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苏省启东中学2008 届 高 三 阶 段 考 试语 文 试 卷甲、必考题(142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巷柯灵1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2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
2、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3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
3、,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4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帐,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5你是否觉得劳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
4、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6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倘佯。 7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5、 一九三零年秋1三个词概括这篇散文描写的小巷特点,并说说小巷对人身心又有那些影响。(6分)答: 。2试以文章第二小节为例,分析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答: 。3文章结尾写“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用意是什么?(4分)答: 。4探究“乌衣巷”这一文化符号所具有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
6、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风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又言:“近奉诏募人佃官民荒田,官田准民田起科,无人种者除赋额。昆山诸县民以死徙从军除籍者减税。
7、其他官田没海者,赋额犹存,宜皆如诏书从事。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乞敕所司处置。”帝悉报许。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委。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
8、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 奇:对感到惊异B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 举:推荐C若辈舞文久,罪当死 当:应当D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 计画:计划6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C钟欲荐之,或为匿名
9、书毁亮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D臣所领七县,(粮税)轻重不均 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况钟初任苏州知府,面对难治的局面,巧察实情,严惩奸吏,全府上下为之大震。B况钟在任苏州知府期间重视教育,礼遇文儒,救助寒士,举贤荐能。C况钟做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D况钟任满时,当地很多百姓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请求为他立祠。8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9分) (1)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
10、文久,罪当死。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3)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 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4分) 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2,4,6(三)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11、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2) ,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 (6)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7)荷尽已无擎雨盖, 。(苏轼赠刘景文) (8)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削弱(xu) 粳米(jng) 碑帖(ti) 箪食壶浆(sh)B孱弱(chn) 豢养(hun) 纤细(xin) 佶屈聱牙(ji) C皈依(gu) 犒劳(ko) 编辑(j) 扑朔迷离(
12、shu)D韶光(sho) 披靡(m) 嬗变(shn) 煊赫一时(xun)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200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巨大的呆帐坏帐来说,实在是螳臂当车。B明星出书,风潮渐涨。一旦明星已成气候,他们的书不管内容怎样,往往一出版就意味着畅销。我们说,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令人不堪卒读。C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就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D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即成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真正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1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13、)( )A中国被掳往日本劳工联谊会顾问王留柱介绍,河南被掳往日本的劳工有4100多人,现在仍在世的不足100多人。B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从而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14针对下面两种情形,用一句话写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5分) (1)早晨,上班高峰,总会有几个精神矍铄但步履略显蹒跚的老人晨练归来,也吃力地挤上公共汽
