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府城当年灯事盛郧县一中 邢方贵悄然间,已过“腊八”,那年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大小商场商店置办年货的人流已是涌涌;广场上、社区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文艺爱好者早已穿红着绿扭着跳着唱着,那鼓那锣那镲那芦笙二胡,应和着人们的欢歌劲舞,起劲地渲染播撒着年的气氛;有儿女在外地的,也企盼着,商量着这一年一度的新春团聚回首府城当年,这春节自然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除亲友团聚,相互拜年之外,最最倾动人心的,自然是万民翘首期盼的繁盛灯事。玩灯虽说是过年的大典,但这灯在三天年里并不动真格地玩。腊月廿八花灯“踩街”露个脸,过年也只首脑机关拜年献灯,顺街跑跑烘托个年的热闹气氛而已。一则人们要忙着城里乡里拜年,玩灯的
2、人也是人不是神,也要应酬三亲六党。所以,真正的花灯大赛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你不见街上那被爹扯着去乡下拜年的孩子,嘟着嘴要看灯,当爹的正虎着脸嚷:“啥看头?过节让你看个够!不下乡给你婆拜年,你妈能依?”东关武灯 威武雄壮新年没过几天,灯节就来了。城里人又忙着舂糯米面,找篾子扎灯,忙作一团。城外的三门茅窝渡口边船不空舱;菜园、杨溪铺、堰河的土路上人不断线乡下人进城卖点葱蒜菠菜,添置点纸烛香炮;城里人下乡接丈母、小姨子进城过节看灯。而城里城外彩排灯舞的鼓锣笙管声又此起彼伏地催促着人们迎元宵灯节的脚步当年府城的春节彩灯,若分大类,则有武灯、文灯、杂类之分。武灯文灯与府城的行业、地域相关。一般而言,西关商
3、业繁盛如烈火烹油,人也显得风流雅致,故以文灯见长,特别是凤凰灯名闻天下。东关与杨溪千亩平畴及东八乡相接,虽也有大型商店,但主要是农贸市场。麦子稻谷、扬杈簸萁、牛羊猪鸡、麦麸米糠、土盆瓦罐及柴炭类大多在此交易。而既要吃苦又要气力的油坊、粉坊、豆腐坊也大多集中于此。这些行业中,更蛰居着清末民国时期的武弁兵丁及平日不显山露水的武师。所以东关的花灯有些崇力尚武,那些武师则借威猛的龙灯、狮子一显身手。东关武灯所用的那些刀枪棍棒,样样都是当年战场拼杀的真家伙,看灯的人不敢拥挤趋前。为此,耍舞龙狮之前的“打场子”也与文灯大为不同。例如彩船“打场子”就是彩船九人随船走“跑风”碎步,绕场一周打开场地。武灯“打场
4、子”是一位武师手里甩动着用绳索吊着的两个炭火篓。那细铁丝编的炭火篓拳头大小,里面装满烧红的板炭。那武师绕场甩动,有时左盘右旋,看起来武师完全罩在火光之中;有时在头顶飞旋,似乎通红闪光的大火盘覆盖头顶。更惊人的是武师有时仰躺在地上两手舞动,身子也快速簸动旋转,只见地上火盘飞旋,不由人不快速闪开。忽然武师在舞动中倏地翻身,竟以单手支地撑起全身旋转,另一手仍飞速旋转着炭火篓,旋至支地的单手时,整个身子快速离地,让炭火篓绳索穿过!这是何等的体能,何等的绝技!每至此刻,全场就会掌声喝彩声如雷爆响。那些年以炭火篓“打场子”的,多是豆腐社的“张不开”平时衣衫脏兮兮的,嘴巴有点歪,蔫不拉几的,貌不惊人。可一到
5、灯节,他便成了全城人心目中的武林豪杰!东关武灯还有一个使人不敢逼近,强化龙狮威武的野招,那就是自制烟花。那烟花,绝不是今日冲向天空绽放五彩的烟花,而是以火药、硫磺拌以玻璃渣子、碎瓷片装填的烟花。这种烟花喷射力极强,散射面大。还有更野的是里面装填碎铁屑,燃烧时会喷射出刺眼的亮光喷溅到衣服上立马烧个洞,喷溅到身上庝痛钻心,当下烧出疤痕!郧阳人简称之“花”。 “花”一般装填在可手持的竹筒或牛角里,跑着追着龙灯狮子放。最可怕的是“砖头花”:把老称48斤的城墙砖中部掏空装填火药铁屑,前面留一小孔喷射。这种“花”装填量大,喷射更远,往往在龙狮翻腾高潮时抬出来放。如此威猛的“火力”,不由舞龙舞狮的人不疾跑快
