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77001 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包括院士1名、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主要设有8个研究方向: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教育影视技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知识管理与网络教育、数字媒体技术、知识服务科学、学科教学设计。本学科点设置在信息技术系和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
2、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好的品德,乐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 在教育技术学科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知识,熟悉该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3) 初步具备能独立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4) 热爱教师工作,具有健康的体格。三、研究方向简介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对象是以教育资源、系统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等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序 号研究方向名称简 介1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本方向
3、主要研究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环境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和原则;掌握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的模型建构、多媒体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方法等软件工程与技术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信息教育资源设计、应用和评价的综合能力。2教育影视技术本方向是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方向之一,专业方向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数字电视原理与技术、教育影视理论、科教电视策划与编导、科教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原理及其教育应用等等,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是:为大众传播机构、教育传播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数字媒体制作机构、政府机构、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远程教育本方向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
4、理论与实践。其理论研究以探究现代远程教育的“过程、模式、支持服务及管理与评价”为主,实践研究则注重在相应理念、理论指导下的满足学习对象需求的“资源设计与开发、系统设计与集成、项目规划与指导”等。4教学设计本方向主要研究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分析、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设计开发计划,完成开发过程等。5知识管理与网络教育本方向主要涉及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流派、知识创新流派和知识工程流派,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知识创新和知识工程在网络教育中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网络教
5、育中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基于标准的教育资源开发与集成、服务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等。6数字媒体技术本方向开展数字媒体的制作、设计、传输、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主要针对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数字媒体的检索与处理技术、数字媒体的标识技术、数字媒体的版权保护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等开展研究。主要成果应用于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游戏、数字广告等领域。7知识服务科学本方向主要从事知识的描述、检索、获取、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知识本体的描述技术、知识的获取技术、知识的检索技术、知识的浓缩技术、知识概念图、知识融合技术以及知识的可视化技术等。8
6、学科教学设计本方向主要研究教学设计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包括学科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与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环境设计,学科学习评价设计与实施;以及学科教育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内容。四学习年限1、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少数优秀学生可以2年或2年半毕业。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为一年左右,参加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分别为四周。2、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要求,在校学习时间达两年及以上的,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由申请提前毕业。申请者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
7、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3、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需要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十月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4、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正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实行学分制,要求总学分达到363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4学分(含二个方向的公共必修课),实践环节为2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
8、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6 - 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七、科学研究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9、八、学位论文与毕业创作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重要学术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1、研究生应于第4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详细阐述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方案,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导师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2、第5学期末,导师组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中期评估检查。3、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导师组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参与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入学后一个月内,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好
10、个人培养计划。进入课题研究后,按照正规科研管理模式,定期参与科研团队的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同时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锻炼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十、其它1、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3、 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1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
