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4月的复试的结束,今年的考研也算到一段落了,这一年,在论坛上得到了很多的资料和信息,也有很多的朋友们在帮助我解答疑惑。我已经顺利考上了,所以,留下自己的复习经验以供11年研友们参考。 本人即将毕业于一所三本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今年跨专业一志愿报考的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的教育学原理专业。 政治66 英语66 专业217 总分349 拿到的是一等入学奖学金 对于政治和英语 我想我没什么发言权的,政治,我裸考。(大家应该都知道今年的政治题目很活,不是背的多能拿高分的) 英语呢,自认为本专业,也没复习(考试时候有点懵,稀里糊涂的考了66,估分当时只有55,重庆改卷有点水) 着重说下专
2、业课的复习吧.(我是男生,记忆力不是太好) 我们的专业课300分,共分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以及教育研究方法(30)还有道选做题 下面对各门课的复习做下介绍:(以下出现书名,不要说我是托的啊) 1. 中外教育史 这两门课应该是教育学统考中内容最多的部分了,但是考查的重点相对突出,大题基本都在几个重要的章节出来,例如杨贤江“全人生指导”,赫尔巴特的形式教学理论。这两个可以说是所有考生的必背点了吧,各大出版社的模拟题也都有所涉及。所以,对于后来人的复习建议是,历史是一条线,中国的就按朝代来,外国就按国家来,重要的思想家的思想像春秋诸子,朱熹,还
3、有近代那几位,夸美纽斯,卢梭,杜威,一定要记熟(可不要含糊,免得考试遇到就会这丢一句那丢一句的,丢分可惜啊),一些重要的制度,如学制,科举,书院等等。 本门课推荐教材: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ps. 教育史部分我没有看教材,直接看的解析,其实我也就是看过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因为实验案例很多便于理解 本门课推荐解析:厦门大学出版社(就是那个红皮的,聚英出的),这本书教育史部分非常详细,不想看书的可以对照此解析做笔记,抄也行,等到了冲刺阶段你就会发现,你自己手写出来的,要比你抱着厚厚的教材要好记很多的哦。 2.教育学原理 一门课100分,可见其重要程度。建议看一下十二所师范类大学主编的
4、那本书,先大概的熟悉一下。对于这门课的复习,同学们应该要准确的记忆一些核心词语的概念,如教育目的,教学模式,泰勒原理等等。教育与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是每年必考题,这两章内容不多,易于复习。 最重点就要数 7 8 9三章了,搞清楚各种诸如教学组织形式啊,教学模式啊,德育模式啊,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门课推荐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很薄的那本,这本书对教育学原理部分的知识点解释的非常清晰,而且便于记忆。(我记得我的高教的解析就教育学原理给我翻烂了,其他都很新哦)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这门课我开始买的是袁振国的那本,可是发现里面内容过于繁杂,和大纲吻合度不大,所以也就没有看了,听有的同学说裴睇娜的那
5、本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不错 此门课可以说是我花费时间最少,收效比较大的一门课了,因为08 09 连续考了两年实验研究(非常好得分),其实研究方法的重点也就在这里,今年虽然没有直接出实验研究,但是仍然没有离开,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我答的仍然是实验研究。4年的统考在这门课看来,无疑例外全部考查重点内容,所遇大家对照大纲,记忆重点章节。对于实验方法呢,可以找找相关案例,便于理解。ps.需要注意的是,10年的真题中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题,着实让人有点猝不及防,而且这些题都很怪,有的只有蒙啦。 本门课推荐解析:高教版 4.教育心理学 注重理解很重要,陈琦那本书上案例很多,也很有趣,比较易于理解,不理解
6、的可以上坛子来问(会有很多热心人嗒) 我没有选作教育心理学的论述题,因为我抽象思维比较弱,整合不好答案我也没什么经验在这门课,希望有人可以给予补充 另外对于一些热门的问题做下解答: 号称100%命中的教育学点对点习题集,是否真的很神,我买过这本书,有选择题(真的好,能检测出自己的水平),当后面就不敢说了,大题目就满满的是大纲解析的整合版,这样的书(我也能出,我也能100%命中)不过这书也挺不错的集各大解析优势于一体啦,价钱很贵,而且就网上就一家有卖 呵呵,其实09 10 11 变化都不是很大。qq:13 大家可以找学长去借点去年的解析来看,至少思路清晰点,不会天天扎在那枯燥的教材中。(当然,如