6、舞,以避火花沾身。当然,这种玩法固然威猛孔武,却年年都有烟花爆炸伤人的。那年月,危险归危险,年年仍有人甘愿冒险制作烟花,城墙砖多的是,北大街炸药厂火药有的是,铁工厂炼铁喷溅的铁屑更多难得一年一乐啊!嘿,灯来了!单听那鼓锣震天撼地,三眼铳夺人心魄的爆响,人们就知道是东关的“武灯”过来了。只见那犄角冲天、怒目暴突的巨龙,在四面八方抛来的万千鞭炮轰鸣之中,龙首翻跃,龙身滚动,搅起漫天烟尘,此际只见巨龙旋飞盘舞在火光烟雾中,却看不清舞龙的人。而那助威的锣鼓,更如暴风骤雨般震响,加之千百人的呐喊、喝彩,使那龙的威猛,力的毕现,冲涨鼓突着每个人的血管,似乎个个得到“龙”的神力,欲张臂舒腿、随龙去搏击九天,
7、吞吐乾坤龙灯讲究威猛快捷,狮子灯则在威武中更重招式,而这正是东关灯的见长之处。你看那身披绿毛的狮子,在“啾啾啾啾啾”、“嘡嘡嘡嘡嘡”的巨钹重锣声中,或奋力昂首追逐绣球,或张开血盆大口向路人耀武扬威。每至十字路口或机关门首,那些身着练功服,头扎红巾的武术行家们则以四门锤、大关刀、双刀、单刀、三节棒、九节鞭一招一式地与那雄狮格斗翻腾,赢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建国之初的春节,更有舞狮者当街叠起两张八仙桌,“狮子”与武师就在八仙桌上下翻飞腾挪!西关文灯 雅致清新西关则为鄂西北水陆大商埠,经济繁荣,人也标致,灯也雅致。彩船花团锦簇,雍容华丽;“抬妆”则八戒耙尖站悟空,悟空棒端立着雉翎拂拂、双剑凛凛而又俊俏无
8、双的“白骨精”,仿佛天神临空;踩高跷的,或单跷磕地相互打斗,或双跷着地追逐。一个扮小丑的“崔疤子”技艺最高,踩着高跷前后飞跑着,手里一把丈许长的麻鞭子,时不时凌空扯响,那爆响震彻长空!踩高跷的走累了,就坐在街边屋檐上歇歇,这高跷该多高?西关真正名播天下的“文灯”是凤凰灯。你听,那笙管笛子喇叭的配乐时庄重时飘逸,时悠扬时高亢。人闻“凤乐”则皆屏声静气,翘首瞻望。只见四盏花盆灯、四盏祥云灯、一盏云托朝阳灯高悬半空,那美丽的凤头时而昂首鸣天,时而侧颈衔花。忽闻鞭炮声似受惊吓,立即振翅盘旋,那美妙的凤眼亦左顾右盼,煽动的双翅,五彩的长颈都随着凤头的回旋而张合、颤动,令人看得如醉如痴,错以为是神鸟来人间
9、撒播吉祥这凤凰灯制作得精美之至,两人掌控舞弄。前一人高擎凤头,或伸,或勾,或顾盼,或引颈昂首鸣天,或徐徐回旋瞻顾。而每一动,长长的凤颈上那千万条五色彩丝,都会随之或疾或许地颤动。这高手掌控的风头舞弄得真可谓出神入化。后一人掌控凤身,也极为机巧。原来凤身中安设有带动双翅的机关,由两条绦子带连通,系于支撑凤身的竹竿上。掌控凤身的人紧随前一人的动作或俯或仰,或前或后,且随着笙乐管弦音乐的变化,使凤翅或张或敛,徐徐煽动。两人配合得珠联璧合,十分默契。所以高手舞凤,只见美丽的凤凰盘旋飞舞在祥云鲜花间,随天界仙乐舒颈展翅,悠游天地间这玩灯、看灯也有讲究。龙要舞得圆,船要抖得匀净,郧阳“四六句”:“喜连天来
10、笑连那天那,一为宣传二拜呀年啦啊”要唱得正板,彩船后的“后摇婆”要摇得窈窕滑稽年轻的后生们可不管这些ABC,只顾去追逐龙狮,或比讲哪家坐船的姑娘长得排场。唯有老弱端凳搬椅倚门看看过路灯。姑娘媳妇则牵手扯衣相伴去撵彩船、蚌壳、抬妆之类。无事忙的小家伙则追逐龙狮,捡几颗没炸响的鞭炮,捡一根“狮子毛”(染成绿色的麻披挂狮身),便会喜颠颠地给同伴看郧阳彩船 风行四方那时东关西关的彩灯也并不是绝然以文武划界的,龙灯狮子东西南北各街都有。西关搬运站、航运站玩起武灯,同样孔武给力。西关作为汉江大码头,多的是拉纤的竹绞子(纤绳),平日废弃的堆那儿卖给老百姓当柴烧;一遇灯节则排上大用场,剁成四五尺长的短截分发众