11、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4、 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价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5、 每位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任课教师学位课学位公共课0003第一外国语 13651.20002科社 34210007自然辩证法 3422学位专业课120107700102教育心理学3421张 屹、李文昊12
12、0107700101教育信息处理5132赵呈领、吴军其120107700103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5132彭文辉、王忠华12010770010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5131王忠华、彭文辉120107700105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3422杨九民、赵呈领指定选修课程指定选修课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120107700106计算机网络5133赵刚、刘清堂120107700107网络教育资源开发3423刘清堂、吴军其120107700108多媒体技术3424刘清堂、蒋玲120107700109软件工程5131彭文辉、王轩120107700110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结构与标准3423彭文辉、刘清堂研究
13、方向教育影视技术120107700111影视美学与视听教材评价5133江北战、翟晓贞120107700112数字媒体技术5133左明章、陈迪120107700113虚拟现实技术及电视应用5133陈迪、胡征兵120107700114科教电视研究5132左明章、黄磊研究方向远程教育120107700115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开发5132吴军其、刘晋萍120107700116远程教育技术环境设计与系统集成5134王继新、杨九民120107700109软件工程3422彭文辉、王轩120107700117远程教育的原理与实践研究5133王继新、杨九民120107700118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5133杨九
14、民、黄磊研究方向教学设计120107700118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5133杨九民、黄磊120107700119课程设计理论与技术5133杨九民、左明章120107700120教育评价技术5133张屹、张振亭120107700116远程教育技术环境设计与系统集成5143王继新、杨九民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网络教育120107700119课程设计理论与技术5133杨九民、左明章120107700120教育评价技术5133张屹、张振亭120107700121教育技术研究方法5133张 屹、王继新120107700122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技术5134张 屹、张振亭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123107700
15、101图像处理与分析5132朱晓亮、赵刚123107700102数字视频音频压缩与编码3422赵刚、朱晓亮123107700103虚拟现实技术5132谈国新、赵刚研究方向知识服务科学123107700104知识发现3423刘清堂、刘三女牙123107700105网络教育技术标准3422刘清堂、赵刚123107700106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5132刘三女牙、赵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设计124107700140学科教学设计5133鲁子问、杨九民124107700141学科教育学研究3422鲁子问、左明章124107700142学科课程与教学论3423鲁子问、张屹124107700143学科教育研
16、究方法5132鲁子问、张屹任意选修课120107700123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5133刘晋萍、赵刚120107700124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3423彭文辉、罗小巧120107700125计算机模拟3424赵刚、赵呈领120107700126传感技术3424姚 远、罗小巧120107700127光纤电视传输技术3424王继新、吴建斌120107700128电视专题研究3424翟晓贞、左明章120107700129电视记录片3424翟晓贞、左明章120107700131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3424杨九民、黄磊120107700130通讯电子线路3422姜玲云、吴彦文120107700132DSP技
17、术及应用3423罗小巧、宁国勤120107700133现代通讯原理3425周丽丽、姜玲云120107700134学习科学与技术3424杨九民、张屹120107700135信息技术与机器人3424王继新、吴军其120107700136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3422张振亭、左明章120107700137数字电视系统3422左明章、陈迪120107700138电视策划与撰稿3422翟晓贞、左明章120107700139数字动画与特技3424翟晓贞、陈迪123107700107计算代数3423张景中、刘清堂123107700108动态几何3423张景中、刘清堂123107700109面向对象的方法学342
18、3刘三女牙、刘清堂1231077001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422刘三女牙、刘清堂123107700111软件工程3423赵 刚、彭文辉120107700106计算机网络3423赵 刚、湖征兵120107700125计算机模拟3424赵刚、赵呈领123107700112三维建模3423谈国新、王轩123107700113计算机视觉3423谈国新、刘清堂123107700114教育游戏3D引擎3424刘三女牙、赵刚123107700115多媒体通信3422朱晓亮、赵刚123107700116前沿讲座3423张景中等124107700144学科教材与教学资源设计3423124107700145学科
19、教育心理学3422124107700146学科评价与测试研究3423124107700147语言测试学3424124107700148跨文化教育3424124107700149学科教育前沿问题研究3422实践环节00014教学实践13、4、500015学术活动13、4、5补修课本科课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1,2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2本科课程多媒体技术基础1,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内容简介课程编号:120107700101 课程名称:教育信息处理英文译名:Educ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开课学期:2开课院(系):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任
20、课教师:赵呈领 、 吴军其 内容简介:教育信息概述,信息论基础及教育信息熵,教材分析方法,教学分析方法,教育测量及测试理论,学生集团应答分析,教育信息的结构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马尔可夫过程预测及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教材:付德荣编,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薛理银编,教育信息处理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薛理银译,教育信息工程学引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贾世楼编,信息论理论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王孝玲编,教育测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王孝玲编,教育统计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课
21、程编号:120107700102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译名:Educational psychology 开课学期:1开课院(系):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34/2任课教师:张屹、 李文昊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探讨学习与教学领域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实践,包括Skinner 操作制约论、Gagne 学习条件论、Piaget 认知发展论、信息加工理论、元认知理论、Vygotsky 文化历史论、Bandura 社会学习论和学业动机理论,了解这些不同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能依据各种理论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将理论融入实际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在修完本课程后,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融会各种学习理论的要义,
