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题专练 一、新高考卷地区选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作为“表意派”的中国戏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观念来表现人物的诗化 情感的。 在中国戏曲中, 演员通过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来表现人物的感 情冲动。 当然, 演员在表演这种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时也会伴随着一定 的感情活动,但这种感情活动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进行的。例如, 《伐子都》 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 副帅子都出于嫉 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 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 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
2、鹞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 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 态。 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 但更突出的表现 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 在深切体验规定情境的基础上, 演员要精心设计具有观赏性的技术动 作,把生活体验与程式表现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戏曲演员才能用程 式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这种生活体验基础, 上的程式表现是“表 意派”演剧方法的重要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情感表现的假定性。第二,情感表现的技术性。也就是说,戏 曲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假、真、美的辩证统一,是
3、生活情感与技术表现 的辩证统一。 在表演角色哭泣时, 戏曲演员不是写实地摹拟现实生活 中真实的哭,而要把哭处理得富有艺术性,具有意象的美感。在表现 “哭”时,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 (真)又不能让眼泪流出眼 眶(假), “喂呀”的哭声和拭泪的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造型(美)。 这种生 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 假、美的辩证统一。 例如, 京剧《狮 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 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 决定上楼除奸报仇。 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 状态, 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 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 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
4、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 平移, 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 演员就是用 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 既传情又富有美感。 由于 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因此, 戏曲演 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 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 演员的表演技巧。这样一来,除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外,程式还具有 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功能。 (节选自冉常建《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有删改) 材料二: 西方戏剧舞台表演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两大类型或范畴: 体验和表现。 体验和表现只是总结西方戏剧舞台表演的理论和概念,
5、 它并不适合中 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实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 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 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这里的“神”,当 然不是演员的体验, 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 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这里的“形”,也不是 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 而是建立在理解、 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 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 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 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外部动作不是体验角色的即兴表演, 而是一种程式 的
6、表演。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 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 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 技巧性和程式性, “台下一年, 台上片刻”, 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 百炼”的结果,绝然不是在舞台上即时体验所产生的即兴动作。苏俄 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 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 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 惊人的比剑, 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 我才知道, 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 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