7、果你是要考非常好的学校,像北师大,华东师大,北大,浙大。你可一定认真得看咯。 呵呵 最后祝福11年的考生们金榜提名) 377分,是一个我没有想到过的分数,也是让我稍有不安的分数。8个月的坚持(从5月1日开始的),8个月的思考,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奋斗的精彩,同时也让我的生命有了真爱的甜蜜。337分,是My girl的分数,知道分数的那一刻,她哭了,哭得很伤心,为的是我的成功,为的是我们的经历,为的是她的“失败”。失败,从何谈起呢?337,从2007 年的教育学综合的分数来看,并不是低分。但是为什么我和她看一样的书(我们都是共用书籍),几乎天天在一起讨论些并不太懂的教育学大纲知识点,偶尔背诵一些教育
8、常识和基础理论,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过去的。她的六级都过了,而我四级考了5次,仍然连60分的边都没贴上,因此她看政治和教育学的时间显然就比我多得多,她每年可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呀!结果,她的教育综合才考了204分,一个很普通的分数,不怎么看书都能考到的分数,而我却考了248,一个让我们都不敢想的分数。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基本上就是一个教育学综合如何得到高分的问题。因为我和她太熟悉,我太熟悉她的答题,1月 20日考完教育学综合,我和她高兴地徒步走完了半个大理城,一直都在谈早上我们的答题内容,几乎每个题(选择和主观题),我们都和对方说了自己的答题方式和思路(当时有点炫耀的意思)
9、,现在想来,那些谈话似乎就是为现在这篇心得而准备的。说了这么多,也应该谈点对大家有用的,也请大家耐心且认真的看下去,因为,这些并不只是我的感受,更多的是我和My girl的共同感受,她是强者,我是强者的跟班。我先简要点介绍下我的情况,以便大家能有个对照以判断自己的情况。 一、找准自己的位置(为什么用这样一个标题,一是不想写得像求职简历,第二是写的这些内容目的是想让大家有个参照,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起点判断) 我是专升本(云南省统一的考试、全日制)上的本科,英语基础奇差,最让我遗憾的事是四级考了5次都没能过(最高370分)。进入xx师院,我的目标只有考研,为父母,为自己,为理想,为生活得有意义。所以
10、,我必须奋起直追。大学英语四级没过考上研的比比皆是,但是四级没过考上研加上短时间内英语有质的提升的却不多(呵呵,这点我是可以引以为豪的)。教育学,是考教育专业的重中之重,毕竟占据了五分之三的“江山”,可以这样说,考教育专业上好的学校,教育学综合考不好,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方法和选择书籍很重要。我本科只学过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心理学的皮毛,中外教育史和教育科研方法没学过,大家也都知道,本科时上的这些课程几乎都是混日子的,考完试后就全丢了。我上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专业也是毕业就失业的那种,所处的环境更是糟糕,说了很多人都不会相信的,大四上学期的课一个星期是28节,还加上班会(每星期一次,跑1公里多的路)
11、、活动课,几乎每天都有六节以上的课时(10月份要起得很早跑早操,到了12 月分又去弄开题报告,哭?有作用吗?)。很多时候,我和My girl是含着眼泪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或图书馆的,看着其他同学的眼光与蔑视,看着老师的傲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要考上,一定。时间呀!你杂就那么不经用呢?杂就这样的轻易流逝呢?我曾对我的导师(不是班主任)笑言,我和My girl是整个xx师院考研最难的,她无奈地笑着说,那你们就创造奇迹吧! 好吧!我们就创造奇迹吧!你还会没有信心吗?还会再去浪费那宝贵的时间吗?还会整天无所事事的在网上乱逛吗?请您珍惜您现在所拥有的时间,因为,你必须为其奋斗一生。 二、考教育学综合的
12、若干问题 (一)考试的科目:英语(100分) 政治(100分) 教育学综合(300分) 英语:传统的阅读理解就占据了40,大小作文30,没有听力,剩下的自己想吧! 政治:考完后每个人都认为不难(简单),得分却每个人都不太高,想轻视?自己想吧! 教育学综合:这一门课是2007年开始统考的,相比以前更具公平,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也为跨专业的人指明了方向。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100分)、教育心理学(40分)、教育科研方法(30分),还有30分的题是选做题,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必选一道作答。看的参考书目一般网上都能找到,在这就不累述了。 300分的科目,抓住
