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北京市大羊坊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姓 名: 严德龙 专 业: 建筑经济管理 主考学校: 兰州交通大学 准考证号: 460110115063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本科论文 北京市大羊坊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Beijing City, a res
2、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严 德 龙 YanDelong 目 录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1 第二部分、工程主要概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一).地理位置及建设概况 1 (二).施工场地及周围情况 1 (三).编制依据的有关规范 1 二、工程地质概况 2 (一).地层概况 2 (二).水文概况 4 三、工程内容概述 5 (一).本次工程内容 5 (二).其它施工内容 5 第三部分、基坑降水、支护、土方施工方案设计 5
3、 一、本工程主要特点 5 二、基坑止水+坑内降水设计方案 6 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7 (一).设计条件 7 (二).基坑方案选定 7 (三).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7 (四).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8 四、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10 (一).基坑监测目的 10 (二).基坑监测内容 10 (三).变形监测标准及监测仪器 11 (四).监测点的布置 11 (五).监测基本方法 11 (六).监测周期及报告 12 (七).预警系统的建立 12 五、基坑土方开挖方案设计 12 (一).基坑支护对土方开挖的的要求 13 (二).基坑土方施工步骤 13 (三).基坑土方道路设计
4、 13 (四).土方作业设计 13 (五).地下障碍物处理 14 (六).坡道残余土方的处理 14 (七).坡道口的处理 14 六、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14 (一).CFG设计方案 14 (二).复合地基检测 15 第四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15 一、临时设施 15 (一).办公设施设计 15 (二).材料堆放设计 15 (三).施工生活区设计 16 (四).施工区用水、用电设计 16 (五).消防设施设计 16 二、前期准备 16 (一).施工准备 16 (二).施工测量 17 (三).施工人员进场 17 (四).机械设备进场 18 三、施工组织 18
5、一).项目经理部 18 (二).施工组织 22 (三).施工管理 23 (四).项目管理 23 (五).项目管理体系 24 (六).主要管理措施 24 (七).管理目标 25 (八).项目部提供条件 25 (九).项目管理制度 26 四、工程降低成本措施 27 第五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及措施 28 一、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28 (一).计划的编制 28 (二).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28 二、施工组织管理 28 (一).施工管理措施 28 (二).工序管理 29 (三).资金、材料对工期的保证 29 (三).良好外围环境对工期的保证 29 三、各工序施工措施 2
6、9 (一).疏干井施工措施 29 (二).护坡桩施工措施 31 (三).混凝土连梁施工措施 32 (四).预应力锚杆施工措施 33 (五).土钉墙施工措施 34 (六).桩间土支护施工措施 34 (七).旋喷桩施工措施 35 (八).CFG桩施工措施 36 四、冬期施工措施 37 (一).施工测量 37 (二).土方工程 37 (三).钢筋工程 38 (四).喷射混凝土及桩间喷锚 38 (五).旋喷桩工程 38 第六部分、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8 一、施工质量计划目标 38 二、保障质量技术措施 39 (一).质量管理体系 39 (二).质量技术措施
7、44 (三).施工监测 44 (四).项目质量计划 45 (五).组织保证措施 45 (六).质量保证过程执行程序 45 (七).施工过程管理质量控制 46 (八).现场机械管理 47 (九).现场料具管理 47 (十).对外关系协调 47 (十一).与监理的协调工作 48 (十二).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48 第七部分、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9 一、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49 (一).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49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49 (三).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49 (四).现场办公管理 50 (五).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50 二、环境管理措施 51 (一)
