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0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物理教案课题:望远镜与显微镜课型:新授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以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阅读与探究等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力量的伟大,产生与科学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望远镜和显微镜产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2、会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3、通过归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
2、重点显微镜、望远镜是两组透镜的组合。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是两组透镜的组合。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提要教 学 环 节个 人 复 备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一)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较为准确地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目镜(f= c
3、m)物镜(f= cm)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物体的结果观察远处物体的结果(二)显微镜与望远镜成像原理1、显微镜:原理:通过一个凸透镜(即物镜,f较小)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另一个凸透镜(即目镜,f较大)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这样就能看到微小的物体了。实验:让学生用两个凸透镜来体会,显微镜的成像过程。2、望远镜:原理:通过一个凸透镜(即物镜,f较大)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然后再通过另一个凸透镜(即目镜,f较小)把这个实像放大,这样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说明:由于望远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三)组织学生按照课本要求,
4、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将观察白纸(上面印刷了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四)学习并跟画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三、拓展延伸归纳一下凸透镜能成几种不同的像?这些像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这些成像规律分别有什么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极其应用(包括与凹透镜的组合应用)分类成像条件所成的像的性质实际应用事例1234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堂训练板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1、显微镜:原理:通过一个凸透镜(即物镜,f较小)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另一个凸透镜(即目镜,f较大)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这样就能看到微小的物体了。2、望远镜:原理:通过一个凸透镜(即物镜,f较大)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然后再通过另一个凸透镜(即目镜,f较小)把这个实像放大,这样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