13、了,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 (二)跨专业与本专业考试的问题 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特别是徘徊在教育专业门口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本科专业与考研的这个专业相去甚远,在复习的时候比起这个专业的难度大,处于劣势。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象,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假问题而已)。原因有三,一是教育学的相关专业(比如说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育原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等等)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是没有的。其次是即使是本专业的人(有很多师范院校都开设教育学原理课和教育心理学或心理学),在对教育学这个学科没有整体的认识的时候,他在教育学综合考试中是没有优势可言的,要对教育学这个学科有一定的认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照我的经历看,至
14、少需要每天都看教育学书籍3个小时以上,用半年的时间才能入门,很像练习毛笔书法),大家在想一下自己上本科时的状态就明白一个教育相关专业的人的专业水平了(结合本校情况就能说明问题)。至于你要说他在耳熏目染中据有了一定的专业功底,那么我要说的是,即使这个命题成立,那么他所拥有的耳熏目染也仅仅是知道杜威的名字而不知道杜威的人(期末考试,大家心知肚明),换句话说,你只用花一分钟看到杜威是一个提出教育即生活这个命题的人就和他达到了同一个水平。呵呵,你还担心吗?其三,考研并不是只考一门科目。这很好理解,教育,历史,心理学都是统考,一共才需要考3门,比起考其他的专业,少了一门课程,这就容易复习(英语?我都考5
15、7,你们还怕吗?方法在后文详细谈,望能认真体会)。并且,全国统考,相对公平,你想报考哪个学校,就可以报哪个,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凭实力说话。 (三)复试线问题(知道的就没必要看了) 教育学的复试线都不是很高,因为统考大综合,对于个人的教育理论能力要求更高了。 考研要求单科要上线,总分也要上线,现在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国家定最低分数线,只有上了最低分数线才有“可能”被通知复试,全国分为三个不同分数线的地区(通常成为ABC区),如云南就属于C区,原因是地区的教育水平差异,北京就属于A区,分数通常会比B区多5分,比C区多10.(限于教育学)。自主划线的高校就不受国家线的限制,如北京大学等。 2007年
16、教育学总分国家线,A区是305 B区是300 C区是295 北京大学(自主划线)的复试线是最高的,340分。08年的也是340。 因为08年国家线还没出来,不过估计复试线应该和07的差不多,08的教育综合试题比07的难些。 如果下定决心要考,复试线不是现在要考虑的。 (四)考教育专业的参考书和辅导班问题 参考书目一般都没有列出来,但是在网上一般都能够找到。如袁正国的当代教育学和十二所师范院校联合编的教育学基础(强烈推荐这两本)。我先说我用的书,我和My girl六月初在以前考过研的师姐那买了一套,没有教育心理学,全部半价90块钱买了五本,其中两本教育学原理(上面的这两本),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
17、编)、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主编)各一本(这两本书都很厚,看了前面,大部分都没看)以及一本教育科研方法(直接没看,My GF看了,科研我是到了11月份才看了大纲版的)。后来到了7月中旬,我用邮寄的方式买了的教育学宝典和题典(题典晚些才拿到),买全套送两套题(到1月份才能收到,这是狠下心来买全套的原因),价格稍微有些贵(好像是250元含邮寄),但在当时,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唯一一套和大纲吻合的书(其实北师大和华东在07年的时候就出了大纲解析,只是我所在的地方偏僻,消息闭塞),在打听了07年买过书的人后(有些人留了QQ或电话,直接打电话问的买过书的人,毕竟200多块钱,对于我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就
