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和地形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六种局部地形及其地形图。、理解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实际坡度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认识局部地形,并会辨识局部地形。、绘制地形图,辨识并说出六种局部地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局部地形的丰富性,热爱自然,逐步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2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生已对地形的基本种类和特点有所了解,而且能初步认读等高线地形图,但只是在识记层面,本课着重于地形图绘制的原理和过程,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判读等高线地形图。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东白山的风景照,简介东白山,那里风景宜人,一年四季吸引了众多登
2、山爱好者。假如一位游客想知道从哪边爬山比较省力,他需借助什么工具呢?借助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东白山的地形。今天我们学习地形与地形图。地形的类型认识地形类型(出示图片)小结:陆地地形种类:平原、盆地、山地、高原、丘陵引: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点呢?海拔: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一点比另一点高出的高度(图示“海拔”和“相对高度”,并以身高和身高差类比)地形的特点(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思考:家乡的地形有哪些?对家乡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引:认识了地形后,我们以山地为例,来认识山的各个部位(出示山地模型)山的部位:山顶、鞍部、山谷、山脊、峭壁等。那么,这么崎岖的山地怎么把它表现在平面地图上
3、呢?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这样的线条叫等高线。小结:同一条等高线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相等。等高线地形图:把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绘制方法:a,画等高线;b,投影引:如果现在你的面前有“一座山”摆在你面前,你能画出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吗?活动: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四人小组实验)步骤一:画等高线1:把马铃薯想象成一个山峰2:以一定的高度差在山峰的不同高度处依次画上等高线(把书本的厚度定为高度差)小组完成后,幻灯片投影成果3,俯视山峰,观察等高线的形状(闭合曲线)步骤二:
4、投影1,将马铃薯沿等高线切成片(刀刃朝下),并按原样叠放在泡沫板上2,用两根回形针分两端固定马铃薯,并刺穿泡沫板3,从下往上分别把马铃薯片的轮廓(等高线)画在泡沫板上,并标上高度(温馨提示:小心小刀和回形针,避免伤人)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完成后请按原样恢复马铃薯或番薯,并将等高线地形图一起同方向放好,观察比较各部位等高线的特点。成果展示:选取学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组别进行投影展示,并请小组代表说出等高线的特点小结:1)各部位等高线特点: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由外到内,海拔升高(盆地则相反);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平坦区域;山谷:等高线往海拔高处凸(易发育为河流)山脊:等高线往海拔低处凸峭壁:等高线重叠2)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地形的种类,学习和实践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也学习了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