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执行日期:2012年2月22日质量手册1 范围1.1 总则本质量手册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了符合本厂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a) 证实工厂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符合法律规定的产品的能力,适用于工作生产:b)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应用,包括了持续改进的过程,保证符合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以增强顾客满意度;c) 本质量手册适用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军品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亦适用于对外介绍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证明工厂符合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要求。1 术语和定义本手册出现的术语和定义均采用GB/T19000-20
2、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2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 按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并持续改进,保持其有效性。4.1.1 职责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组织管理。 4.1.2 要求 工厂在实施质量体系时,采用过程方法模式,应做到: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共在工厂中应用,明确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输出、所需投入的资源和开展的活动;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为了使用过程能够有效运行,要确定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对过程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
3、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为实现预期目的或要求、达到策划提供必要的前提;d) 为了判断过程的有效性,应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确定监视过程的能力、业绩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的方法,确定必要的测量、分析,为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信息准备;f) 在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观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g) 工厂应接受顾客或其代表对过程的监督,保持产品的可溯性;h) 工厂应确保对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加以识别并实施控制。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4、)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 质量手册;c)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和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 工厂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4.2.2 质量手册4.2.2.1 职责a) 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制订并批准发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批准并颁质量手册;b) 在厂长领导下,由质量管理处负责编写;c) 质量手册按下列程序审批发布:编制 审核 标准化检查 批准主编人 管理者代表 标准化部门 最高管理者 d)质量手册的控制按0.5规定的执行。 4.2.2.2 要求 a)工厂编制的质量手册应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的细节与合理
5、性的表达 (见1.2); b)质量手册应明确工厂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控制所编制的程序文件的篇目及要求(见附录4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览表); c)质量手册应清楚地对质量体系过程、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进行表述,并反映出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见9。1附录1)。4.2.3 文件控制对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文件的使用现场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防止0使用作废文件。4.2.3.1 职责a) 综合档案室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综合管理;b) 质量管理处负责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c) 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机关的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 4.2.3.2 要求 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
6、依据本手册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的程序,以确保对以下方面的控制;a) 文件发布前得到时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时识别;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胡关版本;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 确保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分发;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需保留作废文件,对这些文件应进行适当的标示;h) 确保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按规定进行审签、工艺和质量会签、标准化检查;i) 确保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协调一致、现行有效;j) 确保识别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文件,并按规定及时归
7、档;k) 文件控制的具体要求,应制订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4.2.3.2 相关程序文件 CX4231文件控制程序。4.2.4 记录控制 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为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为证实可追溯性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提供依据,为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信息。4.2.4.1 职责a) 质量管理处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记录的使用,并建立、控制和管理产品质量复查、产品质量评审和质量信息记录、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记录;b) 检验室负责建立、控制和管理采购产品进厂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管理记录;c) 各生产单位负责建立、控制和管理本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记录;d)
