的。爱因斯坦说过:“人类的一切经验和感觉,以神秘感最为奇妙。”因此,借助这些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材分析第一段标“在自然中-”。按照从天空到大地,从山峰到江河的思路设置自然中的神奇。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自然界的神奇无处不在。这些现象涉及力、热、声、光、电、能量等物理分支学科,并且与天文学、地质学等其他学科有一定交融。在讲解彗星时,可讲哈雷的故
2、事。他的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对“哈雷”慧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而且是在其死后的17年才准确应验:分别于1759年、1835年、1910年、1986年如期出现,周期约75年。因为他的贡献,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颗彗星。还可以向学生说明,在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量的单位是用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宇宙和人的片断。“夕阳西下”时有了壮美的血色黄昏,可向学生补充问: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蓝蓝的天,这又是为什么呢?老师不必详细回答,可只说这与光有关。“咆哮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因此在奔腾时会冲跨堤岸,摧毁房屋。而声音也具有能量,因此甚至是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
3、。当然,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厚厚的常年积雪由于自身的重力,已经是危如累卵了!“龙卷风”又叫旋风,是极具破坏力的天然风暴。由于高速流动的旋转气流造成某一区域空气压力的变化,这个压力会很大,甚至卷起一千米的水柱!可以向学生们讲下雨会“下鱼”的事情,就是龙卷风作怪。第二段标“在生活中-”。按照衣、食、住、行的思路设置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神奇。这些现象似乎很平常,人们已司空见惯,然而仔细探究,却能发现这些神奇中蕴藏了人类非凡的智慧。它们与物理学、技术发明关系密切。“倒饮料的诀窍”是与大气压强有关。看起来被水“折断”的筷子,其实并没有断。建议不必向学生详细讲,通过日后的学习到时自会明白。“拉链”
4、是方便好用的东西,现在拉链的品种层出不穷,材料不仅是金属,还发展到了塑料。人们不仅将其应用于衣服、提包,其他行业也使用。可以说整个世界都离不开它。因此,被美国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是1893年,美国人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发明的。“圆珠笔”是美国人首先发明的。后经过近50年的改进,才有了今天我们使用的圆珠笔。圆珠笔的油是由重力的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冲浪运动”的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降低了重心,稳定性提高,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穿行。“撑竿跳高”所用的撑竿要有很好的弹性,运动员就是利用撑竿恢复原来形状时弹力将自己“弹”向高处。根据新课标精神,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建议老师们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等,当然材料不要多,让学生大致了解,相同原理的不同现象,显示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如此精彩。三、教学建议1.将有关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用多媒体讲授。条件允许,可以配上音乐、电视片宇宙与人神秘的自然等。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示讲解。2.在讲解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时,可以演示或探究的方式进行,以便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如探究拉链的开启、闭合原因等。3.在讲解本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全讲,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重点讲一些内容。讲解中可以简单的解答一些问题,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但不要把所有问题都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