18、非常小心,对于书的质量,也抱着怀疑的心态,我问他们的时候就很详细),后来还是买了,书是假期的时候到的,还让一个研究生给我多寄了一个EMS(QQ上聊熟了的),就这样寄了两本过来,我又退寄回去一本,很不好意思的,当时就觉得自己很笨,特快到了也不去看看,老是说对他们(的)说自己没收到,又麻烦他私人给我寄了EMS。很感动! 说实话,当有一本大纲解析放到你面前,你自然不会再去看教科书了。的书知识点很到位,和北师大的大纲解析比起来,很多地方我还是选择了的知识点(容易理解和说清楚问题,他们选择的知识点很不错,当然有些我也选择了北师大的),这点是我买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也算物有所值了(哎,价格仍然贵了些,还有些
19、错字),北师大的也贵呀(50多吧)!统考,就这样,先敲你一笔再说啦! 6月底买了5本教科书,7月中旬买了的教育宝典,9月底到了的题典,10月中下旬找人复印了北师大的大纲解析,偶尔看到点华东和高教的大纲解析。但你看到很多的书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总是觉得自己手里的书不好(所以才复印的北师大的),我还是下定决心,好好看一本(的),以北师大的做参考,其他的一概不看,总算稳下来看自己的(这是成功的关键)。题?就一本题典(后来看到肖川编的,和的有很多一样的,试想,在07的时候出的题典,肖川08出的题,哎!搞不懂现在的事情。)对了,我还复印了好几本书后面的模拟题(几套模拟题上一样的题就是重点题,但
20、08考的,模拟题上一题都没有,运气很差呀!) 还是那句话,有了书,有了理想,有了激情,就行动起来吧!放弃该放弃的,找到属于自己的。 建议书的配置:(前几天我看了华东的书和高教的,华东的字小内容多,很多觉得很烦,一看就明白的反而让它写得看不懂,这是这本书我不喜欢的,相反北师大的又精简,有些又看不懂,高教的一般,中庸呀!的就是我错字多,价格贵了点,它把那些重点用线划出来,这点很有用,能很快抓中核心,或许我的高分很多源于此,还有就是有些知识点通俗易懂,特别是教育心理学,以后大家看了教育心理学就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说。还有一点,就是北师大的那本有个很大的优点,它把那种重点的章节著名了,或许是有点吧!按
21、08的试卷,重点?还能抓住吗?唯有全面出击呀!) 我的配置:宝典+北师大大纲解析+题典+若干模拟题+考试大纲+还有些教科书辅助 推荐配置: 1、宝典+北师大大纲解析+一些题+两本教育学原理的书(教育史不用买了,或全部到图书馆借,教育科研方法和教育心理学要有人讲解就很容易懂,科研方法要融会贯通) 2、华东师大的大纲解析+北师大的+全套教科书+一些题(和方案一相比,没有上面的容易找到重点,这是对不熟悉这个专业人的死穴,所以在复习上要下更大的功夫) 3、无论选取什么,只有坚持与思考(很重要,比任何配置都重要)才是出路。 至于辅导班,教育学辅导还没有发展壮大(比起政治和英语),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北京
22、的是起步较早的,我是没上过(主要资金问题),有人说他们讲教育原理的老师太垃圾,其他的比较不错,不知道今年有没什么改进(在北京,资源丰富,应该有前途)。其他的辅导班好像也有,见到过,好像没有的信息多,也记不起了,反正要上辅导班的话就要多打听,特别是师资(钱到不是问题,老师很关键)。建议:经济条件还可以,决心要上研或名校的,报个班很有必要,它能带着你走(没机会偷懒),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也能迅速理解,并且或许还能得到些看书不能看到的提示(有时候胜负就在此)。个人认为,教育科研方法有老师讲,比较容易整体把握(我听了我们系的一个老师的课,呵呵,加上自己的思考,很容易的)。 三、政治、英语、教育学综合复
23、习全攻略(想考高分,除了坚持与思考,还有很多细节和技巧需要认识,这对于应试,很有效果,望能细心体会,认真备考,要么不考,要考就要考出自我,真正的看看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整天呆在寝室,你永远看不到碧空万里,晴天霹雳) (一)政治和英语的复习(前提是每天都要看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人就拿出点“人气”来) 为什么把这两门课放到一起来谈,因为他们很相似。总的来看,对这两门公共课,核心是:“真题”。很多人都知道英语要抓住真题,但很少有人知道政治也是要抓住真题。为什么?因为我在08年考政治的选择题的时候就像在做往年的真题,那种感觉很好(知识点都是一样的)。看真题不代表不看书,看真题的前提是要把大纲上的
24、点吃透的情况下。看上10遍真题都理解的话,政治考80分都不是很难(我才看了3遍),英语要及格自然也不在话下。 英语。最迟要在六月底把词汇看完(推荐郭崇兴的词汇书,你看了后就明白了,这是相当好的),词汇记不住没关系,只要你把词汇全部看过了(当然要用心的看),以后在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你都是见过的,你还担心吗?7月初就开始看真题(主要是40分的阅读),反反复复看,每个词都要知道,每句话都要能翻译,每篇文章都要熟悉,每个选项都要知道为什么错为什么对(相当重要,决定成败),要反复揣测出题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要弄清楚。推荐真题的书是,星火的有一本真题书很不错的,讲得很好,有些不行,要注意区别。实在不行,到