8、 各职能部门负责建立、控制和管理相关专业性质的记录。4.2.4.2 要求建立并保存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对记录的控制,以确保;a) 记录必须保持清晰、签署完整、填写正确、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保护得当、易于识别和检索。b) 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对记录的标示、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加以控制。c) 记录应能提供产品实现过程的完整质量证据,并能清楚地证明产品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满足顾客和法规的要求,与产品寿命周期相适应。d) 工厂的记录实行分级控制管理,即厂级、车间处室和班组级,由相当级别的单
9、位分别控制管理。4.2.4.3 相关程序文件CX4241 记录控制程序。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5.1.1 职责 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履行管理。 5.1.2 要求 最高管理者向所有顾客郑重承诺;建立、实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以下质量活动及其有效实施来提供证据;a) 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利用培训、会议、宣传、文件等沟通方式在员工中树立质量意识,确保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时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行重要性;b) 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在工厂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明确对质量的追求;c) 按规定
10、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通过管理评审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d) 确保必要资源的获得,以满足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需求,以及增强顾客满意所需资源的获得。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度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时确定并予以满足。5.2.1 职责 最高管理(厂长)负责管理。5.2.2 要求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实施质量管理时,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在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以及进行质量划分;充分考虑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尽力满足顾客要求,以确保:a) 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以及与顾客沟通方式,完整准确地识别
11、并确定顾客的要求,包括对产品的要求、过程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 为明确的要求以及工厂可以利用的资源作为输入进行质量策划,对所需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规定测量方法:c) 对识别并确定的顾客要求,要在工厂内部充分沟通,使所有的员工都能了解顾客的要求,并为实现顾客要求作出努力;d) 工厂在识别、确定产品质量要求、处理质量问题等活动中应充分考虑顾客的意见;e) 提供的产品应满足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顾客提出的需要附加的要求;f)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以及与顾客有效的沟通,了解顾客满意程度,提出持续改进的方向,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增强顾客满意程度。5.3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应能阐明工厂在质量方
12、面运作的策略和意图,明确工厂在质量方面的追求,并为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5.3.1 职责由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制订和管理。5.3.2 要求最高管理者(厂长)要确保质量方针;a) 与工厂的宗旨相适应;b) 包括对满足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相关方面要求承诺,以及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 为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d) 在工厂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时评审。5.3.3 工厂的质量方针今日的质量成就来日的市场;精艺求精制作是市场的领跑。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系统管理,预防为主,实行法治”的指导思想,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通过
13、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应用,增强顾客满意,超越顾客期望,达到工厂的整体业绩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5.3.4 发布最高管理(厂长)负责制订与发布工厂的质量方针,并组织宣传和贯彻,确保质量方针在工厂内部得到沟通,使全体员工理解、掌握质量方针及其内涵,全员参与贯彻实施。5.3.5 发布最高管理者(厂长)在管理评审或其他必要时,组织管理层人员及其他必要人员,对质量方针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需要进行修订,以确保质量方针是充分、适宜和有效的。5.3.6 表现形式质量方针应形成文件,并在使用场合恰当地显现。5.4 策划5.4.1 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要确保在工厂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
14、标,并对实现工厂的质量目标进行管理策划。5.4.1.1 职责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组织策划。5.4.1.2 要求最高管理者要确保在工厂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并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得到体现:a) 在质量方针所提供的框架内展开;b) 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c) 包括满足顾客要求、服务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d) 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e) 质量目应具有可测量性,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f) 质量目标应具有可实现性,年度质量目标当年必须实现。5.4.1.3 质量目标的制订质量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工厂的长期质量目标是:产品合格100%,顾客满意率100%。年度质量目标在年度质
15、量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 工厂各生产单位和职能部门要依据年度质量目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各自的质量目标,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5.4.1.4 质量目标的发布管理者代表组织制订质量目标,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5.4.1.5 质量目标的考核工厂各部门和单位应对本部门的年度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在年终进行总结,评价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含实施有效性评价、取得的成绩、薄弱环节等,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书面形式报质量管理处,供上级主管领导评价。上级主管领导在年终对所辖部门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在管理评审时,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目标考核评价情况。5.4.1.
