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物质的密度课题 探究物质的密度单元第五章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知道密度单位、公式,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学习用图像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天平的使用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赛车是用轻质材料做成的,这种赛车既轻巧又灵活。如果用普通钢材做的话,它的质量会大得多,肯定会影响比赛成绩。相同体积的物体
2、,材料不同,质量不同,为什么?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阅读教材插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猜想1: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猜想2:一小铁块的质量会比一大块木头的质量还大吗?猜想3: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体积大小。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如何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金属块及木块的体积。动画展示测量铁块和木块质量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做好数据的记录。注意:填表时单位已出现在表头上,表格中只填写数据就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跟体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对同种物质而言,质量跟体积比值是相同的;同种物
3、质,质量跟体积之比不变 ,是一个定值,它跟质量、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可能跟 物质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为表示这种性质上的差别,物理学中引入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不足之处。思考讨论:通过这次探究,你认为“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大”这句话怎么说才科学?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上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V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这里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密度表示了物质的一种属性。多媒体出示密度单位及单位间的转换,然后做好练习。以水为例讲密度的物
4、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103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的纯水的质量是1103千克。多媒体出示巩固练习完成下列密度单位换算7.9103kg/m3= g/cm32.7103kg/m3= g/cm30.8g/cm3= kg/m3 例题:一块体积为0.2m3的金属块,质量是1580kg,该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学查密度表,能发现什么规律? 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各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比较。铜、铁、冰密度相同吗?酒精和煤油密度相同吗?冰和水密度相同吗?引导学生总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
5、的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出示巩固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教材中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形提出自己的猜想。根据实验要求,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动画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从实验结论引入密度概念。学生讨论实验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密度的概念。介绍比值定义法。小组讨论铁比棉花质量大这句话是否准确。掌握密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讲述密度的物理意义。完成多媒体出示的练习题。学查密度表,讨论,分析表中数据,总结特点。根
6、据老师的问题,查密度表,得出结论。完成多媒体出示的密度特性的练习。完成巩固提升练习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知识提取的能力。发挥学生特长,大胆猜想,不要有顾虑。进一步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记录有关数据,并分析数据,培养学生识别、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与人们息息相关。注意比值定义法的应用。培养学生数据换算的能力。掌握密度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单位换算能力、公式的应用能力以及计算题的书写格式的写法。分析多媒体图片,查密度表,比较,可以发现什么问题?总结密度的特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板书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密度1、概念2、公式:=m/V3、密度单位及其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