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古史练习6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
A.第一个国家建立 B.周天子分封天下C.秦孝公强兵称雄 D.秦嬴政统一六国
2.秦统一六国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诸侯割据使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秦赢政锐意进取广招任用各国贤士 ④秦始皇时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该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是
A.宗法分
2、封制 B.皇位世袭制C.中央集权制 D.大小宗制度
4.在中国古代的统一王朝中,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的是 (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5.“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是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宗法制度 ②皇帝制度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秦朝被称为
3、百官之首”的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7.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丞相大权独揽 C.秦律严苛细密 D.三公九卿制衡
8.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家族势力在地方上绝迹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D.郡县长官是由皇帝直接任免
9.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以下选项不属于在经济领域实施
4、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废止六国旧币C.实行分封制 D.“使黔首自实田”
10.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1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进行判断,墓葬主人最早应是秦朝人
12.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原因是
A.儒家仁政思想与秦的暴政相抵
5、触 B.儒生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
C.儒生攻击郡县制,非议秦始皇 D.儒家仁爱主张有碍秦始皇横征暴敛
中古史练习7
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B.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6、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汉武帝接受此建议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增加税收 B.削弱王国势力 C.恩泽贵族 D.削夺武将军权
4.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建立了
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度C.郡国并行制 D.中朝制度
5.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末年
C.三国两晋 D.隋唐时期
6.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中,在西汉时期修建的是
A.
7、白渠 B.都江堰C.郑国渠 D.大运河
7.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丝国”,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造船业发达 B.丝织业发达C.制瓷业发达 D.冶金业发达
8.以下对董仲舒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儒家学说的自我调整 B.融合阴阳家与黄老之学
C.君权神授强化专制皇权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建议对C项调整为:“天人感应”是新儒学基础
9.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提出了
A.君权神授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崇尚法制主张 D.独尊儒术建议
10.儒学从先秦
8、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①儒学内部的改造 ②统治者的提倡
③其他学说的衰落 ④社会环境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发明了
A.制墨技术 B.雕版印刷 C.造纸技术 D.活字印刷
12.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A.《皇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 D.《伤寒杂病论》
13.在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的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C.《甘石星经》 D.《石氏星表》
1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产物 B.吸收了《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C.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 D.主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
15.下列对汉字形体演变阶段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小篆→金文→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