8、环保措施 51 (二).现场卫生防疫措施 52 (三).施工现场控制扬尘措施 52 (四).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措施 53 (五).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措施 53 (六).减少资源浪费措施 53 第八部分、安全施工 54 一、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54 (一).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55 (二).组织管理 55 (三).工作制度 56 (四).行为控制 57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57 三、安全教育 57 (一).劳务用工管理 57 (二).安全教育 57 四、安全检查制度 58 五、安全施工措施 58 (一).各工序安全施工措施 58 (二).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6
9、2 (三).消防工作管理 64 (四).深基坑作业安全措施 66 第九部分、劳动力计划及管理 67 一、项目部人员组成 67 二、施工作业队计划 67 第十部分、材料计划及管理措施 68 一、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68 二、材料检验计划 68 三、材料使用管理措施 69 第十一部分、施工机械使用计划 69 一、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69 二、现场机械管理 71 三、现场料具管理 71 四、施工用水、用电计划 71 (一).临时用电计划 71 (二).临时用水计划 72 第十二部分、风险应急措施 73 一、治安保卫 73 二、消防管理 74 三、应急预案 74
10、一).编制目的 75 (二).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75 (三).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 77 (四).应急物资与设备 78 (五).突发事件评价、事件处理能力与资源利用 80 (六).意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0 第十三部分、基坑使用要求 81 附: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总平面图 81 参考文献 82 致 谢 84 [摘要] 北京市大羊坊住宅楼工程处于北京市朝阳区,地质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各施工条件也不是很好,主要是场地狭小。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沟通的内外部关系较为复杂,而且协调的工种又较多,同时,在整个书写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协调配合,又要考虑不能有停滞现象的出现,最主要
11、的是本工程既要按期完工,又要保质保量,因此难度不小。对于在工程中涉及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及施工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诸多因素,本文都有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为工程完工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关键词] 质量 安全 进度 成本 方法 [ Abstract ] Beijing city Yang Fang residential building project in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geological
12、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 the construction condition is not very good, mostly small venu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communicate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icated, and coordination of work and mor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whole writing process should not onl
13、y consider the coordination, but also consider not stagnation phenomen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project to be completed on schedule, and to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so the difficulty is not little. For projects involving the quality, safety, progress, costs and detailed construction metho
14、d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hope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guidance. [Key words] quality safety plan cost method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本方案是根据本项工程的招标文件及国家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行业标准等进行设计和编制的,主要依据下列文件: 1.北