16、6 质量目标有更改a) 各层次均应保持质量目标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b) 更改质量目标应坚持下层目标的总和高于或等于上层目标的原则;c) 质量目标更改后仍按5.4.1.4进行批准发布。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已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本手册4.1中总要求;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4.2.1 职责最高管理者组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5.4.2.2 策划的内容策划的内容应包括:a)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允许的删减及说明;b)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c) 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5.4.2.3 策划
17、的实施策划实施的要点:a) 制订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确定质量目标;b) 明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c) 按本手册“4.1总要求”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d) 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e) 确定必要的资源和信息;f) 确定对过程实施控制的准则和验证的方法;g) 策划的结果要形成文件,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等。5.4.2.4 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控制a)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应预先进行更改策划;b) 变更过程不应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 职责、权限与沟通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并达到时预期的结果和
18、目标。551 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工厂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以确保:a) 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并独立行使职权,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独立于生产部门,产品的旅行应由与产品质量无直接责任关系的检验人员实施;b) 对工厂的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负责;c) 顾客能够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5511 职责是高管理者(厂长)负责管理。5512 各类人员职责 55121 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管理a) 负责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的质量方针、政策、法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顾客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b) 组织制订和批准发布工厂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
19、效运行负责;c) 建立与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确保质量管理部门独立行使职权,为开展质量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d) 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权管理者代表独立开展质量工作中的全部活动;e) 任命不合格品审理人员并进行必要的授权;f) 确定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g) 主持管理评审,审批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h) 定期审阅有关质量的财务报告,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 确保顾客及时获得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55122 管理者代表职责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
20、和改进的需求;c) 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d) 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e) 负责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联络。55123 生产副厂长a) 贯彻执行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b) 组织生产,协调各业务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科研生产任务;c) 主管产品在贮存保管和周转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d) 主管研制和生产准备状态检查工作;e) 负责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技术与管理;f) 主管合同评审工作和企业经营工作;g) 主管企业信息化工作。55124 经营副厂长a) 贯彻执行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b) 主管人力资源配置和人员培训工作;c) 主管政治
21、思想体系建设和保障工作。55125 机动副厂长a) 贯彻执行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b) 负责设备的技术与管理,负责工装的加工和管理;c) 负责动力资源保障工作;d) 负责审批采购文件,主管供方的评价工作;e) 负责审批采购文件,主管对供方的评价工作;55126 总工程师(总工艺师)a) 贯彻执行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b) 主管各型号产品的技术状态管理、工艺过程设计工作;c) 主持产品工艺定型和工艺评审,审批工艺技术文件;d) 主管技术管理、技术攻关、工艺研究工作;e) 负责资料档案工作管理。55127 区域负责人贯彻执行工厂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负责建立本区域的年度质量目标;对本区域的过程产品和
22、服务质量负责;负责协调区域内的质量接口关系;负责区域内质量管理的资源配置;负责制订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55128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动态管理及宣传;编制质量文件;负责组织质量策划、质量改进、质量复查、质量评审;负责对纠正和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的跟踪验证;负责质量信息的反馈、上报工作。55129 标准化管理人员负责现行标准的有效性管理,定期发布现行有效标准目录;组织企业标准、产品标准、通用工艺的修订;负责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收集、保管、提供有效标准资料;负责制订各型号产品材料消耗的定额。551210 检验技术人员主管各型号产品的检验技术及管理工作;负责检验技术文件的审查、会签
23、;汇总检验数据、报告,填写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参与首件鉴定、质量复查、质量评审;负责编制检验技术文件。551211 产品检验人员坚持检验原则,执行检验制度,严格按检验规程操作;对检验记录原则、正确性负责,对错检、漏检负责;对“人、机、料、法、环”满足过程要求的程度(4MIE因素)进行监控;负责检验、试验状态标示。551212 计量管理人员严格执行计量法规和国家有关制度;建立测量装置台账,实行计量的动态管理;监督检查装置和测试设备的使用和周期检定情况,组织测量装置的周期送检;审查和报批装置的申购、封存、启封、报废手续;负责对组织在测量装置偏离校准状态时的以住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551213
