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950.35KB ,
资源ID:809959      下载积分:5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8099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索取发票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鱼**】。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鱼**】,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研究.pdf)为本站上传会员【鱼**】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研究.pdf

1、|职教治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研究王 庆 超摘 要:劳动教育与美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两者育人观念一致、育人目标协同、育人方式融通,遵循从“劳动教育”到“劳动美育”的关联逻辑,从“局部创新”到“顶层设计”的育人逻辑,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融合逻辑。职业院校应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助推育人路径共通,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以“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助成育人过程共生。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美育;融合育人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课题“推进劳动教育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BHA190127);202

2、0 年浙江师范大学预研培育课题“推进三全育人的研究生协同育人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ZC315020021)作者简介:王庆超,男,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2-0060-072020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提出要把握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育美功能。同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要求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行为美、勤劳美等美育资源,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校

3、外实践活动,为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提供了具体路径。一系列政策文件都提出要五育并举、协同育人、融合育人,在整体上回答了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时代命题。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的内涵是什么,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的逻辑理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劳动教育和美育深度有机融合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一直贯穿着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始终。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美,我们既不能将劳动教育囿于体力劳动和动手能力的提升1,也不能602022.02General No.549陷入传统劳动教育形态的回归和简单生产劳动的机械重复,要高度认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育人价值,理清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辩证关系,在劳动教育中合规律性与

4、合目的性地融入美育2。职业院校在遵循劳动教育与美育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将技能性的劳动教育融入普适性的美育,将封闭性的劳动教育融入开放性的美育,将体系性的劳动教育融入离散性的美育,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路径,增强职业教育外部育人环境的适应性和内部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内涵特点劳动教育和美育作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途径,既是五育中独立的一环,又紧密联系并互相渗透。劳动美是美的集中反映,它更具象、更有感染力,职业院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职教治理|劳动之美、劳动者之美、劳动产品之美,唤醒学生用美的标准来塑造心灵和规范行

5、为的意识。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在于美育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更高的价值标准,而劳动教育则为美育提供载体,让学生通过劳动感受劳动创造美、劳动动作美和劳动产品美,在劳动中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实现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逐渐从劳动与教育的简单结合过渡到人机协同、智能劳动等新的劳动形态,坚持“劳力先劳心,劳力劳心合一”的理念,逐渐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劳动内容、方式和形态深刻变革的劳动课程体系。第二,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在传统劳动手段逐渐被智能化和自动化取代的当下,过度膨胀的技术理性和逐渐消失的价值理

6、性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传统的劳动教育更突出劳动技能传授的技术理性,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则强调劳动意识、劳动思维、劳动精神、劳动审美等价值观层面的价值理性,主张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体验美,以实现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第三,劳动审美和劳动意志的统一。劳动教育并非单纯强调在劳动中磨练意志,而应从劳动意志磨练与提升、劳动审美鉴赏与应用等维度对劳动育人进行顶层设计。职业院校将审美和立美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劳动审美素养提升与劳动意志磨练的有机融合。美育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弥散性,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提出审美教3育“中介论”。美育包含“审

7、美”和“立美”两个象、文化意境等育人环境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价值基础。第二,审美和立美相统一。美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美育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审美体验中提高欣赏美的水平,在劳动中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审美和立美的统一。第三,欣赏美和创造美相统一。美育要具备创造美和欣赏美这两个环节,并且只有这两个环节紧密结合的美育活动才是完整的。学生按照工匠精神的审美方式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实现从学会欣赏工匠精神的美到创造工匠精神的美的飞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前提下,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

8、育人可以跳出传统学校的学科体系藩篱,迈向更包容、更广阔的育人空间。劳动教育和美育在学科地位和基本任务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性素养,二者在以下三点存在一致性。第一,育人观念一致。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可见劳动最美丽是劳动教育的育人维度之一,立美是美育的维度之一,因此在育人观念上存在一致性。第二,育人目标协同。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可以说,育美是劳动教育的目的之一,与美育的育人目标吻合。第三,育人方式融通。劳动教育强调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