15、京市朝阳奥运村大羊坊甲4号院住宅楼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相关图纸: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编制《基础筏板结构图》,《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大羊坊甲4号院住宅工程总平面图》; 3.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法律、法规及政府授权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等。 第二部分、工程主要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建设概况 1.本工程位于朝阳区北苑大羊坊四号院内,西临北苑路,北临双营路,占地面积为2.3213公顷,总建筑面积63023m2; 2.场地地形非常平坦,标高在40.98~41.15,地坪平均标高41.05m; 3.本工程建设单位为中国煤炭综合
16、利用集团公司,主体结构是由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负责设计; 4.拟建建筑物由三栋高层住宅楼基地下车库组成,其中高层住宅楼地上16-21层,地下3层,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下车库地下1层,框架结构; 5.±0.00=41.80,基坑深度暂按14.0m考虑,待给出正式图纸后再做相应调整。 (二).施工场地及周围情况 拟建工程场地地面标高为40.98~41.24m,相对高差为0.26m,地形平坦,地貌属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下部。本工程场地原有建筑物大部分已拆除,目前场地基本平整。场地中间有一四层小楼。地坪平均标高41.10m,相对标高-0.70m。 (三).编制依据的有关规范 序号
17、 规范名称 规范编号 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9 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 0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04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DB11/489-2007 0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08 岩土锚杆(索)设计规程 CECS22:2005 0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0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 C
18、ECS96:98 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3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14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1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J50300-2001 1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1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1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2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19、 GB50194-93 21 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51-2009 22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23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BJ11-501-2009 二、工程地质概况 (一).地层概况 根据现场勘察及室内土工实验成果,本场地50.00m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冲洪积层两个大类,并按各土层岩性及其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10个大层。现按照自上而下的揭露顺序对各土层的基本特征分述如下: 人工堆积层 ①杂填土:杂色,稍密,湿,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碎石等。揭露层厚0
20、8~2.5m,揭露平均层厚为1.54m;场地范围内部分地段有分布。 ①1素填土:黄褐色,稍密,湿、局部饱和,以粘质粉土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碎石等。揭露层厚0.6~1.5m,揭露平均层厚为1.09m;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 第四纪冲洪积层 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密实,湿~饱和,中压缩性,含云母及氧化铁,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揭露层厚0.7~4.0m,揭露平均层厚为2.51m,揭露层顶埋深为1.4~5.8m,揭露层顶标高为35.38~39.79m。 ②1粉质粘土:褐黄~黄褐色,可塑,湿~饱和,中高压缩性,含少量姜石、云母,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
21、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粘质粉土薄层;揭露层厚1.3~3.9m,揭露平均层厚为3.16m,揭露层顶埋深为1.7~4.5m,揭露层顶标高为36.72~39.47m。 ③粉质粘土:灰~褐灰色,可塑,饱和,中高压缩性,含有机质、姜石、云母,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粘质粉土、粘土薄层;揭露层厚0.9~4.4m,揭露平均层厚为2.2m,揭露层顶埋深为5.5~10.0m,揭露层顶标高为30.98~35.74m。 ③1砂质粉土:灰~褐灰色,密实,湿~饱和,低压缩性,含有机质、云母,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粉砂薄层;揭露层厚0.5~3.0m,