7、 两相对比, 不能不说非常具有妙趣。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强调过数十 次,演员在遇到“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时,应该同时产生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深入到剧中人物的复杂的心 灵世界里去, 抓住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底蕴。但对中国戏曲表演来说, 演员的表演根本就不存在“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 而是“我怎么才能 做好它”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而中国 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 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表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 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 中国戏曲演员的外部动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
8、式动作。这种高度 美化的程式动作, 用歌舞的形式, 富有诗意地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 受, 并不追求在舞台上造成真实生活的幻觉, 而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 把戏曲的娱乐鲜明地呈示出来。 换一个角度讲, 西方戏剧体验派的表 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发外部的表现);表现派的表演是由外到 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在舞台表演中再次 激发舞台的体验), 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 而中国戏曲的表演 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 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 (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 )写 “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
9、神形兼备”。 (节选自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有删改) 1.【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内容 的分析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表意派演剧方法的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 点:一是情感表现的假定性;二是情感表现的技术性。 B.在戏曲舞台上,中国戏曲演员处理假哭和假笑等技术性动作,既 要考虑角色的真实情绪,又要兼顾面部和造型的优美可观。 C.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他们在长期的艺 术实践中形成了“神形兼备”的民族化表演特点和表演体系。 D.对于中国戏曲演员来说,因为程式动作本来就是既定的,所以表 演的核心问题
10、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问题。 2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依据材料内容,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在探寻中华戏曲的美学精髓,都饱含文 化自信,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裁剪中国戏曲。 B.京剧《狮子楼》上楼除奸片段中,演员盖叫天采用 “骑马蹲裆式” 的程式动作,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 C. 中国戏曲的“形”, 不是西方戏剧表现派的“理想范本”, 也不是西方 戏剧体验派的即兴表演,而是永恒不变的程式动作。 D.中国戏曲演员如果不刻苦训练,掌握唱念做打的程式动作等技术 性外部标志,他就难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11、更不可能创造传情、精 美的艺术境界。 3.【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 论据来证明材料二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 “假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说中国或日本 的古典剧是属于哪一种艺术的, 大概多数人会说, 这是表现的戏剧。 ” B.川剧演员周慕莲认为在戏曲表演中“神是“内在’,容是‘外表’。神贯 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神到容随,神贯而容动”。 C
12、. 曲学大师吴梅认为: “大抵剧之妙处, 日真、 日趣。 真所以补风化, 趣所以动观听。而其惟一之宗旨,则尤在于美之一字。 ” D.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 .演员要与角色融为一体, “开始与 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就叫做‘体验角色’。 ” 4.【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请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 证方法的异同。 5.【考点: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中国古代戏谚说“形似非神 似,神似才为真;神形合一体,方是剧中人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全国卷地区选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3、 凤凰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它逐渐沉淀 成中国信仰体系中的重要一维。 与其他上古图腾性存在物相似, 凤凰 也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生活镜像的发展过程。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 它一方面与其他羽禽图腾相互整合, 另一方面又将自身的神圣性分化、 拓展到族群之中,赋予了孔雀、白鹤、燕子等现实羽禽相似的精神内 涵,最终形成了以凤凰为“神灵之鸟”和“羽虫之长”的瑞鸟族群。 “凤鸟”作为类概念,一方面是图腾信仰的载体,并逐渐发展为祥瑞符 号;另一方面又以凤凰、孔雀、白鹤、喜鹊、雄鹰等瑞鸟广泛渗透到 艺术领域,对中国艺术思维、艺术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这两