24、计量检定人员严格执行检定规程;负责填写、保存检定记录;负责签署、发放计量检定证书;负责测量装置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551214 测试操作人员a) 严格按规程、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b) 对测试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负责;c) 清晰、完整、准确填写测试记录;d) 负责测试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551215 工艺技术人员贯彻执行工艺总方案、工艺总流程;负责编写工艺文件、技术文件;参与设计活动;进行工艺审查、工艺论证和工艺改进。551216 文件和资料管理人员a) 执行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制度;b) 负责文件和资料的更改、分发、清退和归档;c) 负责填写和保存有关文件和资料的记录。551217 生产计划人员
25、a) 负责编制生产计划;b) 负责组织生产准备工作;c) 负责监督、分析和报告生产计划执行情况。551218 生产调度人员a) 落实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b) 负责组织生产准备、协调生产过程、处理生产问题;c) 组织产品转运、交接工作。551219 生产操作人员a) 遵守工艺纪律、执行工艺规程;b) 负责生产准备、生产操作;c) 负责自检和工艺记录。551220 采购人员a) 负责编制采购文件、签订采购合同;b) 负责实施采购计划;c) 参与供方的评价;d) 组织采购产品的入库验收;551221 库管人员a) 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b) 填写和保存产品入库、贮存和发放记录;c)
26、 控制产品贮存环境,掌握产品质量状况;d) 负责产品的标示和防护。551222 质量助理a) 贯彻执行工厂质量方针、目标和各项质量制度;b) 接受质量管理处业务指导,落实质量工作计划;c) 按规定收集和报告质量信息;d) 负责进行产品质量复查。551223 售后服务人员a) 负责实施现场服务;b) 记录服务过程和内容;c) 收集、传递使用方反馈的信息。551224 不合格品审理人员a) 负责不合格品的审理;b) 提出不合格品处理意见;c) 规范签署不合格品审理单。551225 安全管理人员a) 负责制订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b) 负责编制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要点;c) 负责监督检查安全检查,对
27、作业现场和重点岗位进行安全监控。551226 设备、工装管理人员a) 负责制订设备、工装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大检修计划;b) 负责建立设备、工装台账;c) 组织设备、工装的验收、鉴定、检定;d) 负责组织设备、工装的维护。551227 内部审核员a) 编制并实施内部质量审核计划;b) 负责质量审核日常管理工作;c)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俗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证。 551228内部监督员 a)编制监督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监督; b)配合内部审核,进行日常监督; C)对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纠正措施实施的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551229 产品运输人员 a)严格遵守有关危险品运输的法规和制度; b
28、)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c)按规定维护和保养车辆,保证运输使用。 551230 质量成本核算人员 a)负责建立质量成本台账、科目; b)负责收集,统计和报告质量成本数据。 5513 部门职责 55131 厂办公室(综合档案室) a)负责文件和资料的综合管理; b)协助质量管理处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质量复查和质量评审会议; c)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和计算机软件的管理工作。 55132 质量管理处 a)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归口管理; b)制订和实施质量工作计划、内部审核计划,编制产品质量保证大纲; c)组织管理评审、产品质量复查、产品质量评审; d)负责不合格品审理的跟踪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
29、的跟踪验证; e)负责质量信息的归口管理工作; f)负责计量管理工作; g)负责QC活动的归口管理工作; h)负责策划,组织并实施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i)负责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 55133 技术处 a)提出采购产品的技术条件和验收条件,制订产品标示的技术要求; b)编制工艺方案、工艺流程、组织工艺人员参与设计活动; c)组织实施工艺审查、工艺评审、工艺定型、首件鉴定,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d)负责技术状态日常管理,组织编制工艺技术文件; e)负责不合格品审核的日常管理工作; f)负责编制采购产品工艺消耗定额; g)负责组织处理研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艺技术问题; h)负责标准、规范的
30、有效性管理,负责标准化审查。 55134 检验室 a)负责采购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和工艺装备有检验; b)编制检验规程及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c)负责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制作、控制和实施; d)负责验证产品标识; e)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 f)负责多余的检查; g)负责4MIE监控; h)负责检验印章的控制和管理。 55135 计划生产处 a)负责编制年度综合计划、产生计划及生产调度,组织产品服务工作; b)组织合同评审; c)负责组织零部(组)件的进厂接收和最终产品的出厂交付工作; d)负责组织试制和生产准备状态的检查工作; e)负责组织厂际间的产品交接工作; f)负责对顾客满
31、意度的评价和服务的归口管理; g)负责技术改造管理工作。55136 安全处 a)负责全厂产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的技术和日常管理工作; b)对生产环境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5137 机动处 a)负责生产设备(硬件软件)、仪器、工装的综合管理; b)制订并执行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养计划; c)负责基础、工装中吊具的检定和维护; d)负责基础设施综合管理; e)负责组织新购置设备和大检修设备的验收。55138 供销处 a)编制采购文件,签订采购合同; b)组织对供方的评价,确定合格供方; c)负责采购产品标识的实施; d)负责采购产品的采购、贮存、保管和发放。 55139 劳动人事处 a)负责人
32、力资源配置; b)负责人员能力的确定。组织培训、考核、资格评价和授权工作。 551310 财务处 a)设置质量成本台账、科目; b)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和报告报告。 551311 技术工艺研究所 a)开展工艺技术攻关; b)负责工装吊具的设计和标准化审查; c)制订型面工装和检测工装的校准技术标准; d)对新研制采购产品进行论证和鉴定; e)负责推进剂性能的预示。 551312 理化测试中心 a)编制产品测试规程; b)负责产品测试,提供测试数据; c)负责产品测试条件有保障。 551313 生产车间 a)编制各型号产品的工艺规程; b)组织实施生产; c)负责本单位质量问题的归