25、图书馆借上几本也行。在这里要注意,别只看一本真题,最好要看34本,这样你容易理解。接下来的作文要重点突破,我的就是作文的原因没上60。建议作文从10月就开始每天一篇的练,很好拿分的。模拟题的问题,做也行不做也行,如果做了,别在乎结果(千万别在乎)。到10中下旬,真题中的句词必须全部过关,以后就是分析、分析、分析还是分析,等待你的就是成功!无论的你英语水平是什么样子的。需要的是你的毅力和勤奋加上思考。 政治。说的东西很少。如果相信我,就别去什么辅导班,有时候我觉得政治的辅导班是浪费复习的时间(我参加的是启航的视屏班,很贵很垃圾。不过有个老师还是讲得很好的,只有一个。)政治到大纲出来的时候买本张剑
26、锋编的应试精华(很好的书,便宜,是我见过最好的政治辅导书,它把重点都给标好了),到后来的真题也买他编的,因为他就是篇大纲的一个编委,你可以去看看,这点我也很奇怪。政治先把马哲和政经理解了(有人说很难,你用心就很简单,反正没大家高中时候的数理化难。相比简单多了),其他的就没问题了,毛概最重要的是历史顺序,你弄清楚了,那书一看就全明白了,比方说第一次国内战争和第二次第三次是说些什么之类的,哪几年在做什么等等。看完书,就可以做真题了,做上2遍理解后,你再去做那些什么模拟题,你就会发现,基本都会了,不会做的就是垃圾题,做的价值都没有。做了些模拟后,到11月中旬你就可以专心的做真题,分析真题了。12月中
27、旬,看看那些考前的资料,准备大题,不用背,看了知道就可以了。因为原理你都理解了。当然,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想考高分就得付出。一种力量,一份执着,一杯浓茶,去图书馆吧!放飞你的理想,收获你的未来。政治高分,不是幻想。还记住一句话,轻视过后留下的只有失败与后悔! (二)教育学综合的复习与答题技巧 教育学综合的试卷构成:(共300分) 单项选择:45题(2分一个) 辨析题:3题(10分一题) 简答题:6个(15分一题) 论述题:3个(30分一题) 教育学的复习,在上文中已经谈到一部分。在这里,或作为补充,或作为浓缩,我说过,为什么My girl和我的只是差不多,考下来的分数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一
28、个值得说的话题,因为有参照,才有比较切实的感受,也才能找到一些获得好的分数的技巧和方法。可以这样说,My girl也承认,她和我的分数差距,20分是由于我们的答题顺序造成的。那天我们说好的,我们进去先把教科研的两个简答30分先做了(我们几乎背完了所以模拟题上的教科研的题,按2007年的情况,应该会在那些范围内,可是08年,我所做的所有题中,几乎一个都没有,一切都是陌生而又有点熟悉的,认为是重点的一点都没有),然后看分答题。结果她在看到没有一个背过的题的时候,便从辨析题开始(3个辨析题,一个10分),辨析题她就花了30分钟,那么大的题量呀!可想而知,后面的时间被占用了。而我,最后做的辨析题,基本
29、上是3个题6分钟搞定。 先来谈如何复习的问题。这有三个基本的前提。一是有好书,二是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去看书,三是有看书思考的习惯。书的搭配前面已经谈过了,现在不再说,我买的书,虽然价格有点高,但是从现在来看,不后悔,因为毕竟我很多知识点都是用上面的,里面有个姓王的(他给我寄的EMS)也和我讲了很多关于教育学的情况(北京个所高校的07年录取情况),他人很好,如果有机会去北京的话,一定请他吃饭。我由衷地祝愿他们今年的课胜过去年(虽然我没上过),毕竟他们给我的帮助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错字问题就不敢恭维了,望改进。)其实,如果有我说的那三个基本前提,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以上,剩下的就是看书、考试等着
30、复试的问题了。复习,很多人喜欢押题,走捷径(或许有时候会获得成功),但是,教育学综合08年的情况是什么?那就是几乎所有认为是重点的,没考,反而是那些不经意的却考了,比方说,孔孟旬没出现,卢梭、赫尔巴特、杜威(07考)、斯宾塞等很多重要的都没出现,教育科研方法的所有题背了,一题没考,考了问卷的问题设计和一道运用的。07年的试题,大家看看,都是重点题,科研的也比较基础,要按07的出题方式,我会全部答出的。在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道德体谅模式(麦克菲尔的理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知识点,一扫而过的知识点,但是就是这样的的一个部分,考了15分。呵呵,你能去押题吗?押题,只有死路一条。08的真题中到处都充满
