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小综合14 目的:提升 课时1 《窦娥冤》注音楔xiē子 忘餐废寝qǐn 绣闼( )情怀冗冗( ) 恁的( ) 鳏( )寡孤独 无捱( )无靠 晦( )气 盗跖( ) 前合后偃( ) 披枷带锁 湛湛( )青天 苌( )弘( )化碧 望帝啼鹃 《雷雨》贤惠 汗涔涔( ) 弥补 敲诈 卑鄙无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遒劲(qíu ) 漪沦(yī) 踟蹰(chí) 跫音(qióng) 咬文嚼
2、字(jiáo) B.敛裾(liǎn) 坍圮(pī) 恪守(kè) 邂逅(xiè) 得鱼忘荃(quán) C.耿然(gěng) 悬揣(chuǎi) 胡同(tōng) 汲取(jí) 义愤填膺(jīn) D.畏葸(xǐ) 行述(xíng) 桌帏(wěi) 形骸(hǎi) 残羹冷炙(zhì)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佣金(yòng) 削平(xiāo) 启碇(dìng) 翘首以待(qiáo) B.地壳(qiào) 模板(mú) 压轴戏(zhòu) 并行不悖(bèi) C. 关卡(qiǎ) 女红(
3、ɡōnɡ) 刚劲(jìng) 自怨自艾 (ài) D. 帖子(tiě) 哈达(hǎ) 盥洗(ɡuàn) 力能扛鼎(kánɡ)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对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3 里社祈晴文①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②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③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④,淫雨暴风,旬月唯作
4、尽扑而捋⑥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⑧,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⑨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⑩以答神贶⑾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⑿之!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注释]①这是一篇祈求神灵使天放晴的文章。里社,古时村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②树艺:种植。⑧秋:好收成。④原隰(xí):广平而低湿的土地。⑥旬月:一
5、月。⑥捋(lǚ):本指手指弄顺某物,此指暴风雨打掉了谷穗。⑦委:剩下的。⑧昏冥:昏庸。⑨固:同“故”。⑩春秋报谢:指春季、秋季村民祭祀土地神。⑧贶(k uàn g):赐。⑥尚:希望。 1.解释:①于 ②庶几 ③垂 ④淫 ⑤冀 ⑥苟 ⑧恤 2.翻译:①将以厚其家 ②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 ③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 ⑤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
6、 ④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 1. 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间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书,不久就开车了。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对着车票仔细核对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
7、皱纹,只是他的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又干又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脑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搅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
8、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家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 ” “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动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我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说:“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人的说像盐……”“你给我说说吧,说说吧。” 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我听到压抑的哭泣声。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四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
9、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到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像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山那边下雪是什么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像在这样一张黄灰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 我拿了三百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
10、们。他们送我上了从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 一夜无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窗玻璃上响起了淅淅的声音。 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1.“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脑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你是如何理解句中作者设喻的用意的? 答: 2.“我”对父女两人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以下语句体味,请针对文句概括。 ①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②“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③我无法想像在这样一张黄灰皮肤的脸庞下
11、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④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答: 4.文中两次写我为小女孩讲雪,请抓住关键词语,比较这两个情节中我的心理。 答: 5.文中【】内的文字是插叙,其目的主要是向读者交待什么?请加以概括。 3. C(同tòng 膺yīng ) 4. B A项, 削平xuē C项, 自怨自艾yì D项, 力能扛鼎ɡānɡ。 解题思路: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尾联由所望的“夕”
12、景生发感想,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参考答案:(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目中的“招客”。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俯视之景;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23.里社祈晴文
13、 1.①被②希望③将④过分⑤希望⑥如果⑦无⑧体谅 2.①将用它来使家庭富裕;②神为什么不马上向天帝报告而阻止它?③百姓认为他们(昏庸)不值得怪罪,所以不去怪罪他们。④神耳聪目明而且仁慈,为什么要效法昏庸官吏的行为而不想拯救百姓并使他们活下去?⑤不像官吏暂在位置上,不久就有人代替他而不连续做下去。 1.“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脑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你是如何理解句中作者设喻的用意的? 把把小姑娘的眼睛比喻成“灰烬里的火星”,“灰烬”暗示小姑娘的生命即将凋谢,“火星”象征小姑娘热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小姑娘的眼睛比喻成“灰烬里的火星”
14、灰烬”暗示小姑娘的生命即将凋谢,“火星”象征姑娘热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2.“我”对父女两人的情感变化,可以通过以下语句体味,请针对文句概括。 ①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②“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③我无法想像在这样一张黄灰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④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略有轻视,→有点吃惊,→内心震撼,→深深挂念。 3.结合文章内容,试用“与其说……不如说……”说说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与其说小女孩向往着看雪,不如说她向往生命的美好; ②与其说“我”为正月初一未下雪而遗憾,不如说我为慈爱的父亲、纯真的女孩未能达成愿望而遗憾
15、 4.文中两次写我为小女孩讲雪,请抓住关键词语,比较这两个情节。 从“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等词语可以看出第一次“我”是带着一种逗趣的心态在为小女孩随意地讲雪;从“走到座位旁”“耐心的”等词语可以看出第二次“我”是带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在为小女孩认真地讲雪。 5.文中【】内的文字是插叙,其目的主要是向读者交待什么?请加以概括。 ①交待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 ②交待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待父女二人乘车到杭州的目的)。 6.当我问:“你们回家过年?”,小女孩父亲回答的话语有一句空白,以下有两种选择,你选哪一种? ①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②小孩子没坐过火车,带她坐火车。 你选择理由:无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选第一种,理由应该是小女孩的父亲是个质朴的人,会如实回答。选第二种,理由应该是小女孩的父亲是个细心的人,如果如实回答恐会触痛生病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