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过程与方法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 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
2、用途的因素。2、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提问:(1)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2)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
3、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提问: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活动探究:利用发给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总结: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指导学生阅读课,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之后提问。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
4、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三、了解合金及其应用过渡: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重点了解生铁和钢两种铁的合金。)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四、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1、金属污染的危害。2、金属的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