22、揭露平均层厚为1.6m,揭露层顶埋深为4.0~8.7m,揭露层顶标高为32.28~37.03m。 ④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灰黄色,密实,湿~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及氧化铁,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揭露层厚1.7~5.0m,揭露平均层厚为2.88m,揭露层顶埋深为9.8~12.5m,揭露层顶标高为28.67~31.18m。 ⑤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灰~褐灰色,可塑,饱和,中压缩性,含有机质、云母,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揭露层厚1.5~4.2m,揭露平均层厚为3.32m,揭露层顶埋深为12.8~15.5m,揭露层
23、顶标高为25.67~28.43m。 ⑥粉质粘土、粘质粉土:褐黄色,可~硬塑,饱和,中~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揭露层厚0.8~5.5m,揭露平均层厚为2.97m,揭露层顶埋深为14.9~24.5m,揭露层顶标高为16.67~26.18m。 ⑥1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饱和,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揭露层厚0.6~4.2m,揭露平均层厚为2.2m,揭露层顶埋深为17.0~27.9m,揭露层顶标高为13.23~24.19m
24、 ⑦圆砾、卵石:杂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亚圆形,一般粒径2~5cm,最大8cm,中粗砂充填,卵石含量50~60%,级配较好;揭露层厚0.5~6.1m,揭露平均层厚为3.23m,揭露层顶埋深为20.0~31.5m,揭露层顶标高为9.63~20.98m。 ⑦1细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云母及氧化铁,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揭露层厚0.1~3.0m,揭露平均层厚为1.17m,揭露层顶埋深为22.0~28.5m,揭露层顶标高为12.63~18.98m。 ⑦2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粘
25、土薄层;揭露层厚0.7~2.0m,揭露平均层厚为1.26m,揭露层顶埋深为27.0~29.5m,揭露层顶标高为11.48~14.33m。 ⑧粘土、重粉质粘土:灰~褐灰色,可塑~硬塑,饱和,中低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土质较均匀,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揭露层厚1.3~8.0m,揭露平均层厚为4.92m,揭露层顶埋深为32.9~34.5m,揭露层顶标高为6.74~8.28m。 ⑨细砂:褐黄色,密实,饱和,低压缩性,含氧化铁、云母;揭露层厚0.7~3.5m,揭露平均层厚为2.07m,揭露层顶埋深为37.5~47.2m,揭露层顶标高为-5.96~3.5
26、1m。 ⑨1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可塑,饱和,低压缩性,含少量云母及氧化铁,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薄层;揭露层厚0.5~4.6m,揭露平均层厚为2.1m,揭露层顶埋深为41.2~43.0m,揭露层顶标高为-0.81~-1.83m。 (二).水文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在勘察范围内发现三层地下水,分别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各层地下水情况如下: 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3.5~4.5m,稳定水位标高为36.59~37.64m,主要含水层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及③1层砂质粉土,主要接受管道渗水、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以蒸发、向下越流
27、补给潜水为主; 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为8.6~10.2m,稳定水位标高为30.89~32.54m,主要含水层为④层粉土中;补给来源为侧向径流及越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和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为主; 承压水:初见水位埋深25.0m左右,赋存于⑦层圆砾、卵石和⑦1层细砂中,承压水头高度约3.0m,补给来源为侧向径流及越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为主。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及收集的水文资料分析,本场地地下水位(不包含上层滞水)年变幅为1.00~2.00m,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39.00m左右,历史(1959年)最高水位接近自然地表。 地下水的变化规律:潜水最低水位出现在5~7月,最高水位出现在9~10月