9、活,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作品,可见,劳动教育和美育在育人方式上是融通的。劳动之美、劳动者之美、劳动产品之美是美育和劳动教育共同的育人资源,可以说,美育作为劳动和育人的中介,劳动教育让育人落地,美育则让育人上天,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4。虽然两者在育人方式和任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General No.5492022.0261基本的育人维度,审美是人作为主体感受美的过程,立美是人作为客体创造美的过程,两者统一于美育的实践。新时代的美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美育不能用抽象的说教和理论知识传授等方式育人,而应通过人物形|职教治理|异,呈现出不同的教育形态,但二者在育人观念和目标

10、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价值表现美的规律诞生于具体的劳动实践,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5,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劳动,没有实践活动支撑的美育不是“活的”美育,忽视美育的劳动也不可能是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人在劳动中获得美的体验和认知,逐渐提升自身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形成美的判断标准,劳动教育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劳动技能培养,第二层次是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后者对应的便是美育的核心立美教育。(一)劳动教育是美育落地落细的关键1.劳动教育推介美育育人成果。劳动美学和生活美学都主张把劳动和实践渗透到美育中,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劳动创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立美能

11、力,将美育渗透在劳动的每一个角落。劳动创造了美,只有劳动才能感受创造的产品造型美,只有走出课堂才能接触自然风景美,也只有劳动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劳动让学生体验快乐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和价值感,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价值观,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通过劳动成果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评价美的能力,还能为学生接触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提供路径,从而为推进职业院校的美育工作提供理论和价值基础。2.劳动教育推动美育融合发展。生活中的美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教育的过程是创造美、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劳动教

12、育渗透美育6。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有一个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融合的育人体系,美育既可以将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劳动中实现,又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树立622022.02General No.549“劳动者最美丽”的价值观。劳动教育既能通过劳动和实践磨练学生埋头苦干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与劳动审美提高相结合,这也是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3.劳动教育推进美育落地生根。劳动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发现美好事物、欣赏美丽作品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从而提升学生对美的辨别力。作为美育的路径之一,劳动既可以舒展身心、传承

13、劳动精神,又可以通过劳动将发现美和追求美的理念根植在学生内心深处。美育与劳动教育在内涵上的互补,既可以消解仅将劳动视为磨练意志的工具偏见,让职业院校从美育的视角和五育并举的高度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实现美育引领劳动教育开启劳动教育 2.0 时代,又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让美育课程化、实践化,还可以通过劳动教育推进美育在职业院校中落地生根,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二)美育是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钥匙美育是职业院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明确美育的本质和内涵,发现美育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可以在劳动实践中激发、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立美能力。美育可以有效催生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

14、结成更广泛的社会关系,为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提供价值基础。1.美育为劳动教育提供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人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7。对美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人通过劳动展现美的劳动、创造美的产品,获得美的享受、生成美的感觉、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实现劳动和美的有机结合。劳动可以让人产生其他动物不具备的审美能力,包括劳动|职教治理|价值观和劳动审美观,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美好事物的动力。学生会为再次获得更高层次美的体验和劳动体验,根据劳动中积累的审美经验,遵循劳动

15、的客观规律,投入更多的天赋和才能进行更复杂的美的生产活动,在这一个过程中又不断催生更为广泛的审美需求,进而在需求不断被满足和催生的过程中实现了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2.美育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关系。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逐渐走向大国工匠的重要基础,表现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其内核是求真尚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开展劳动时一定会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需要通过合作在一定的范围内结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完成美的生产。美的劳动成果凝结着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体验,劳动的美学性和审美价值来源于学生的自由创造,学生自由劳动的过程与8成果呈现出美的形态,让学生获得“自由

16、的感受”。9育的最终指向是“人人有适当之行为”,通过审美情感的培养间接地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劳动教育提供价值指向,遵循美的规律的劳动教育可以有效防止异化劳动,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逻辑理路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美育存在课程、管理、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活动轻日常等问题。劳动教育和美育作为人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可以把美育理论和劳动实践、感性审美和理性思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让学校育人工作从“劳动教育”上升为“劳动美育”,从局部创新走向顶层设计,从“劳美互育”走向“劳美融合”

