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时(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教学目的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和乐音;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4.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5.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二.教学重点、难点1.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2.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
2、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教材中“信息快递”)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2)
3、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3)用途: 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
4、影响人们正常_、_和_的声音,以及人们在某些场合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人们把_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_,使人产生头痛,_力哀退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_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_。(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控制_,阻断_,在_减弱噪声。(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 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不是噪声C 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 D 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 音乐会里的钢琴声 B 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 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 D 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8)声音频率_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_的声音叫次声波。(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_,需测出_,从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10)根据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猜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