28、承压水的最低水位出现在6~7月,最高水位出现在8~10月;上层滞水则随季节大气降水及场地周围管道渗漏的变化而变化。 三、工程内容概述 (一).本次工程内容 1.基坑止水与降水设计和施工; 2.基坑支护与土方设计和施工; 3.主楼CFG桩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 (二).其它施工内容 1.现场办公室、住宿、水泥库、卫生间等临时设施搭建; 2.钢筋加工厂等临时设施的施工; 3.电缆管线、排水管线布设等(根据现场情况决定)。 第三部分、基坑降水、支护、土方施工方案设计 一、本工程主要特点 (一).建筑占地较小、基坑深度大、基坑周边临近建筑物对基坑的安全稳定要求高。基坑深度14.
29、0m,场地存在地下水,并要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基坑设计中选用安全系数高、对周边影响小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以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二). 基坑深度14.0m,场地基坑开挖范围存在地下水,需选定合理的基坑止水方案,有效控制基坑内地下水以保证基坑支护和土方的顺利施工; (三).施工过程要经历冬季,因此在做施工中要综合考虑季节性因素对工程的影响,根据本工程的冬季施工特点,做好防冻的施工措施,保证完成土方工程施工; (四).工程系统繁杂,因而施工难度大。本次基坑支护分多种形式,工序包含土钉墙、砌筑挡墙、护坡桩、锚杆、旋喷桩、降水井等,之后还有CFG桩。因此本工程施
30、工交叉作业多,各专业工种之间在工序上交替穿插频繁,故对各工序要求的衔接和交叉作业要求严格。施工总体部署及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也将是本工程一大重点; (五).基坑周边紧临市政道路和在建、已建住宅楼,场地周边地下分布市政管网,对基坑的位移要求高,要采用安全保障高的支护方案,避免因基坑施工造成附近建筑物或地面过大的变形和因此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 (六).基坑及周边道路、建筑需定期进行位移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处理措施进行处理,保证基坑在地下施工阶段的安全和附近在建、已建住宅楼及市政道路的安全使用。 (七).施工会对附近居民产生噪音或扬尘污染,故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如现场噪音较大的设
31、备采用全封闭吸音棚隔音处理,以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等,要妥善设置专门的材料堆放库保管避免扬尘污染; (八).施工场地狭小,施工道路和可利用场地非常有限,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困难,需要合理布置现场道路和材料库房、钢筋加工场。 二、基坑止水+坑内降水设计方案 本工程因基坑开挖深度14.0m,基坑周边均与建筑物、在施基坑、道路相邻,场地的地下水水位较高,主要含水层②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及③1层砂质粉土和④层粉土。如采用降水措施,基坑的降水深度较深,降水的影响范围较大,对周边的建筑物、道路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此本工程决定采用基坑止水+坑
32、内降水的方案。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基坑止水采用旋喷桩,与护坡桩咬合组成止水帷幕, 旋喷桩直径1000mm,桩长12.00m,间距1.60m与护坡桩间隔布置,旋喷桩桩顶标高-3.10m,桩底标高-15.10m; 2.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工艺施工旋喷桩止水帷幕,在土层预定深度使用高压泥浆泵将水泥浆泵入旋喷机的导管内,通过喷头高压喷出。水泥浆从喷头喷出后首先横向切割土体、然后部分水泥浆与土体拌和,形成水泥土注浆体。当喷咀作旋转和提升运动时,最后便在土中形成具有较大直径的圆柱状凝结体即旋喷桩。 3.由于基坑平面较大,基坑内土体含水情况,在基坑内适当设置若干疏干井。基坑开挖至-3.10m后在坑内
33、设置疏干井,直径600mm,井深20.0m,间距20.0m,井底标高-23.10m,布置疏干井共19口(一期14口,二期5口)。 4.基坑开挖至基底后,在基坑四周坡底设置宽300、深300mm排水沟,在基坑四角设置500×500×800集水坑。 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一).设计条件 根据询价文件要求、地勘报告和现场条件以及根据业主要求坡顶材料堆放、过车荷载:坡顶地面荷载按20kN/m2考虑,工作面1000mm(砌筑外模墙)。 (二).基坑方案选定 本工程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的不同、周边环境的不同及基坑预留坡道口的位置将护坡桩设计分为四个剖面,具体选定设计方案如下: 1.1-1剖面:
34、基坑深度约13.7m,位于基坑南侧和东侧以北部分临近建筑物和一二期分界处坡道口,采用砌筑挡墙+护坡桩+帷幕桩+3道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护坡桩直径800mm,桩长15.50m,间距1600mm,桩顶标高-2.50m,设置三道锚杆; 2.2-2剖面:基坑深度约13.7m,位于基坑西侧、北侧及东侧以南部分,采用砌筑挡墙+护坡桩+帷幕桩+2道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护坡桩直径800mm,桩长15.50m,间距1600mm,桩顶标高-2.50m,设置两道锚杆; 3.3-3剖面:基坑深度约13.7m,位于基坑一二期分界线处,靠近场地中间四层小楼,采用土钉墙+护坡桩+2道预应力锚杆的支护形式。地面下1.