22、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教学活动。主要教材:参考书目:课程编号:120107700103 课程名称: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英文译名: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instructional software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 /3 任课教师: 彭文辉、王忠华内容概要: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多媒体在教学软件中的应用特性分析;多媒体软件工具评估;超文本的链接系统的实现;热区、多媒体接口编程、人机界面设计、图形图像特技显示效果。主要教材: 陈启安,多媒体软件设计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参考书:Prabhat k
23、.And leigh & Kiran Thakrar著,徐光佑等译,多媒体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Scott Jarol & Anthony Potls著,宋开潘译,Visual BASIC 4多媒体开发工具,电子工业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美术课程编号:120107700104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英文译名: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computer software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 任课教师: 王忠华、彭文辉内容概要: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2. W
24、indows编程的特点及方法,包括Windows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编程方法、Windows编程、Windows下开发工具,如VC+、VB等。主要教材:何克清,计算机软件工程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胡俭等,精通Visual C+,电子工业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与自学课程编号:120107700105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理论发展研究英文译名:Research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 杨九民、赵呈领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内容: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假设、组成部分
25、、演变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学的发展及其教育信息化研究,远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理论、学习模式、学习结构研究,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研究等。主要教材:乌美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目:何克抗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教学方法:讲授和讨论相结合;课程编号:120107700106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英文译名:Computer network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 任课教师: 赵刚、刘清堂内容概要:1. ISO之OSI模式;2. TCP/IP协议集;3. 局域网
26、原理与实践;4. Internet原理、资源及使用;5. 网络开发简介。主要教材: 李增智编;计算机网络原理,西安交大出版社, 参考书:王伶等编,Internet使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WINDOWSNT学习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微软编。教学方式:讲授、实验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课程编号:120107700107 课程名称: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英文译名: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in internet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 34 / 2任课教师:刘清堂、吴军其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讲授网络课程的定义及其规范描述;网络
27、教学的环境及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一般结构;网络课程的开发;以及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等内容。主要教材网络教育应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陶文昭 詹英编著网络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年7月第1版 何苏六等著网络媒体的策划与编辑2001年3月第1版 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预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制作;教学设计。课程编号:120107700108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英文译名:Multimedia technology 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 51 / 3 任课教师: 刘清堂、蒋玲内容概要:声音技术、图象压缩、多媒体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的整合、虚拟现实
28、。主要教材;付德荣编,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钟玉琢编,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编号:120107700109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英文译名:Software engineering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 / 3 任课教师: 彭文辉、王轩内容概要: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主要教材: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美)Roger S. Pressman著 梅宏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与讨
29、论课程编号:120107700110 课程名称: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结构与标准英文名称:Structure and criterion of present distance learning institutions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34 / 2 任课教师: 彭文辉、刘清堂内容概要: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标准体系结构;中国网络教育标准;体系架构与参照模型;教学资源相关标准;服务质量相关标准;网络标准体系的应用。教学方式:讲授与讨论课程编号:120107700111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与视听教材评价英文译名:Film and Video aesthetics and
30、 assessment of audio-visual teaching material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 / 3任课教师: 江北战、翟晓贞内容概要:本课程讲授影视美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影视作品的审美特征、视听教材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视听教材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主要教材:姚晓濛编,电影美学,人民出版社;参考书目: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朱小丰编,现代电影美学导论,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显杰、修倜编,电影媒介与艺术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方式:讲授和讨论预修课程:美学课程编号:1201077001
