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3、2加几教学设计 高滩镇白鹤小学:张更华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5页例4。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熟练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从计算的角度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我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体现基础性
2、、普及性和发展性,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不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另外,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现,类比迁移,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课件、算式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做准备 1.师生互动复习算法。
3、帮助小鱼算一算,复习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熟练9、8、7、6加几的准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问题: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呀!能说说是怎么计算的吗? (以 9+7= 为例) 学生回答: 3. 找学生上黑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出:8+7= 9+8= 7+6= 8+6=7+8= 8+9= 6+7= 6+8=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现,继续研究5、4、3、2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
4、进行总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特点。 (1)出示例题。 57=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2)问题:这道题你是怎样算的呢?把你的算法跟同桌同学说一说。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4的学习。教师指名回答,(找学生上黑板用图形摆一摆)订正计算结果。 ( (2)小组讨论交流方法。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继续用“凑十法”解决5、4、3、2加几的计算问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如计算57时想75;计算48时想84;计算58时想85;计算39时想93。 全班内交流,总结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5、 (3)体验比较方法。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学生发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 总结提升。在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8、7、6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5、4、3、2加几中两个加数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组织学生在尝试、交流、比较、体验中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迁移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游戏提升找朋友:两个卡片上的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就是一对好朋友。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应用、理解求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与和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三)、实践应用,促提升 (1)摘水果。学生说答案,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2)看图列式并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帮小动物们算一算。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板书: 5、4、3、2加几 5+7= 4+8= 3+9= 想:7+5=12 想:8+4=12 5+7=12 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