35、0m设置土钉墙,放坡比例1:0.2。护坡桩直径800mm,桩长17.00m,间距1600mm,桩顶标高-1.00m,设置两道锚杆; 4.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连梁断面尺寸为1000×600mm,护坡桩、连梁混凝土强度C25。 (三).基坑支护设计原则 本基坑支护设计基本采用:土钉墙、护坡桩+旋喷桩+预应力锚杆及砖砌挡墙+桩锚等支护形式,在本基坑支护施工作业中应满足如下设计要求: 1.土钉墙: 绑扎钢筋网片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按放坡比例将坡面清理平整,清除松散浮土及松动块状物;网片钢筋纵筋搭接后采用电焊点焊牢固;坡面铺设钢筋网片为φ6.5@200×200;土锚钉锚体采用Φ20加焊φ6.
36、5居中隔离架制作而成;锚头部位水平压筋为1Φ20;锚头与水平压筋采用直角弯筋焊接在一起;土锚钉成孔直径φ100;注浆液采用P.O42.5水泥与水拌合而成,水灰比为0.50左右;喷射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粒径为0.2~1.0cm石屑,细骨料为中砂或粗砂,水泥为P.O42.5水泥。 2.砖砌挡墙的施工:挡墙高度为2.50m,材料选用MU10标准砖,M5水泥砂浆。 3.护坡桩及桩顶连梁施工:在成孔深度范围有地下水影响,故采用长螺旋钻机进行成孔,混凝土中心压灌、后插钢筋笼工艺。护坡桩桩身混凝土及连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桩顶剔凿桩头,在桩顶绑扎连梁钢筋后,支模板浇注混凝土。护坡桩桩身混
37、凝土及联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采用商品混凝土。 4.预应力锚杆施工:预应力锚杆成孔采用进口全套管锚杆钻机进行成孔,成孔直径不小于ф150。锚杆的杆体采用钢铰线,在自由段套塑料管使钢铰线与水泥浆隔离,钢绞线强度等级为1860N/mm2,锚杆成孔施工中应采取跳钻,并及时注浆。锚杆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60,水泥采用P.O42.5水泥,锚杆采用一次常压注浆,一次常压注浆后,对孔口要进行二次补浆;待锚固结石体强度达到15Mpa后,方可进行锚杆张拉锁定。 5.钢腰梁:护坡桩上的钢腰梁是将两根25b工字钢翼缘部位采用长150mm的螺纹钢筋焊接在一期,现场测量护坡桩上锚杆的位置、各桩与钢腰梁的位
38、置、距离,而在钢腰梁一侧翼缘锚杆相应部位焊接中央预留直径50mm孔洞的钢垫板(150×150×80mm),在钢腰梁另一侧翼缘根据钢梁与护坡桩桩身的距离焊接同样长度的工字钢斜支撑,锚杆从钢腰梁翼缘焊接的垫板中的孔穿过,通过张拉锁定锚杆将钢腰梁固定在护坡桩外侧。 6.桩间喷锚施工:护坡桩的桩间土支护方法采用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进行。首先在桩间竖向每隔1.50m向桩后别短锚筋,长度1.0~1.20m左右,锚筋采用φ20钢筋,然后在表面铺设钢筋网片,喷射厚度为50~80mm的C20喷射混凝土。 (四).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1.1-1剖面: (1)支护高度:13.70m,自然地面(±0.00)~-
39、13.70m; (2)支护形式:护坡桩+旋喷桩+砖砌挡墙+三道预应力锚杆支护形式; (3)支护部位:基坑东侧以北、南侧,靠近建筑物部位; (4)自然地坪至桩顶以上(-2.50m)砌筑370厚的砖砌挡墙。挡墙高度为2.50m,每隔3.20m设置1个混凝土构造柱。墙顶设置压顶梁,尺寸为370×200mm,压顶梁和构造柱混凝土强度C20; (5)护坡桩桩径为ф800mm,桩间距为1600mm,桩顶设计标高为-2.50m,桩底设计标高为-18.00m,桩长15.50m,共计130根,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连梁断面尺寸为1000×600mm,护坡桩、连梁混凝土强度C25; (6)设置三道
40、预应力锚杆。 锚杆位置 锚杆标高 锚杆长度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设计抗 拔力 锁定值 第一排 -2.80m 18.00m 7.00m 11.00m 350kN 250kN 第二排 -6.50m 20.00m 5.00m 15.00m 350kN 250kN 第三排 -10.00m 20.00m 5.00m 15.00m 440kN 300kN 排数 锚杆间距 杆体材料 杆体制作 注浆材料 腰梁材料 根数 第一排 3.20m 1860 钢铰线 2Φ15.20 P.O42.5 钢筋砼 65 第二排 1.
41、60m 1860 钢铰线 3Φ15.20 P.O42.5 2×25b工字钢 130 第三排 1.60m 1860 钢铰线 3Φ15.20 P.O42.5 2×25b工字钢 130 2.2-2剖面: (1)支护高度:13.70m,自然地面(±0.00)~-13.70m; (2)支护形式:护坡桩+旋喷桩+砖砌挡墙+两道预应力锚杆支护形式; (3)支护部位:基坑东侧以南、北侧、西侧部位; (4)自然地坪至桩顶以上(-2.50m)砌筑370厚的砖砌挡墙。挡墙高度为2.50m,每隔3.20m设置1个混凝土构造柱。墙顶设置压顶梁,尺寸为370×200mm,压顶梁和构
42、造柱混凝土强度C20; (5)护坡桩桩径为ф800mm,桩间距为1600mm,桩顶设计标高为-2.50m,桩底设计标高为-18.00m,桩长15.50m,共计157根,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连梁断面尺寸为1000×600mm,护坡桩、连梁混凝土强度C25; (6)设置两道预应力锚杆。 锚杆位置 锚杆标高 锚杆长度 自由段长度 锚固段长度 设计抗 拔力 锁定值 第一排 -2.80m 18.00m 7.00m 11.00m 250kN 200kN 第二排 -7.50m 20.00m 5.00m 15.00m 500kN 250kN 排数
43、锚杆间距 杆体材料 杆体制作 注浆材料 腰梁材料 根数 第一排 1.60m 1860 钢铰线 2Φ15.20 P.O42.5 钢筋砼 157 第二排 1.60m 1860 钢铰线 4Φ15.20 P.O42.5 2×25b工字钢 157 3.3-3剖面: (1)支护高度:13.70m,自然地面(±0.00)~-14.00m; (2)支护形式:护坡桩+旋喷桩+土钉墙+预应力锚杆支护形式; (3)支护部位:基坑中部一期与二期分界线处; (4)其中土钉墙支护高度为:自然地面(±0.00)→-1.00m。1:0.2放坡,设置1排钢筋土钉,土钉长度2.
