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考试说明第47页烛之武退秦师,完成下列练习。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同)C. 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 阙(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是对烛之武人物性格分析评价的一项是( )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不卑不亢,善于激将 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B. C. D.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
2、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4.翻译下列句子(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名句名篇默写。(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 , 。()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沁园春长沙(3)撑着油纸伞,独自 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的姑娘。 (4)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 , 。二、阅读考试说明第48页荆轲刺秦王,完成下列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
3、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 穷:穷尽。2.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B.范增说(shu,劝告,劝说)项羽曰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说给他听)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D.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3.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
4、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B .“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D .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4. 翻译下列句子。(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2)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5.名句名篇默写。(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2)那榆荫下的一潭, , 。揉碎在浮藻间, 。(3)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4) , ;,不带
5、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三、阅读鸿门宴,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拒绝)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音sh ,屡次,多次)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应该是“坐下”)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军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驻军,驻扎)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告辞)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讲究)2对下列加点的人称代词按所指代对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会其怒,不敢献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公为我献之
6、吾属今为之虏矣!A/ B/ C/ D/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刘邦处事机警,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 B. C. D.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C古代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鸿门宴
7、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秋毫无犯”就出自史记鸿门宴。5.翻译下面的句子。君安与项伯有故?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名句名篇默写。(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惨象, ;流言, 。()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四、阅读考试说明第50页兰亭集序,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
8、指水边)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
9、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 4.翻译下面的句子。(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 _。映带左右,引以为,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2)是日也,_,_。(3)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4)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岂不痛哉!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6),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7)桑之未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
10、矣,。(8)女也不爽,。士也罔极,。(9)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10)总角之宴,。,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风氓五、阅读考试说明第51页赤壁赋,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
1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2) ,羡长江之无穷。()明明如月, ? ,不可断绝。(4)月明星稀,何枝
12、可依?短歌行(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6)纵一苇之所如,。,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7)歌曰:“,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9),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竭,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六、阅读考试说明第52页游褒禅山记,完成下列练习。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 仆:倒 跌倒B.其文漫灭 漫:淹C.盖音谬也 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 胜:胜利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 则其好游者
13、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C.其孰能讥之乎(他们) 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你的) 3.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4.翻译下列句子。(1)尽吾志也而不
14、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池鱼思故渊。,守拙归园田。(2),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七、阅读考试说明第53页寡人之于国也,完成下列练习。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
15、粮食)2.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是亦走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道之始也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BCD3.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谨庠(xin
16、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名句填空(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3)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4) ,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李白蜀道难)(5)玉露凋伤枫树林, 。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6) ,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 。(杜甫咏怀古迹)八、背诵荀子劝学,完成下面的练习。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
17、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3.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国也 屈原至于江滨 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 B C D4.对上面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
18、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骐骥”、“驽马”两个比喻暗示了客观条件有好有坏,在作者看来,好的客观条件对于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名句填空(1)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 (3)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19、。(4)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逢何必曾相识。九、阅读考试说明第54页过秦论,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B北收要害之郡。C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水池,池塘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
20、 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5.翻译重点句子(1)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6.名句填空(1)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
21、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2)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3)“ ,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4)青,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劝学)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5)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6)积土成山, ;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劝学)十、阅读考试说明第56页师说,完成下列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是故:
22、因此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其皆出于此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鲜明地提出从师学习的主张。B选文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选文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选文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23、4.翻译下列句子(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名句填空(1)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劝学)(2)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劝学)(3)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劝学)(4)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十一、阅读考试说明第57页廉颇蔺相如列传,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固止之曰 固:坚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终于,最终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
24、项是( ) A以相如功大 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与会 不欲与廉颇争列 C且相如素贱人 且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隐车避匿,表现了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
25、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D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5.名句填空(1) , 、冷落清秋节。 ,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2)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 ,人道是, 。 乱石穿空,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 。 (苏轼定风波)(4)楚天千里清秋, 。 ,献愁供恨, 。落日楼头,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26、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十二、阅读考试说明第59页苏武传,完成下列练习。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3下面是对本课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
27、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选择,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虞常沦落匈奴,但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苏武的自杀举动,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因此赢得了敌国的敬意。D卫律使尽威吓、利诱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祟高气节。4翻译下列句子。(1)汉亦留之以相当。(2)见犯乃死,重负国。5.名句填空(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 ,有暗香盈袖。 ,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28、,最难将息。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4)满地黄花堆积, ,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十三、阅读张衡传,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句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毁:毁灭。2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29、D宁许以负秦曲3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B.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C.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D.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的文字详尽细致繁复,记述了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及其可预报地震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4.翻译下列句子(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
30、好交接欲人。(2)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5.名句填空(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 。(3)臣生当陨首, 。(4)乌鸟私情, 。(5) ,松菊犹存。(6)悦亲戚之情话,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十四、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下列练习。1. 各句中“之”字作结构助词“的”的是( ) A. 知来者之可追 B. 羡万物之得时 C. 悦亲戚之情话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问征夫以前路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将有事于
31、西畴3. 关于本文内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描述用以自抒志趣的文章,作者是陶渊明。B. 本文描绘的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知识分子形象。C. 五柳先生喜好喝酒,到亲朋好友家饮酒时总是大醉方休,并且醉后就向主人告辞。D. 由于五柳先生品行高洁,因而受到了黔娄妻子的赞赏,称他不因为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富贵而到处投机钻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5.名句填空(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
32、)问征夫以前路, 。(3)既窈窕以寻壑, 。 ,泉涓涓而始流。(4)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5)悦亲戚之情话, 。十五、阅读滕王阁序,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弥:满 B.臣之辛苦 辛苦:劳累C.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
33、相同的一组是( )A.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访风景于崇阿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C.今臣亡国贱俘 稚子候门 D.而彼且奚适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对本文解说有误的是( )A.本文在句式上多采用对偶、反问等,体现了骈体文的特点。B.本文用了大量典故。如:冯唐、李广、孟尝、阮籍等。C.本文叙写了宴会的盛况,抒发了人生如梦、壮志难酬的感慨。D.本文既有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也有作者对追求的坚定乐观。5.名句填空(1)潦水尽而寒潭清, 。俨骖騑于上路, ,(2)层峦耸翠, ; ,下临无地。(3)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4)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 ,声断衡阳之浦。 十六、阅读逍遥游,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鲲鹏展翅 莽莽沧沧食不果腹晦朔 B.乘奔驭风不翼而飞 胶柱鼓瑟 遨翔C.饮鸩止渴雀巢鸠占载舟覆舟芥蒂 D.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