14、 个方面又彼此扭结在一起, 图腾信仰对艺术思维具有发生学意义, 而 艺术演进又增强了图腾信仰的控制力。在距今 7000 多年的新石器时 代, “凤鸟”形象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祖先的日常生活中。湖南洪江市高 庙遗址出土的陶器中, 戳印有明显的凤鸟纹图案。 在四川三星堆遗址 中也出现了凤鸟型器物,较典型的是青铜神树上的立鸟,可见,凤鸟 文化在上古时期的普遍性。 专家曾将鸟图腾视作中国图腾史上的第一大类。在古人的信仰体系中, “麟、 凤、 龟、 龙谓之四灵”, 相比较而言, 龙兽崇拜因固有的神圣性, 使其作用空间主要集中在社会信仰和族缘信仰领域,而“凤鸟”崇拜则 在神圣性基础上多了
15、一份世俗性, 这为其对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提供了 可能。 就音乐文学而言, 凤凰及以之为首的各种瑞鸟不仅是文学作品反复吟 咏的基本母题, 而且它们也逐渐演化为各种原型意象, 丰富了文学作 品的语料库,成为构筑文学史的重要“质料”。先秦时期音乐文学的典 型代表是《诗经》和《楚辞》,《诗经》中的鸟类有 41 种,涉及鸟 类的诗篇多达 79 篇,与《诗经》相比,《楚辞》中“凤鸟”形象的出 现频率更高, “凤”字出现 24 次,在屈宋赋中出现 56 次,并且经常变 名为鸾鸟、鹭鸟、朱雀、玄鸟等,多为寄托理想、表达自由的载体。 除此之外, “凤鸟”模式在绘画、建筑等空间艺术中也普遍存在。荣格 说:
16、 “人类从来就没有缺乏过强有力的形象,精神深处的离奇事物总 能够借着这些形象的魔力而得以掩蔽起来。 ” 为什么“凤鸟”信仰、 “凤鸟”形象在中国艺术中被延续下来并发挥重要 影响呢? 首先, 凤凰及以之为首的瑞鸟族群在文明起源之初便与天地建立了联 系, 在天地精神具体化为道德意识和自由精神的过程中, 它们充当了 重要意符。 “秩序性道德”与“天然性自由”两种不同的天地之理不仅影 响了中国人的人格构成,而且也在艺术中呈现出“艺以象德”与“艺以适 性”的两种艺术信仰, 而“凤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孟子 以“凤凰之于飞鸟”来比喻圣人对民众的意义。 在 《庄子》
17、 中有“化而为 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等表达。 其次, “凤鸟”作为最早产生影响的图腾之一,它们是人们心目中尽善 尽美的存在, 是理想化的“形式因”。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纹牙雕” 中的凤鸟羽毛栩栩如生,相对的双凤动感十足。通过形式演化, “凤 鸟”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和标杆化,成为理想美的载体,并进阶为各种 艺术门类竞相追摹的对象。 最后,在古代艺术理论中,早期“凤鸟”叙事对后世艺术理论的发展具 有原型意义。 “凤鸟”具有明显的感性化和形象化色彩。 综上, “凤鸟”不仅参与了中国人信仰体系的构建,也对中国传统艺术 和美学精神产生了深刻影响。 如果说龙兽模式代表
18、了阳的维度, 那么 “凤鸟”模式则代表着阴的维度,表现为柔婉、优美、含蓄,有对艺术 信仰的潜在塑形作用。可以说, “凤鸟”除了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呈现对 象外,更是建构中国艺术精神的原始质素。 (摘编自韩伟《凤鸟与中国艺术精神》) 1.【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作为一种上古图腾性存在物,经历了从自然崇拜到生活镜像 的发展过程,成为中国信仰体系中的重要一维。 B. “凤鸟”不仅是一种抽象祥瑞符号,同时也以凤凰、孔
19、雀、白鹤等 具体瑞鸟形象广泛渗透到艺术领域。 C.凤凰作为各种原型意象,不仅成为文学作品反复吟咏的基本母题, 还成为构筑文学史的重要“质料”。 D. “凤鸟”具有柔婉、 优美、 含蓄的特点, 深刻影响着中国美学精神, 对艺术信仰有着潜在的塑形作用。 2.【考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大量的考古实证和经典文学作品证明了 “凤鸟”在中国艺 术精神谱系中的历史经纬与特殊意义。 B. 文章既注意了“凤鸟”概念的分类剖析, 也注意了“凤鸟”与其他图腾 形象的比较剖析,论证全面而透彻。 C.荣格的话不
20、仅引出了对“凤鸟”信仰原因的思考,同时也有力地证 明了“凤鸟”模式在绘画等空间艺术中普遍存在。 D.作者在论证“凤鸟”信仰在中国艺术中被延续并发挥重要影响的原 因时,用“首先、其次、最后”表明其逻辑顺序。 3.【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龙兽崇拜不同, “凤鸟”崇拜则集中在世俗领域, 这为“凤鸟”对艺 术领域产生影响提供了可能。 B.《楚辞》中“凤鸟”形象的出现频率比《诗经》更高,其中提到的 鸾鸟、鹭鸟、朱雀、玄鸟其实都是“凤鸟”。 C.《庄子》中的“鹏鸟”形象在天地精神具体化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
21、意符,体现了“艺以象德”的艺术信仰,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构成。 D.三星堆、河姆渡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凤鸟文化在上古时期的普遍 性,也证明古人一开始就将“凤鸟”形象神圣化和标杆化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注】 MCN,一般指多频道网络。目前MCN 平台按照业务类型,可 以分为社交、资讯、短视频、垂直、电商、直播平台。 材料二: 网红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指的是以互联网 社交平台为基础, 聚焦网络流量和粉丝形成定向销售市场, 衍生出各 种新的消费模式的网红经济产业链。 网红经济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 性, 与
22、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网红经济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 消费心理和需求,因此能被人们快速认可、接纳和追捧,成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比如, 丁真带火了四川甘孜理塘的旅游,李子柒对外传播 了中国文化,网络直播还可以进行公益宣传和公益扶贫等。 随着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比如,网红明星偷 逃税、 “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水军”刷单以及流量造假等。 这些乱象是网红经济中不健康的成分, 引发恶意竞争, 破坏了市场经 济秩序,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无外乎 人们存在投机心理、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滞后,无法发 挥引导和保障作用。 要避
23、免网红经济乱象, 使其既符合现代人的消费 需求,又能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良法善治解难题。 网红经济乱象治理需要法律制度与时俱进。 网红经济颠覆了传统的消 费模式和消费场景, 为消费者带来多元化、 个性化和共享化的购物体 验。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红经济消费模式由“需求—产品—消费”变为 “内容— 需求—消费”,消费场景从线下到线上,这种消费模式和消费 场景的变化均会产生新的法律问题, 比如直播平台是否存在数据造假、 线上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网红明星的税收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 治理网红经济乱象需要税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 反垄断法等经济法律制度回应数