44、00m,水平间距为1.50m,竖向间距为1.00m,杆体采用φ20钢筋,坡面铺设φ6.5@200×200mm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平均厚度80~1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C20; (5)护坡桩桩径为ф800mm,桩间距为1600mm,桩顶设计标高为-1.00m,桩底设计标高为-18.00m,桩长17.00m,共计54根,桩顶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连梁,连梁断面尺寸为1000×600mm,护坡桩、连梁混凝土强度C25; (6)设置两道预应力锚杆。 锚杆位置 锚杆标高 锚杆长度 自由段 长度 锚固段 长度 设计抗 拔力 锁定值 第一排 -1.00m 18.00m 7.00
45、m 11.00m 200kN 150kN 第二排 -7.50m 20.00m 5.00m 15.00m 500kN 350kN 排数 锚杆间距 杆体材料 杆体制作 注浆材料 腰梁材料 根数 第一排 1.60m 1860 钢铰线 2Φ15.20 P.O42.5 钢筋砼 54 第二排 1.60m 1860 钢铰线 4Φ15.20 P.O42.5 2×25b工字钢 54 四、基坑监测方案设计 (一).基坑监测目的 基坑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基坑本身及邻近建(构)筑物、基坑周边道路和邻近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
46、时掌握支护系统及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检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是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支护系统和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根据基坑支护有关规范要求结构主体地下部分施工阶段必须对深基坑支护系统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建议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本基坑支护及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监测内容遵守相关规范。 (二).基坑监测内容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实施以下几项监测: 1.基坑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 2.邻近建筑物沉降。 (三).变形监测标准及监测仪器 1.监测标准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2.监测仪器 序号 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仪器 1 坡顶水平位移 AT-G2型水准仪、TC802型全站仪 2 临近建筑物沉降 AT-G2型水准仪、TC802型全站仪 (四).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检测工程布设各监测点如下,各测点的具体位置参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1.基坑支护体系水平位移: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在支护结构坡顶埋设位移观测点,间距:20m左右。其中在基坑四面各设1个观测站,计4个测站,埋
48、设观测基准点4个,在基坑边坡共设置观测点24个。 2.基坑邻近周边建筑物沉降:由于基坑南侧和东侧临近建筑物。因此考虑在基坑四周设置建筑物沉降观测点,间距20m左右即可,共设置观测点29个。 3.在进行基坑监测的同时加强地面巡视工作,每天指派专人在基坑周边巡视,发现地面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项目部,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五).监测基本方法 1.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计算坡顶位移。对各测点进行观测前,首先通过观测基准点核对工作站基点位置;然后再进行对各测点的观测。 2.基坑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 基坑开挖前埋设观测点,观测点应通视良好,以利于精密仪器测量。水
49、准监测按国家Ⅱ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水准仪型号为AT-G2光学平板测微器,每公里往返测量高差标准差为±0.7mm。 为确保观测精度,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各等级的水准点运用一座二等水准点和4个普通水准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作为该区沉降观测的高程控制。对已制作好的观测点进行水准路线设计。知水准点测至另一已知水准点上.根据周边观测点点数及设站数以水准导线长度构成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 (六).监测周期及报告 1.开挖前设置水准点,开挖前监测2次,用其平均值作为水准点初始值。 2.基坑开挖后设置观测点,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开挖一步监测一次, 遇降雨等天气则加大观测频率
50、 3.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每周观测1次。出现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或观测数据异常时加密观测次数。 4.基坑开挖结束后根据位移情况调整监测频率,最长每月观测2次。基坑监测原则上应持续进行到土方回填至±0.00为止,监测至主体结构出地面,回填完毕,所有监测工作结束。 5.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图和监测数据。 (七).预警系统的建立 1.通过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随时掌握基坑支护体系的工作状态,遇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预警,将防止措施实施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基坑支护体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