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力 (3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 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
2、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学生举例,教师选择适当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教师也可补充具有启发性的实例) 教师:火车头拉着车箱前进,运动员踢足球,吸铁石吸引铁钉,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等等。 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
3、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现在我把上述有力存在的实例中的物体分为两组,请大家分析这两组物体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答: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教师: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师出示小黑板。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 推土机对土的推力 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4、学生回答)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教师:吸铁石对铁钉有吸引力,这是大家熟知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铁块对小磁针也有吸引力。这说明磁铁吸引铁,同时铁也在吸引磁铁。 3.演示实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 教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 可见,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有一个力,同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有一个力。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 (3)实验: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
6、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五、练习 1.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______力,力的效果是______。 2.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效果是______。 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______
7、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 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新课引入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7和图88。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什(学生回答) 这两个图说明了力有大小。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三、力的单位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
8、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四、弹簧秤 教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观察弹簧秤 (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
9、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观察、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 (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 教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 (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0.2牛顿) 教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该根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 (4)零刻度的调整 教师:看看你所用的弹簧秤,当不受拉力时,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对准,请你调整好。 (学生调整
10、 教师: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 3.学生实验 (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学生操作) (2)每人一个木块,用弹簧秤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拉力。 (学生操作) (3)使木块匀速直线上升,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4)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
11、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 (5)现在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五、总结 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3.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测量力时,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1、2。 (四)说明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两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l)“作用”就是力。(2)力离不开物体,即施力物和受力物。3.强调作用就是力。注意避免“由于作用产生了力”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法。否则学生会误认为除了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力。这样对学生将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有好处。 4.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逐步深化。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