17、。(一)关联逻辑:从“劳动教育”到“劳动美育”受康德哲学的影响,美育的精英化倾向让职业院校的美育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审美”维度的育人层面,可以说,职业院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让美育走向日常生活的层面,劳动教育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语境下的审美教育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指出“动物:只会按照它所属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10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美和劳动者随着学生对审美标准的逐渐提高,需要学生结成更复杂、更稳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在更高层次审美标准的驱动下进行更复杂的美的劳动。因此,在美育的推动下,学生以美的标准构建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美的劳动,将劳动教育、

18、社会关系和美育三者之间串联成一个隐性的劳动教育育人点。3.美育为劳动教育提供更高标准的价值指向。劳动教育开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可避免地会提出构建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用美的标准去引导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劳动创造和劳动审美,进而提升学生开展劳动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可以感知客观存在的美,在进行劳动前会对劳动有一定的预期,为了创造出符合预期的产品,学生在劳动中遵循美的规律,根据自己创造产品的能力,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抵达更高层面的劳动,在创造美的产品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为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的劳动教育提供可能。美审美统一于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基于劳动与美的内在联系,劳动美育也就应运而生。

19、劳动教育和劳动美育的内在关联逻辑,也是基于劳动教育需要审美教育,美育的实施需要劳动这一载体的现实需要。因此,劳动是创造美的过程,将美育纳入劳动教育,让劳动者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也能实现自身美的塑造。(二)育人逻辑:从“局部创新”到“顶层设计”大多数职业院校往往将劳动教育和美育放在学校育人工作的末位,并未制定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专职教师、学分、课时、考核等教General No.5492022.0263|职教治理|学安排,导致劳动教育和美育缺乏顶层设计,停留在局部活动创新、末端创新阶段。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顶层设计文件,各职业院校也逐渐开始围

20、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理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育人逻辑体系,系统规划劳动教育体系,以全面性、针对性为目标科学地设计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与评价机制。可以说,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育人工作已经开始从“局部创新”向顶层设计迈进,但职业院校依然要处理好“自下而上”的局部创新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落实并抓好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关键育人环节,有效建立起学校牵头、部门联合、教师协同自上而下的长效育人机制。(三)融合逻辑: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目前,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美育尚停留在日常活动、公益活动等泛化的形式化层面和简单的综合性课程等浅化的工具性层面,过度关注劳动本

21、身的技术理性而不关注美育的价值理性,让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育人成为空谈。劳动教育的“工具性”和美育的“依附性”是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融合点,职业院校应将劳动教育融入美育,让美育从精英化的传统理念走向劳动美育生活化的实践,实现从“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转变。劳动教育与美育的融合育人为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这既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实践路径,也为丰富劳动教育、提升美育的育人效果开拓了思路。基于此,职业院校要走出劳动美育或美育的单向性,实现“劳美分离”到“劳美融合”的融合逻辑。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当前,职业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和美育时

22、尚存在重视不够、开展不力、保障不足、评价不佳等问题,落实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关键是基于学生的身心642022.02General No.549发展规律构建科学有效的有机融合育人体系。“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助推育人路径共通,“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助力育人目标共融,“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可以推动育人过程共生。(一)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助推育人路径共通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和美育应以系统化的实践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操和美育素养。劳动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和第三课堂实现育人目标,而美育是一种感性的育人活动,单纯的理论课程和美育活动无法实现美育的育

23、人目标,必须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和审美体验中发现美、欣赏美和感知美,因此,职业院校应开展与动手和体验相关的探究式、项目化、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和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在劳动中欣赏和感悟美,进而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系统化”实践活动是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最优育人路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也是助推劳动教育和美育路径共通的最佳路径。“系统化”的育人理念能够科学地指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育人实践活动的开展,站在融合育人、全程育人的高度,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用美育引领劳动实践的方向,发挥实践活动育人的独特功能