31、了这样的题。所以,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大纲上的一个点都不能放过,你都要能说来(不是背,而是熟悉)。我基本上是拿着大纲和的书走进考场的,题我也做,但没有My girl做得认真和多,我们经常是在一起(教室或亭子里)两个人互相讨论,图书管里默默的看(要把教育学中的理论和哲学联系起来,特别是哲学中的系统论)。 教育原理(多思考是核心,把教育学和马哲联系起来,因为我国的教育学原理是以马哲为知道的,多想多问):看一点教育哲学,推荐看杨兆山老师的(图书馆应该有)。其他的就容易了,只有反复的看,把一些基本的定义背熟。 中外教育史:除了反复看(大纲),还有其他方法吗?建议看点历史,理清楚历史的顺序,有助于教
32、育史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有些难理解,多做点题就能解决。在这里做题是捷径。如果你喜欢教育学,就认真的多看看教育心理学,其中有几个人物容易混淆,有些和教育学原理也有重复,因此,过度学习是解决一切学习矛盾的捷径,别无他法,假若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话。 教育科研方法:只有30分,有人认为很简单,其实,要融会贯通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部分没有科研经历,所以,听课是很好的途径,没有条件只有问和多看多思考。值得注意的是,一但你摸透了教科研,那么,它就是最容易的。反正,10月中旬你就必须把大纲上的知识点看完,然后就是把人、理论、教育史实分开用信签纸整理出来(我整理了四本,主要是北师大的指出的重点知识点以及一些认
33、为是重点的知识点),用图标的方式或图画都行,你认为怎么容易记忆就怎么记,对照大纲反复看,看到每个点都熟悉,有机会就到图书馆看些相关的知识,助于理解(我就是这样的,有不理解的就看资料室的书或问老师或和My girl讨论)。说到讨论,这是开阔思路的方法,很有用的。我说了这么多,说的最多的就是反复,要像考好教育学综合,这是必须的,可以这样说,考研,反复,熟悉大纲是必须的,要是你没有这样的毅力,你就不配考研。07和08的题等大纲出来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差距,以及自己的复习方式。你可以结合我说的,在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规划时间,坚持与思考。 12月底,大纲知识点应该过了5到6遍,这时应该有信心了。那就考虑
34、如何答好后面的答题,题量大,几乎进去就开始写,直到交卷时停笔,才能答完所有题,因此要有心理准备和答题的方案,时间不够时的该放弃那些题心里要有底,不能盲目。先说答题顺序,看分答题,25分钟内答完45道选择(速度与价值的结合),接着答简答(可以先把辨析的正误判断了,以免后面来不及),写字答题进入良好的状态后就可以选择答一个论述了,如果有感觉,论述先给它搞定,接着就又来把简答做完,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留10分钟左右飞快的答完辨析,交卷。在说答题的方式(很重要),根据我和My girl的讨论和分析,主要有三个得高分的原因,一是字数多(当然不能偏);二是用词老练(用词要有一种是教育学者的感觉,比如用这样的
35、字眼,麦克菲尔认为什么什么的,他认为什么不是什么等等,虽然他可能没这样说,但你用上了,就是高手);三是对题目要做全面的解答,比如有道简答题是这样的,进步教育衰落的原因,你不能只是去谈进步教育衰落的原因,原因在书上只有很短的几句话,因此,你要答进步教育是什么,如何兴起,兴起后如何,什么时候衰落,为什么衰落等。这样答就一定是高分了。还比如说有道教科研的题,是叫你用三种格式设计问卷中的问题和答案(排列式、是否式等),这道题你就不能只是把问题设计出来(这样不是考研),你一定要让批改卷纸的老师认为你是一个很精通科研的“专家”。你可以这样来答,先要答出问卷的优缺点、作用等(不用太多,必须要答),其次就到了
36、设计,既然是问题,就必然要有一个问题的背景即这问卷是关于什么的,一句话把问卷是做什么用的说清楚,一看就知道你是考过科研的了,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有一个背景,最好不要重复(或许这也是我考得高分的原因,My girl就没有我的详细)。呵呵,它要求我设计三个问题,我设计了4个,目的就是为了让改卷的老师看的,印象好了,后面的分还会底吗? 投机不可取,踏实是正道,如果你真想考研,你能有耐心看完我写下的这些心得,那么,我可以说,你已经接近成功了。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篇文章百分之百考上研的真相,其实讲的就是坚持,懒惰是本性,只有勤奋,把计划付之行动,那么,你终归是强者,任何人战胜不了的强者,放弃该放弃的,珍惜该珍
37、惜的,把别人漠视嘲讽的目光或言语化作一种永恒的动力,你在他们面前,永远只是强者王者,战神。我现在正在准备复试,考上研是我最大的心愿,考上了也只是起点,我会永远永远为自己奋斗,为家人奋斗,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奋斗,为支持我的朋友奋斗。父母在最难的时候的支持,My girl的真心帮助(一起患难、一起忍受痛楚),现实中的朋友(杨和徐)和网上朋友的真诚相助以及的王哥(好书,可惜错字避其光芒),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样,我和My girl都会倒在考研的路上,因为,我们太难。人生太难,所以我只有奋斗。 从一开始选择教育学,到一路走来的种种直至现在可以让身边的人看到很欣慰的结局,这个过程经历了太多,在备考这个漫