11、人,入夜龙狮出灯则一起点燃,顿时把夜空照耀如同白昼。所以那些年只要见到火光映红天际,就知道是西关的武灯出行了。那年月,最普及最流行的花灯,莫过于采莲船了。它不像龙狮之灯需要大量材料制作,也不需要几十人协作舞弄。演员七至九人,乐师五六人即可演出。采莲船的另一大优势是艄公、船娘、丫鬟、后摇婆或独唱,或齐唱,不管是传统的“郧阳四六句”还是河南梆子、高台曲乃至流行歌曲都可入调。莺啼燕呐、气息如兰的妙龄女子可唱,须眉男子乔扮的“后摇婆”也可拿捏腔调吼几嗓子。歌词除传统的外,也可结合新春拜年及时代特征自编唱词,服务于现实。采莲船正因这种简易和文化的包容性,所以老少咸宜,遍及城乡。说起这采莲船,实在是郧阳人
12、的一大创新。顾名思义,采莲船应该滥觞于江汉平原的湖区:青年男女,夏末秋初,坐着轻捷的采莲船,荡漾在“莲叶何田田”的无穷碧波上,边彩莲,边戏水,边欢歌诗情画意的劳动产生了诗意的文艺形式采莲船。所以至今郧阳各地的彩船,无论花团锦簇或是简易,船头必有一篷莲花和莲藕。但你到街头或村头看看,那彩船后有舵楼,已不是轻捷的采莲船了。再看表演形式,那跑风、拉纤、扒滩、背船实在是汉江中上游千山万壑间行船的经历。郧阳人把江汉平原的湖区文化与汉水中上游的汉水文明巧妙糅合,使表演形式更丰富、更生动,创造性地推出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郧阳彩船”。建国之初,人们还有些封建,未出阁的姑娘或殷实人家的年轻媳妇,是绝不允许粉墨
13、登场,抛头露面于市井的。所以本该由女性演出的船娘、丫鬟、后摇婆,却由旧时著名旦角贾同生、朱四喜、王国喜等扮演。这些人功底深厚,技艺精湛,虽为须眉男子,但穿上女装,彩画眉脸演起“后摇婆”,却款步忸怩,腰肢扭动,一手掐腰,一手兰花指间手绢翻舞,竟成为一条彩船最大的看点与亮点。只要他们出演,立即就倾动府城及四郊乡野。时移世易,后来社会进步,年青貌美姑娘加入彩船,更使这彩船刹时靓丽耀眼起来。犹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郧阳中学妆扮一只彩船走向街头造成极大轰动一则彩船歌谣一扫旧时老调,以流行抒情歌曲“千山万水连着天安门”唱响郧城,使人耳目一新;一则郧阳中学有位郧西籍的王老师,膝下一位芳名为“玉”的女儿扮船娘。
14、这郧西姑娘本就天生丽质,再经脂粉胭脂彩衣妆扮,更是千娇百媚,仪态万方,加之扮丫鬟的也是如她一般十七八岁的高中美女,所以这别开生面的一只船,直看得人人心旌动摇,叹为观止!元宵灯会 流光溢彩这元宵花灯也不只是在机关门首、十字街口玩。正月十六下午赛灯大会,城内万人空巷,四郊人流如潮,赶往体育场看百灯聚会。始则龙与龙斗、凤共凤舞,各各按类竞技。人们各选其好挤着去看。待古戏台上鸣炮三响,场子上千百挂鞭炮同时炸响,更兼百鼓齐擂,千锣共鸣,万众喝彩如雷,一时硝烟翻腾,众响遏云。龙在翻江倒海,狮则咆哮翻腾,凤在硝烟笙乐中涅槃,彩船亦在这光海、声浪、烟光里轻摇徐摆使元宵欢乐达于极致。元宵之夜,这古城更具风致。满街上机关结彩张灯,百姓家家挂灯,小孩子也提着金菓、蝴蝶、龙头、凤头之类的灯满街追逐比试。时不时涌来的龙灯彩船,或以火把助威,或以花灯环绕,更使这灯流灯海平添光彩。而那一轮皓月,又给这灯流、人海镀上一层祥和、明丽。这月光星光灯光,这人流欢声笑语,融汇流淌,周布天宇,消洗去人们经年的辛劳,带给了人们对光明、对未来的希冀(4409字)2013年1月22日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