24、字经济的发展, 做出调整和完善, 提 供法律引导和保障。同时, 经济法作为公平分配法,应针对网红经济 乱象中的税收、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做出回应性立法, 发挥调整功 能,从整体、全面和长远角度推动形成数字经济法治、依法规范分配 活动、保障分配秩序,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保障网红经济 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摘编自赵莹《以良法善治促网红经济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优秀的网红可以为大家带来积极的影响, 他们会传递正能量, 告诉大 家中华民族应有的美德。如李子柒不但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本国文化, 也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她的成长故事为无数
25、青年带来了正能量, 走红不靠炒作,靠的是一步步的努力,为了制作一条有质量的视频, 她离开家乡四川远赴甘肃学习兰州牛肉面的做法,就算要花三个月, 也不会随随便便地靠糊弄来欺骗她的观众。这传递的就是真善美的道 德价值观, 也激励着当代大学生们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去用真善美 的道德观为自己的人生引航。 负能量网红会误导消费者, 模糊观众的价值观。 现在各大平台上的网 红们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这一行的入行门槛并不高, 很多网红并 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个人的道德观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有些网红 为烂脸的假货说着好话, 有些为了金钱销售三无产品, 有些在传播低 俗的视频,
26、 有些甚至在成名以后沾上了罪无可恕的瘾。 再加上我国的 网络监管并不是毫无死角, 这些网红传播出来的观念也就为大学生们 提供着负面信息。 他们很容易把这种不好的想法当作自己的个性, 去 模仿这些道德败坏的行为,从而逐渐改变了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摘编自赵安策《网红经济影响下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走向的调查研 究》) 4.【考点:理解和分析图表内容】下列对材料一图表相关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网红经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居于上游的 是提供广告营销需求的品牌方广告主。 B.网红经济全产业链中,居于中游的既有内容创作端的各类网红与 MCN 机构,
27、又有内容分发端的各类短视频、电商及社交平台等。 C.粉丝通过购物、打赏实现最终消费,供应链公司为电商型 MCN 提供货品供应服务,它们在网红经济全产业链中都居于下游。 D .整个产业链中,品牌方、 MCN 和平台方共同完成了网红经济内 容需求从提出到满足的过程。 5.【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 价,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经济之所以被人们快速认可、接纳和追捧,是因为它不仅是 数字经济的产物,而且满足了人们猎奇的消费心理和需求。 B.网红经济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场景与传统的截然不同,这种变化引 发的新的法律问题需要税法、经济法等做
28、出相应的调整。 C.优秀网红李子柒为了证明自己走红不是因为炒作,曾花三个月时 间亲自去甘肃实地学习牛肉面做法,做出了高质量的视频。 D.只要各大平台提高网红的入行门槛,就能让更多的网红主动提高 自己的学历,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正确引导消费者。 6.【考点: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综合材料二和材 料三,谈谈网红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给粉丝传递正能量,促 进网红经济健康发展。 答案与解析 一、 1.C 【解析】 C 项“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 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
29、现, 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 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这里不能 推导出结论“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 。 2.D【解析】A 项“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裁剪中国戏曲”概括有误, 材料一没有谈到西方戏剧理论; B 项“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曲的技 术化和观赏性”理解不准确,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 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这种生活体验 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辩证统一”,说明采用“骑马蹲裆 式”的程式动作突显了中国戏曲的技
30、术化和观赏性,但同时也表现了 中国戏曲的“传情”作用; C 项“永恒不变”的说法太绝对,根据材料二 第一、四段“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 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 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 的。 故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 经过千锤 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可知,程式是“既定的,早已设 计好的”,是“沉淀、 凝聚下来的”,虽然戏曲的程式动作相对稳定,但 是仍然存在改进和变化。
31、 3.B 【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 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 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材料 二的中心观点是: 中国戏曲表演既不属于西方的体验派, 也不属于西 方的表现派,而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 A 项古里叶夫认为中国戏 曲属于表现派; B 项周慕莲强调戏曲表演要神贯于容,实际上就是证 明内在的领悟(神)和外在表情、服饰(容)要高度统一, 而“容”是外在“形” 的组成部分,适合