33、零工作,制订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d)负责本单位质量记录的管理; e)负责产品生产条件的保障。 551314 产品储运队 a)负责各型号产品的贮存、运输和周转工作; b)负责六院和工厂各型号产品对有关外单位的装运工作。 552 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在管理人员中任命一名工厂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受最高管理者委托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负责,管理者代无论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其作为管理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应予以保证。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应包括: a)确保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能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工厂在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使其实现的方面所取得
34、业绩,以及有关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改进; c)确保在整个工厂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中树立并不断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还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与联络。5.5.3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工厂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a) 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沟通,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顾客满意程度及产品符合性等多方面的内部沟通;b) 沟通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用会议、简报、刊物、文件、声像、电子计算机网络方式,沟通过程应注意信息保密;c) 沟通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及其有效性和效率。 55.4 组织机构 组
35、织机构图见附录1; 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图见附录2; 质量管理职能分配表见附录3。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质量体系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包括工厂现实的质量方针和目标。562 职责 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实施。563 要求a) 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管理体系;以 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b) 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 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 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d) 管理评审应制订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564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
36、面信息:a) 审核结果;b) 顾客反馈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 改进的建议;h) 与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565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与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 资源需求。566 相关程序文件CX5611 管理评审程序。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 提供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和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程序度所需的资源。611 职责最高管理者(厂长)负责管理。612 要求资源是满足产
37、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和方法、软硬件、工作环境、信息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相应的资源以确保:a) 识别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源需求,及时进行合理的配置,有效地利用资源;b) 为了使质量管理体系持续适应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改进,而改进这些过程,必须及时提供相应的资源;c) 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要求工厂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顾客满意。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人作的人员具有所必要的能力,提供必要的培训,使其能胜任职责所规定的工作。622 职责经营副厂长负责归口管理。623 要求工
38、厂应: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需的能力要求:b) 对培训教育涉及到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明确其职责、任务和要求;c) 通过多种方式对人员的岗位胜任情况进行评价,采取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业绩评定或考察等方法,验证教育培训或基他措施的有效性;d) 进行教育培训,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e) 建立人员培训教育和考核记录,包括员工的教育、培训、岗位认可和经验的适当的记录,将教育培训资料档案妥善保存。,以备查询;f) 对各级管理者以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人员,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要求持、证
39、上岗;g) 人力资源的控制,应制订和执行形成文件的程序。624 相关程序文件 CX6211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63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满足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物质保证。631 职责机动副厂长负责归口管理。632 要求对每一过程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时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水电供应、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以及支持性服务(运输、通信等)。以确保:a) 对建筑物、工作场所、水电供应、过程设备、运输、通信等设施定期检修维护,以保证产品研制、生产正常进行;b) 对过程设备从设备选型、入厂验收、安装调试、鉴定、保养、检修等实施全过程控制,并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c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