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 电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电阻及单位;2、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探究过程及结论。【教学重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大小。【教学程序】复习电流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引入新课要控制电灯亮暗,就要调控通过电灯的电流,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新课教学1、活动14.1: 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1)讨论:手电筒工作较长时间后,灯泡亮度变 ,由于电流 ;猜想引起这个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家用照明电灯,灯丝由于高温会不断 而变的越来越细,则亮度会 ,这时电流会变 ;这个电流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2)学生猜想;(3)演示实验:探究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4)结论: 影响电路中电流因素:a、电路两端的电压;b、导体本身2、电阻的定义: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3、活动14.2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讨论:交通畅通与否和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2)思考与设计:在电压相同,用电器相同情况下:a、比较同长、同粗细锰铜、镍铬导体电流;b、比较同粗细不同长度镍铬导体的电流;c、比较同长不同粗细镍铬导体中的电流;(3)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质属性,它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电阻的大小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例:“220V 40W”的白炽灯未接入电路时,电阻约为100;正常工作时,电阻约为1
3、200. 4、单位:欧姆、千欧K、兆欧M1兆欧=103千欧=106欧(4)了解常见用电器电阻值:(P80)5、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质属性,即使没有电流通过,电阻仍然存在;小结1、影响电流的因素:电压、导体;2、电阻的定义、单位和换算;3、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练习1、判断:ABCD(1)将一导体均匀拉长,则电阻一定增长;(2)铜导线电阻比铝导线电阻大;(3)导体越长,电阻越大;(4)导体越粗,电阻越大;2、如图,AB、BC用同种材料制成长度一样的导体,则RAB RCD,IAB IBC;3、灯丝用久后,灯丝由于高温而不断 ,变的越来越细,灯丝的电阻怎样?4、讨论:如何使一根
4、裸导线电阻变小呢?若变大呢?5、一阻值为10的电阻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电阻为_。6、阻值为10的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5V,电阻为 ;若两端的电压为0V,则电阻为_;截取一半,则剩余的部分电阻为 ;若重叠使用电阻为 。7、甲、乙、丙三根电阻丝有同种材料制成,甲、乙横截面积相同,但乙较长,甲、丙一样长,但丙较细,则 电阻最大。8、通过10电阻的电流若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不计温度影响,此时的电阻阻值为 。9、家里照明灯泡用久后,灯丝由于高温会不断 而变得越来越细,灯泡的亮度会 (变亮/变暗/不变),你认为,这时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变大/变小/不变)。那么引起这个电流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 1
5、0、电流是带电微粒的定向流动,而车流则是车辆的定向运动,这两种现象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想一想,车辆在马路上行驶时是畅通无阻的吗? 。你认为车辆受到的阻碍与马路的 、 、 等因素有关。1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有电阻B、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导体的电阻就小C、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有关D、一般情况下,导体都有电阻12、电阻表示导体_,用符号 表示,电阻的单位是_,简称_,符号_。13、(1)5105=_k; (2)0.07 M=_k_。14、将一根阻值为5的导线均匀拉长后使用,电阻值将( ) A、大于5 B、小于5 C、仍为5 D、无法判断15、为什么灯泡在开灯的瞬间容易烧坏呢?16、白炽灯的灯丝断了,若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比较作业完成补充习题册*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