32、作为论据; C 项提出了戏剧的价值和追求——真、 趣、美; D.符合西方体验派理论,不能直接证明材料二的中心观点。 4.相同点: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举例论证和理论论证 (演绎论 证); 不同点: ②材料一关于《伐子都》 《狮子楼》等中国戏曲表演的举例 较为详尽, 材料二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为简略; ③材料二使用 了引用论证, 用理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 同时使用 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来说明中西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材料一则没 有使用这两种论证方法。 【解析】根据材料一第一、二段“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 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
33、 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 用袖 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 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 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 ‘虎跳前 扑’‘鹞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 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 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 等技术手段”“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 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 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 决定上楼除奸报 仇。 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 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
34、楼 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 侧身上楼, 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 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 直移动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 态, 既传情又富有美感。 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 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 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 ”可知,材料一使用了 举例论证,关于《伐子都》 《狮子楼》等中国戏曲表演的举例较为详 尽; 根据材料二第二、三段“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 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
35、 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 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 ‘台下一年,台上片刻’,这无疑是 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 “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 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 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 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 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 ”可 知,材料二也使用了举例论证,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为简略; 根据材料二第一至三段“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 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 的
36、表演”, “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 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 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 惊人的比剑, 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 我才知道, 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 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用理 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 根据材料二第四、五段“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 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表 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 “中国戏曲演 员的外部动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式动
37、作”, “换一个角度讲,西 方戏剧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发外部的表现);表现 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 在舞台表演中再次激发舞台的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 “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 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 ‘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 以‘形’(有意 味的外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 ‘神形兼备’”可知,材料二同时 使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来说明中西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 5.①这句戏谚说明,中国戏曲理想的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写现实和