38、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徘徊,不确定,把自己推翻甚至把最初的想法都放弃了,可是某个一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最享受最满足的也就是初试之前的备考过程。 曾经有看到人说,考研人的生活怎么怎么万般凄苦?不堪忍受?可是,如不亲历,怎会懂得。身处这个过程,我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而我,只是把我的一些写了出来。经历考研这个过程,真真觉得最最重要的不是我选择哪个学校,选择哪个方向,而是要有一颗坚定的心,那样才能有足够坚定的信念朝着那个你所期待的方向前行此时此刻,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路,我想,应该好好问一下自己,为了什么?曾经未曾实现的梦想?因为还没做好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成长,所以选择逃离?还是想
39、要走在某个美丽的校园和最重要的人一起看最漂亮的风景?好像都可以,只要相信自己足够坚定。如果有一颗足够坚定的心,有着足够坚定的信念,相信比起其他人要少承受很多我不知道这个过程是不是有人足够魄力到一个人撑下来,可是知道我做不到,所以要谢谢周围朋友偶尔的一起分担。 如果选择了教育学,呵呵,意味着你选择了一个反反复复不断一遍又一遍的过程。天知道有人曾经面对着一堆那么多的内容记了忘忘了记不堪忍受时说过,这辈子打死我也不推荐人考教育学了,可是很庆幸我选对了。因为是统考,所以在初试之前比起考其他方向的同学要省了很多精力。因为是统考,所以范围足够广。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只有前辈推荐的书目,只有大纲和解析。 关
40、于我的复习,是英语专业跨考,但是对考研英语没任何概念,有的只是想当然那么多考试都过了,觉得考研英语也没有那么严重,然后就成了毫不犹豫的放在一边,或者说习惯性的被我忽视,然后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被10年的考研英语狠狠的甩了一耳光很挫败,一耳光甩的很惨,走出考场整个人就混乱了,好不甘心好悔,因为觉得专业课付出了那么多心血,可是还没考就因为这该死的英语让我觉得没有任何希望了可是认为做事情还是要善始善终,晚上很努力的平复了心情,然后翻了下专业课的笔记第二天很平静的把那张311的试卷给填完了。 考完也没有想法要去对任何答案,寒假一过,最后结果出来觉得好幸运,或者说是看到了奇迹那个英语没有让我愤然,在其
41、它人看来还是个蛮可以的分数,但是真的被教训的很惨,所以希望不要有人再因为自己的坏习惯而忽视某一科的学习,因为对待考研,你每个方面不能忽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还没验证自己的努力就以为看不到希望的感觉真的很不好这是个教训。 关于政治,从自己花在上面的时间,精力和最后的分数看,这是个性价比最好的科目从政治大纲出来有红宝书买,9月底-花了十天左右(每天下午3小时的样子)把它翻了一遍,稍微划了下,但是翻完之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而且我每天翻得很痛苦。一遍过完,那书就被我尘封了再等到有任汝芬序列一出来,已经10月份了,差不多就每天晚上没精力看专业课了拿出来翻下,但效率确实不怎么还老看着看着就走神因为白天记啊背
42、啊翻了一整天教育学,基本上复习政治也就是在专业课翻到要抓狂了才看下,没占用什么黄金时间任汝芬序列一二三四-序列一有理解性的看了两遍,是理解不是背啊!那么多反正是知道背不来,序列二就把上面的选择题做了一遍,觉得上面的选择题除了那些硬是该背的大部分还是靠理解性的做,错多了也没关系,序列三出来就快到11月底了,上面有时事政治和序列一上面的重要内容条理性的给你整了出来,但是比较简洁,不过还是对着序列一把那些觉得重要的东西都补充在上面了然后就不用管序列一了,就只用翻补充了的序列三,到考试之前有翻个两三遍,序列三上也有题,上面的选择题做的算比较认真,序列四出来的时候就一堆最后压题的资料都出来了,好多那种小
43、册子啊把要考的重要考点都列在上面的那种,随处可见,内容都差不多翻了觉得所谓的重点也就都包含在那些内容里面了。然后也买了两本,加序列四一起,序列四选择题做了一遍,大题看了一遍,看下怎么答然后那种小册子都翻了一遍,至少考到大题的时候有个印象,然后知道往哪方面写。选择题基本上每次做那些模拟,不管题目怎么样,反正可以保证有一个正确率或者是得分率就可以,比如说单选加多选总共50分,每次可以做到35+,后面的5道大题理解性的做,怎么也不会卡政治这一门上,何况本来给政治定的目标就不高 政治的复习就这个样子,也有同学报辅导班,因为不喜欢那种连续花好几天时间坐那里看视频然后给我把那些资料全部划一遍对待政治可能也