31、12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技术英文译名:Technology of Digital Media 开课学期:5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 51/3任课教师: 左明章、陈迪内容概要:课程主要介绍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创意设计、应用实践、媒介经营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数字媒体传播所涉及的媒体理论与技术应用,培养其数字媒体传播策划、创意、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媒体、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的概述、发展历程、基本理论等;第二部分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包括网络媒体、数字电视媒体、数字动画、网络游戏、数字无线移动媒体、数字电影、数字出版技术等的内
32、容;第三部分是数字媒体经营与管理,包括相应的法律法规、经营与管理策略、数字媒体资产管理和数字电视的经营等内容;第四部分对与数字媒介关系密切的数字广告进行介绍,如网络广告、虚拟广告等。主要教材:冯广超.数字媒体概论.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中国传媒科技期刊Joseph StraubhaarRobert LaRose. 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张燕翔. 新媒体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戴维希尔曼.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方式:专题讲授,自学,
33、项目实践预修课程:传播学,多媒体技术课程编号:120107700113 课程名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电视应用英文译名: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任课老师: 陈迪 、胡征兵内容概要: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拓展本方向研究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为今后从事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综述、虚拟现实中的技术关键、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制作节目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虚拟现实技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34、领域、虚拟演播技术概论。主要教材:张茂军 著:虚拟现实系统,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莫士科维茨(Moshkovitz M.) ,夏力著:虚拟演播室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汪成为 等著: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张茂军 著:虚拟现实系统,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李锦涛,刘国香著:虚拟环境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第1版 (英)克里斯托夫霍洛克斯著:麦克卢汉与虚拟实在后现代交锋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美)伯迪 魏迎梅 等著:虚拟现实技术(第二版):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教学方式:专题讲授,自
35、学,学习报告课程编号:120107700114 课程名称:科教电视研究英文译名:Research on Science & Educational TV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任课老师: 左明章、黄磊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对科教电视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较全面地认识科教电视的传播特性,掌握科教电视节目策划的方法和科教电视节目的创作特点,了解科教电视运营的机制,掌握科教电视节目评价的策略与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科教电视的理论认识,使学生具备从事科教电视传播研究和实践的能力。主要参考书:电视研究期刊中国电视学刊期刊北京科技声像工作者协会,中国
36、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编 . 科教影视论文集 电子资源 . 北京: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教学方式:专题讲授,自学,研究报告预修课程:传播学,教育电视课程编号:120107700117 课程名称: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英文译名:Principle and practicing research of distance learning 开课学期: 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 3 任课教师: 王继新、杨九民内容概要:远程教育概述,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的信息传输技术,远程教育信息处理技术,远程教育评价。主要教材:丁光富编著,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7、,2001。参考书:丁光富编著,远程教育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实验预修课程:教育技术学,网络技术课程编号:120107700121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导论英文译名: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开课学期:3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 / 3 任课教师: 张屹、王继新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研究的专题:教育技术研究的性质和特征,教育技术研究问题的确定,文献查询,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历史研究,抽样设计,测量与数据收集,描述统计,推断统计,
38、SPSS统计软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主要教材: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WILLIAM WIERSMA(美)著 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缪蓉 赵国栋编译,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薛薇编著,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Donald P. Ely,Linda E. Odenthal and Tjeerd Plomp,Twente Universit
39、y Press,1999年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教学方式:讲授、讨论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教育信息处理课程编号:120107700122 课程名称:教育知识管理理论与技术英文译名: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开课学期:4开课单位:信息技术系 学时/学分:51/3任课教师: 张屹、张振亭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研究的专题:教育知识管理理论,教育知识的概念与分类,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的技术支持,个人学习的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知识管理与etrai
40、ning,知识管理与远程教育,知识管理服务体系,知识管理与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主要教材:Arlington & Texas,Knowledge Management Methods:Practical Approaches to Managing Knowledge , Schema Press Ltd,1995年参考书目:Edward Sallies & Gary Jones,王如哲 黄月纯合译,教育知识管理,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Gilbert Probst ,Steffen Raub and Kai Romhardt ,Managing Knowledge Building Blocks for Success, John Wiley & Sons Ltd,1999年Applehans,Globe & Laugero,冯国扶译,知识管理网络应用实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