14、车。于是,第一个发现身边站着老人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紧接着邻近的几个年轻人也都自觉地让出座位,老人们满意地道谢落座,车厢里一片暖意融融(2)有时,并不是上班高峰,车上也不是很拥挤,只有一两位白发老人上车,而最靠近老人的座位上的年轻人却不知何时已闭上眼睛“熟睡”了,于是,你会发现那附近座位上的人或把头靠在车窗上,或低垂着头,几乎都在“熟睡”之中,老人尴尬而无奈地倚靠在座位旁,车内的站立者们只有无言地苦笑摇头答:4015请你依照画线处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两句话,使得语义得到充分体现。(4分)在一个名叫地球的星体上,有一种名叫人的生物发明了房子。他们把大自然关在门外,却对着窗户和电视观察世界
15、; , ; , ;四、作文(70分)(做在作文纸上)16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乙、选考题(18分)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文贵通达李文海眼下,杜撰几个含糊不清的概念,拼凑一些半古半洋的语句,堆砌成一篇诘屈聱牙、不知所云的文章,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一种时尚。这可以说是当前文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这种坏风气也蔓延到研究生教育中。有人说:有的博士论文常常连博士生导师都看不懂。这可不只是一句玩笑话,而是现实生活的某种真实反映。其实,朴
16、实无华,明白晓畅,乃是一篇好文章的头一个,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关于这一点,老一辈的文学大家们曾经反复强调过。梁启超要算是文章高手了。梁启超创造了一种“新文体”。这种“新文体”不拘一格,俚语、韵语乃至外国语法均可入文,但前提是必须“平易畅达”、“条理明晰”。他说:“为什么要作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尤其是历史的文章,为的是作给人看。”文章写得让人看不懂,读来犹如雾里看花,这不但表明作者心目中没有读者,而且也失去了作文章的本意。梁启超强调好文章首先要做到“词达”。他说:“若为文章之美,不要多说,只要能把意思表明就得。做过一篇文章之后,要看可删的有多少,该删的便删去。我不主张文章作得古奥,总要词达,所谓
17、词达而已矣,达之外不再加多,不再求深。我生平说话不行而文章技术比说话强得多。我所要求的,是章无剩句,句无剩字。这件事很重要。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只有常作。”这一段话,把“简、浅、显”三个字都包括进去了。“章无剩句,句无剩字”,就是“简”;“不再求深”,就是“浅”;“词达”,就是“显”。“五四”时期倡导“文学革命”的胡适,也称赞梁启超的文章“有很大魔力”,并且对产生这种魔力的原因作了很有意思的分析。他说:“这种魔力的原因约有几种:(1)文体的解放,打破一切义法家法,打破一切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2)条理的分明,梁启超的长篇文章都长于条理,最容易看下去;(3)辞句的浅显,既容易懂得,又容易模仿;
18、(4)富于刺激性,笔锋常带情感。”胡适对梁启超文章的推崇,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自己对文章好坏的判断标准。他在评价黄遵宪的诗时,跳出所论的具体范围,谈了自己对于“做诗”与“做文”的一般性看法。他指出:“这种诗的长处在于条理清楚,叙述分明。做诗与做文都应该从这一点下手:先做到一个通字,然后可希望做到一个好字。古来的大家,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古来绝没有一首不通的好诗,也没有一首看不懂的好诗。金和与黄遵宪的诗的好处就在他们都是先求通,先求达意,先求懂得。”连“通”都做不到,既不能“达意”,又不能让人“懂得”,哪里谈得上是好文章? 对那些文理不通、逻辑混乱、晦涩难懂的文章,最深恶痛绝的大概要算是毛泽东
19、同志了。1958年9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一封信里严肃批评有些干部不大懂辩证逻辑,也不大懂形式逻辑,不大懂文法学,也不大懂修辞学,所以写的文章和文件只是将一些观点凑合起来,聚沙成堆,缺乏逻辑,准确性、鲜明性都有不足,文字又不通顺,更无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态。他呼吁全党要认真提高写作水平,改进文风。时间虽然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仍然有着重大的警示意义。(选自人民日报2007年11月9日第15版,有删节 )17选出对“通达”的内涵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写文章要朴实无华,明白晓畅,这是一篇好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B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在“平易畅达”、“条理明
20、晰”的前提下,不拘一格,俚语、韵语乃至外国语法均可入文。C所谓“通达”指的就是要做到“简、浅、显”,即“章无剩句,句无剩字”,“不再求深”和“词达”。D所谓“通达”指的就是先求通,先求达意,先求懂得。”否则,就既不能“达意”,又不能让人“懂得”。18为了使自己的观点鲜明突出,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以下对作者采用的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论点作为文章的题目。B在文章的“提出问题”部分,揭示论点的内涵。C在论证过程中,紧紧扣住论点。D用“篇末点题”的方式,再次强调论点。19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怎样的论证作用?(6分)答: 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选用的论据具有什么特点。(6分)答:
21、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
22、境的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
23、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17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24、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8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
25、原处理的塑料。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19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其原因有哪些?(6分) 20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6分) 2,4,6丙、加试题(40分)注意事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一、文言文阅读(10分)阅
26、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注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1给下面的句子添加标点符号(6分)子贡曰:“贫 而 无 谄 富 而 无 骄 何 如 子 曰 可 也 未 若 贫 而 乐 富 而 好 礼 者 也。”2请就孔子“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主张,谈谈你的理解,不超过100字。(4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3有人说“繁漪给人的初次印象是个“坏女人”,但她却能“坏”得让人感叹让人惋惜。请分别举例说明。(5分) 4请说说