24、,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体会、认识劳动美,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美育标准。因此,职业院校应全面统筹设计实践活动,构建起“系统化设计+项目化开展+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活动育人路径,以此来助推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育人路径共通。(二)以“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课程是职业院校推进美育和劳动教育落地的桥梁,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其逻辑起点是育|职教治理|人目标,也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职业院校一般会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来确立学校的课程体系,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职业院校不应以单纯的生产劳动代替劳动教育课程,也不能将

25、单纯的审美体验和活动凌驾于课程之上,应让劳动教育和美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不应独立于原有课程体系之外,应在原有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和美育理念,或将劳动教育和美育作为载体,构建“立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基于学校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和育人路径,职业院校可通过双向互动确立劳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11。职业院校应在确立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和美育的相关主题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以劳为美的热情,在遵循职业教育运行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层次性、梯次性、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2,最终将劳动教育和美育融合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立体

26、化”课程体系助力育人目标共融,意味着劳动教育和美育在相应系列课程的支撑下,通过“立体化”课程体系这一中介将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育人目标落实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也必将从学校的育人目标重构开始,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总目标,重构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高度来解构和重构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非智力因素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循着“美育之美、劳动之美、劳美与共”的路径,逐步构建涵盖“理论+实习+实践+项目”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三)以“科学性”的评价方案助成育人过程共生劳动实践和美育评价应伴随活动的开展而交替并层层深入,包含但不限

27、于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活动过程评价及活动效果评价等维度,并尝试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助成劳动教育和美育育人过程共生。职业院校应改变以往以选拔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性评价为主转变,改变劳动教育和美育“形在而神不在”的现状,用育人的过程性、发展性、增值性的评价替代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将学生前置的发展条件及后期增值空间纳入到评价方案之中,考查学生进校到毕业这一过程中劳动教育和美育的发展、提升及改善情况,形成发展性与过程性为主的多元增值性评价模式。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评价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理念,将劳动教育和美育评价结果记

28、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就业、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一,按照“立体化”课程体系和“系统化”实践活动的要求,建立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的动态化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课程标准实施监控体系。职业院校应将劳动教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教育实践和美育实践活动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从而改变劳动教育和美育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第二,搭建科学规范、可信度高、操作性强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和美育的课程与活动标准实施评价指标,统筹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兼顾自评与他评,力求以评促改。第三,构建以劳动获得感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评价维度。从本质上来说,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是一种劳动价值观和审美价值判断

29、的过程,职业院校要立足劳动教育和美育的主体,将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劳动获得感和审美能力上,而以获得感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评价要涵盖学生的思想观念、课程质量、活动组织和效果提升四个方面,应充分利用以观察为基础的观察评价法、以访谈为基础的访谈评价法和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 360 度评价。General No.5492022.0265|职教治理|参考文献:1 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20 10102-113.():2 杨晓慧,黄君录.高职院校劳动美育体系构建:目标、重点与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3270-74.():3 席勒.美育书简 M.徐恒

30、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6-127.4 陈理宣.论知识教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及其整合 J.教育学术月刊,2017 316-21,78.():5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6 余文森,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 J.全球教育展望,2020 1092-101.():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斯恩格斯文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09.8 章斌.劳动美学引论 J.学术界,1989 276-80.():9 张宁娟,曾妮,何蕊.新时代德育发展六大热点及实践反思 J.教学与

31、管理,2020 3639-42.():10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97.11 范涌峰.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现实样态与逻辑路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0 2428-35.():12 羌毅.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新要求、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J.职业技术教育,2021 425-29.():责任编辑 秦 涛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Vocational CollegesWANG QingchaoAbstract:Labor edu

32、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They have the same concept ofeducation,coordinate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ethods.They follow the related logic fromlabor education to labor aesthetic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logic from local innovation to top-leve

33、l design,and the integration logic from labor beauty separation to labor beauty integ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promote the common path of education with systematic practical activities,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objectives with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system,and promote the symbiosis of educational tasks withscientificity evaluation programmes.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labor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fusion education662022.02General No.54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