44、因为心态比较轻松,坐在考场答题本着有点印象全部往好了方面写,然后出来算是个性价比比较好的分数,虽然比起其他人可能分数也不高,可是觉得能有这个分数,很满意了。 关于教育学基础综合的复习,从7月份开始到考试之前,差不多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在复习专业课。7月份之前只是把中外教育史的两本教材翻了一遍,从正式开始复习,是一直把教育学原理,中教史,外教史当做重点在针对性的复习,教育心理学和研究方法导论是等到快12月份了才开始针对(但这两个部分之前也有看个两三遍),有用了三本大纲解析-一本09年华中师范的,两本10年,一本北师,一本厦大的算是属于比较贪多的那种人,但是每本都有很认真看了5遍以上,然后最后复习就是
45、以北师那本为主,把其它两本上面有的北师那本没有的都补充在上面了,因为等10年的大纲解析出来是10月了,在这之前用教材结合09年的大纲和华中那本解析复习,等你翻到很熟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每本解析上面都会有一些小的错误,所以要对着教材,从9月到10月,差不多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把教育学原理和中教史两个部分按照09年的大纲手抄了两本笔记等新的大纲解析出来华中那本翻到很烂了,然后又重新开始整北师这本,发现有些考点不是太详细,等把北师的翻了2遍左右,不经意在学校周边书店看到有10年厦大的解析,厚很多觉得很详细,然后又买了,但是后来发现小错误也很多两本一起看,不够详细的自己补,两本有不一样的参照华中那本。然后
46、从拿第一本解析开始复习,因为怕看的时候容易走神,所以每次都是拿着笔记本边背被抄,等到后来发现丢开笔翻书人就开始发虚等到快考试了,总结一下,会发现解析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上面的内容抄了不下于5遍,完完整整背了不知道多少遍,自己整理出来的大题也抄了两本,就很坦然地去考了,只能做到这样了我是用属于比较笨的那类方法,希望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掌握好,所以基本上是把大纲上所有的考点都在当重点记,因为直到你翻开试卷的那一刻你永远都不知道命题人会把哪个部分当做重点考,然后311教育学综合包括5个部分,等你从原理开始记,把原理记得滚瓜烂熟,再把接下来所有的都过一遍,内容太广范围太大拉的周期太长回过头来再看之前背的
47、原理部分,会发现好像又不是那么有印象了然后只能又从头开始,所以觉得选择教育学,痛苦的就是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不是没付出没用心,只是周期太长不是不去记,是记了忘忘了又只能记,有时候面对那些真的很要抓狂,一点都不夸张,那么长时间,生活真的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教育学,有时候纠结到够可以的时候会莫名的觉得生活好像都没有意义了,但是这个过程,好歹过来了就像前面讲的,专业课实在抓狂到不行,那就去看政治或者到图书馆找一些原理,中外教育史,心理学和导论的教材来翻,就当休息,会有不经意的发现比如,之前中教史网上推荐的都是孙培青的那本中国教育史然后有在图书馆借了诸惠芳那本简明中教史(题目不太记得了华东师范出的)再然后
48、就有发现基本上那三本大纲解析上中教史的内容都是以这两本为摹本综合的多有成就感啊呵呵! 差不多过程就是这个样子了,很庆幸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最后专业课有得到一个对得起辛苦付出的分数,这个过程教会了我什么叫做天道酬勤,同样让我懂得了要心怀感恩不要因为是跨专业而没有信心(ps:楼主今年专业15个人,只有一位同学本专业是学教育的,跨考大军很强大!) 相信,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朝着那个期待的方向所有所有,都可以的!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共勉的话“we need to aspire for something out of our reach.Otherwise,what is sky for? 没想到自己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写下自己的考研经历,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刹那,居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只是在心底漫漫浮起一点点幸福的感觉。 没想到第一年考研就能考上,没想到专业课能考这么多分,没想到真是有太多的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