38、情 感的“形似”, 而是“神形合一”“神形兼备”的“神似”, 这样才算抓住生活 之“真”,才能成为剧中人。 ②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认识,对剧 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了然于心,即所谓 “未曾动身先动 神” 。
39、 ③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是演员在领悟角色后对程式动作 的把握, 是用具有实践性和传承性的程式细腻表达诗化情感, 感动受 众。 【解析】根据材料二第一、五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 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 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 ‘神形兼备’的表演”, “中国 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 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 外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 ‘神形兼备’”可知,这句戏谚说明, 中国戏曲理想的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
40、写现实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 形合一”“神形兼备”的“神似”,这样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为剧 中人;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 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 ‘未 曾动身先动神’”可知,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 的理解、认识,对剧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了然于心,即 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这里的‘形’,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 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 而是建立在理解、 认识角色基 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
41、凝聚下 来的程式动作”可知, 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 是演员在领悟 角色后对程式动作的把握, 是用具有实践性和传承性的程式细腻表达 诗化情感,感动受众。 二、 1. C 【解析】 C 项“凤凰作为各种原型意象……还成为构筑文学史 的重要‘质料’”错误,原文第四段为“凤凰及以之为首的各种瑞鸟不仅 是文学作品反复吟咏的基本母题, 而且它们也逐渐演化为各种原型意 象,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语料库,成为构筑文学史的重要‘质料’”,应为 “凤凰及以之为首的各种瑞鸟作为各种原型意象”。 2. C 【解析】 C 项“荣格的话 …… 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凤鸟’模式在绘 画等空间艺术中普
42、遍存在”错误,原文第五段为“人类从来就没有缺乏 过强有力的形象, 精神深处的离奇事物总能够借着这些形象的魔力而 得以掩蔽起来”,荣格的话中“强有力的形象”“这些形象”是泛指,并没 有用来证明“‘凤鸟’模式在绘画等空间艺术中普遍存在”。 3. B 【解析】 A 项“‘凤鸟’崇拜则集中在世俗领域”说法错误,原文第 三段说“在神圣性基础上多了一份世俗性”,选项曲解文意。 C 项“ 《庄 子》 中的“鹏鸟”形象 ……体现了‘艺以象德’的艺术信仰”错误, 结合第七 段“‘秩序性道德 ’与‘天然性自由 ’”“在艺术中呈现出‘艺以象德’与‘艺以 适性’的两种艺术信仰,而 ‘凤鸟’在其中起到
43、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 《庄子》中有……”可知, “鹏鸟”体现的是“艺以适性”的艺术信仰,凤 鸟才是“艺以象德”。 D 项“古人一开始就将‘凤鸟’形象神圣化和标杆化 了”错误,由原文倒数第三段 “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纹牙雕’中的 凤鸟羽毛栩栩如生,相对的双凤动感十足。通过形式演化, ‘凤鸟’形 象逐渐被神圣化和标杆化, 成为理想美的载体, 并进阶为各种艺术门 类竞相追摹的对象”,可知并不是“一开始就将‘凤鸟’形象神圣化和标 杆化了”,而是“通过形式演化, ‘凤鸟’形象逐渐被神圣化和标杆化” 。 4. C 【解析】 C 项“居于下游”错误,从图表看,供应链公司为电商
44、型 MCN 提供货品供应服务, 之后将内容输出到平台, 最终由粉丝购买, 所以供应链公司在网红经济全产业链中“居于中游”。 5. B 【解析】 A 项“是因为它不仅是数字经济的产物”错误, “数字经济 的产物”不是原因。 C 项因果倒置,花三个月时间实地学习牛肉面的 做法, 这一事例可以证明李子柒传递了正能量, 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 走红不是因为炒作才去拍这条视频的。 D 项“只要 ……就”过于绝对, 材料三第二段是“由于这一行的入行门槛并不高,很多网红并没有受 到过良好的教育,个人的道德观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不能由此得出 选项的结论。 6. ①自觉遵守国
45、家各项法律法规,不恶意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经 济秩序。 ②严格自律,不偷逃税款,不向粉丝推销存在质量问题的产 品。 ③向粉丝讲述中华民族的美德,引导粉丝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构 建真善美的道德观。 【解析】 ①根据“这些乱象是网红经济中不健康的成分,引发恶意竞 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健康发展 ” 可知,网红应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不恶意竞争,维护良好的 市场经济秩序。 ②根据“网红明星偷逃税、 ‘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水军’刷单 以及流量造假等”可知,网红应严格自律,不偷逃税款,不向粉丝推 销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 ③根据“优秀的网红可以为大家带来积极的影响, 他们会传递正能量, 告诉大家中华民族应有的美德。如李子柒不但让中国人感受到了本国 文化,也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可知,网红应向粉丝讲述中华民族 的美德,引导粉丝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构建真善美的道德观。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