27、鲁迅的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 5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B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C薛宝钗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她一有机会就要劝贾宝玉学些应酬世务,讲些仕途经济,使宝玉越发反感,由于她在贾母、
28、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却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D巴金通过觉新写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写出了包含在旧家庭内部的新力量的成长,也通过觉新对来觉慧的“作揖主义”和别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E象征主义的手法是老人与海的最大特色。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就是封建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实。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题(15分)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分析问题。程序认为,对于长期受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困扰的我国来说,农业内涵拓展提供了巨大而难得的机遇。即以生物能源而言,它的最大意义不在于能够
29、替代多少商品石化能源,而是它将永远、彻底地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我国食物安全保障,不仅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还要能使农民像他们的美国同行那样,不但没有增产后卖难之虞,还能有多途径增值,从而长期保持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程序还呼吁,我们再不要用传统眼光看待正在迅速变化和内涵拓展中的现代农业。很多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的状况有很大的误解,所谓“农业劳力只占总数的2%”,实际上,2%只是指在田间和畜舍等生产一线的劳力。据此,有些经济学家一厢情愿地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特别是农业劳力严重过剩的“唯一”希望,寄托在农民大部分进城上。实际情况是,美国从农业产前、产中到贮存、加工再到储运、销售的劳力,
30、要占全国劳力数的约18%。在上世纪90年代IT产业出现之前,以使用劳力而言,农业一直是美国第一大产业。换言之,扩大农业内涵本身能使相当数量的多余农业劳力就地就业,再加上农村工业化的大发展,我国农村劳力严重过剩和增收乏力的难题才有望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因此,我们一定不能错过这一难得的机遇。 (1)在这两段文字中,程序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不超过60字)(7分) (2)读了上述文字后,说说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农业?(8分) 参考答案甲、必考题1(1)深长;曲折;寂寂。(3分)(2)消除疲劳;调整紧张的、烦躁的、悒郁的心情;2,4,6放纵闲适的心情和爱人随意谈天。(3分)2(第二小节)运用对比手法
31、,写北地胡同阴沉晦暗,上海里弄拥挤低俗,乡村陋巷肮脏破败,来衬托江南小巷恬淡雅致、整洁明丽。(若分析拟人的修辞效果给2分)3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力。4(1)昔盛今衰。(2)喜爱宁静,淡泊名利。(意对即可,每点2分,语言因素2分)5C(判罪,按其罪判相当的刑)6D(A第二人称代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连词,表转折;助词,表状态C代词,有人;或者,也许D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7C(“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的说法不当
32、,“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意思是说这1240人服军役到只到自身,不再让他们的子女因他而服军役)8(1)过了三天,况钟召集群吏责问他们道:“前某件事应该办,你们阻止我;某件事不该办,你们强让我去作,你们这群人,舞文弄墨已久,罪该处死。”(2)况钟虽然出身于刀笔吏,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3)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都不能象他一样。9(1)(4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
33、,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10略11C(箪食壶浆s,佶屈聱牙j,煊赫一时xun)12B(A,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终将失败。C,“他”没有离开本土家乡用“
34、衣锦还乡”不恰当,可换成“光宗耀祖”。D,“万劫不复”表示永远不能恢复,夸张过度。其中,“赤地千里”表示因旱灾或虫灾寸草不生,不指火灾。)13A(“不足”与“多”自相矛盾)14(4分)示例1人们的行为可以传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示例2爱是可以传递的,而冷漠和自私也可以像瘟疫一样蔓延。示例3人世间真正缺少的不是爱和善良,缺乏的是爱和善良的传递。示例4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唤醒一群人的善良和热情,也可以促使一群人滑向冷酷和自私的深渊。(有关键词“传递”,语句通顺,照顾正反的5分;未写出“传递”,但写到“爱”或“自私”的2-3分;只谈“让座”的0-1分)15她们彼此用墙进行隔离,却通过电话进行联系;他们
35、在门上装上门镜,却像个监守自盗的家贼向外监视。(注意句子两部分表述的行为是矛盾而有联系的,此外,房子是仿写时考虑的范围)16略乙、选考题(18分)议论类17B(这是梁启超创造的“新文体”的特点,不是“通达”的内涵)18D(篇末没有再次点题)19最后一段是从反面进一步论证论点,与前面的梁启超、胡适的正面例子构成正反论证,使对论点的阐述更加透彻。20(1)论据很典型,所选的都是我国近现代一流的写作大家;(2)论据很真实,直接引用了几位名人的原话;(3)论据很有说服力,所选的人为人们所熟知,其观点通俗易懂,容易为大家所接受。(每点2分)实用类17B(“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18C(A“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福”矛盾;D“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191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