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加点注音。沁园春( ) 妖娆( )( )花枝俏( )刈麦( )麾下( )斑斓( )笙箫( )萦绕( )山巅( ) 稍逊( )风骚( )烂漫( )军帖( )可汗( )鞍鞯( )( )辔头( )金柝( )策勋( )云鬓( )扑朔( )饷田( )遗穗( )敝筐( )麾下( )的卢( )糜子( )打场( )力挽狂澜( )体魄( )征蓬( )萋萋( )2.填空。(1)沁园春雪一首词,“沁园春”是 ,“雪”是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段,分别称为 和 。(2)破阵子的作者是 , 时期的词人,字幼安,号 。本词选自 。(3)观刈麦的作者是 , 代大诗人,字 ,号
2、 。选自 。(4)木兰诗选自 朝 编的 ,这是 时的北方民歌。(5)回延安选自 ,作者是 ,当代诗人、剧作家,他的诗集有 、 ,剧本有 。(6)再别康桥选自 ,作者是 , 派诗人。3.默写。(1) ,关山度若飞。 (2)妇姑荷箪食, 。(3)了却君王天下事, 。(4)沁园春 雪中“ , ”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5)毛泽东在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句子是: , 。(6)黄鹤楼中表达诗人浓浓乡愁的句子是_(7)“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出自木兰诗,文中原句是:_(8)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本单元的诗词中有大量的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_(5)陆游的卜算子
3、 咏梅中表现梅花具有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诗句是_(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用_,_两句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响起军乐的悲壮场面。4.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B.听妇/前致/词C.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腮性炎不再蔓延,上级有关部门决定放假两周。B.会议提出,要抓住当前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不断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D.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
4、求。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情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蕴含了 的哲理。7.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2004年暑假北京大学山鹰登山队的5名队员,在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希夏帮山峰的时候,遇到了雪崩,5名队员不幸全部遇难。【语段研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814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5、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用“/”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划分朗读节奏。引 无 数 英雄 竞 折 腰9.“风骚”中的“风”原指 ,“骚”原指 ,“风骚”在词中指的是 ,与它同义的还有“ ”一词。1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 A.承接上文,进一步地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B.引起下文,为具体评价历史人物作辅垫。 C.开启下文,写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倾倒。 D.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1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 ) A.古今中外的英雄。
6、B.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C.词中的风流人物。 D.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12.这一部分,表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其中,将“ ”与“ ”对比,歌颂了 ,抒发了 的豪情壮志。13.“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 14.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517题。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陆游读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反其意而用之。 寂寞开无主。风雨送春归, 已是黄昏独自愁,飞雪迎春到。 更著风和雨。已是悬崖百丈冰, 无意苦争春,犹有花枝俏。 一任群芳妒。俏也不争春, 零
7、落成泥碾作尘。只把春来报。 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5.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 16.两首词写作的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表达了什么感情?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又表达了什么感情? 17.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咏梅的作品,回忆你读过的作品,至少写两句咏梅的诗句。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820题。18.填空题:木兰诗选自 (代) 编的 是时 。它与 并称“乐府双璧”。19.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 )( ) 2)不闻机杼声( ) 3)惟闻女叹息( ) 4)问女何所忆( ) 5)军书十二卷( )6)旦辞爷娘去(
8、 )7)愿为市鞍马( )( )(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10)万里赴戎机( ) 11)关山度若飞( )12)朔气传金柝( )( )13)寒光照铁衣( ) 14)策勋十二转( )15)赏赐百千强( ) 16)出郭相扶将( )( ) 17)当户理红妆( ) 18)著我旧时裳( )19)对镜帖花黄( ) 20)雄兔脚扑朔( )21)雌兔眼迷离( ) 22)双兔傍地走( )20.原文填空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4)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6)
9、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14)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15)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16)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17)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18)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10、的句子是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22)“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2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2128题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
11、三百石,岁晏有余粮。2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覆f陇lng 箪dn稚zh携xi 饷shng灼zhu 敝b 晏yn22.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2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一句从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24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25“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答:26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答:27.根据原文填空1)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的句子是: 2)观刈麦中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句子是: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
12、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一句是: 4)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5)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28.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2938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 ,号 , (朝)诗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30.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壮词
13、: 赋: 马作的卢飞快:八百里分麾(hu)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31.“醉里挑灯看剑”的是( )A.作者本人 B.陈同甫C.一位将军 D.作者想象中的英雄3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3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35.“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 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战 的前景。36.“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 ,也指 这种修辞手法称为 。37.破阵子上片“ ”字点名是想象,写出 的场面,下片
14、写 、 的场面。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38.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3840题38.填空 :1)再别康桥的作者是现代诗人 ,他是 派代表人物。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 。”39.选择1)对再别康桥首节和末节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首节叠用了三个“轻轻”,旋律带有轻微的弹跳性,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轻盈。 B、三个“轻轻”,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 C、末节连用“悄悄”,表明诗人对母校的感情是深沉的,情到最深处反
15、而沉默无语,悄然无声。D、“云彩”是本诗的意象之一,是客观存在的,属于写实,没有其他含义。 2)面对“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句理解确切的一项是( ) A、静悄悄地倾听离别时的笙萧演奏。 B、在笙萧的乐声中悄悄地离去。 C、以静默来代替别离的乐曲。 D、别离的伤感使笙萧的演奏也停止了。 3)指出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 (1)“西天”( ) A、指天空的西边 B、指西半球。 (2)“金柳”( ) A、指黄昏的柳树 B、指秋天的柳树。 (3)“油油”( ) A、流动的样子 B、浓绿而润泽。 (4)“青草更青处”( ) A、指河流中间 B、指河流远处 40.阅读理解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
16、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 (go),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 (bn) (ln) 里放歌,1)在诗中横线上填上汉字 2)解释词语 招摇: 漫溯: 3)第四节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诗人借想象,描绘了夕阳照清泉的美景。 B、诗人描绘了天上的彩虹倒迎在水中的美景。 C、“梦”比喻诗人昔日在剑桥生活的种种情景。 D、“潭”,诗人把它比喻为天上彩虹。4)“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运用了( )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没有用修辞手法 5)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意象?请列举出,不少于10 种。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