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河东集) 1.这篇文
2、章的作者是。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土断而川分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D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 A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B益奇而坚 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D是故劳而无用 5.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和,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的感情。 6.翻译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3、 译:。 (雅敏) 参考答案 1作者是柳宗元 2.( B ) 3.( A ) 4.( C ) 5位置,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 6翻译:我之才明白这座有人说:“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二、(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 (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4、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翻译下列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什么? 。(用原文回答)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 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 _。 参考答案 1.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 是 ; 曾经
5、 ;既然这样,那么。2人们只知跟随太守游玩有乐趣,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事情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3柳宗元小石潭记韩愈马说4迁客骚人 心理活动或(两种心情)以物喜,以己悲。5略 三、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岁:年成 恙:忧患 苟:如果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说: (2)使: (3)使: (4)然: 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
6、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子何恃而往 B. 卖炭得钱何所营 C. 彼不我恩也 D.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译文: 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 的思想。 (雅敏) 参考答案 1、(1)通“悦”,高兴 (2)使命 (3)出使 (4)对 2、D 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以民为本 四、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意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
7、,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征:魏征。 霁:指收敛。 嗔:生气。 匿:藏。 竟:竟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状貌不逾中人: 或逢上怒甚: 故中辍耳: 奏事固久不已: 2、下列四句话与例句省略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A、橘生淮南则为橘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上亦为霁威 D、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3、最能表现这个语段主旨的一句话是: 。 参考答案 1、超过 有时 停止 停止 2、D 3、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五、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
8、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从选段看,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宫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参考答案 1、 2、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
9、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完成后面的习题。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
10、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源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注释:混混:滚滚。浍:田间大的沟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亟称 其涸也2、解释加点的词语。 是之取尔 故声闻过情3、下列句子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耻之 A、渔人甚异之 B、不耻下问C、父利其然 D、妇抚儿乳4、孟子说:“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一句阐述的道理与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相同的两句诗是: ,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6、本文阐述的道理是什么?对你有什么
11、启示,请简要谈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回答问题。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孔子家语注释:檠:矫正弓弩的器具。括:扎,束。镞:箭头。1、填空。 孔子,名 ,字 ,我国杰出的 家、 家。2、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括而羽之 B、镞而厉之C、稍稍宾客其父 D、人受谏则圣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12、是( )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 B、何陋之有C、其入不益深乎 D、孰不顺成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5、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 说理,强调了 的重要意义。由此可想到为学中的名句 与此观点一致。6、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7、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段祖莹偷读,按要求回答问题。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
13、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老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学士。1、解释加点的字。 耽书 拜太学学士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禁之不能止 父母寝睡之后B、为家人所觉 不足为外人道也C、由是声誉甚盛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以衣被蔽塞窗户3、祖莹“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的目的是 4、用现代汉
14、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5、我过古代有关勤奋读书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再例举一例。 6、同学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请你谈谈自己对祖莹勤奋读书的看法。 四、阅读赵奢说平原君,回答后面的问题。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
15、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注释: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用事者:管事的人。加兵:兴兵侵犯。国赋:国家的税收。1、“赵奢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他从反面论述的原因是什么?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4、假如你是平原君,你将制定什么样的法规来约束家人,使之遵纪守法?请列举一条。 中考模拟演练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16、,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侧重从行动描写、心态描写来塑造思妇形象,即词人自我形象。B、泛舟、登楼这两件事,真实地表现了词人思夫之情。C、词人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来烘托自己的内心世界,揭示出夫妻间微妙而真挚的感情。D、词人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了“闲愁”是很难消除的,令人感动。2、李清照写“愁”的名句非常多,可谓字字珠玑。你觉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诗的精妙之处何在?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
17、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注释: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以不贪为宝 若以与我B、玉人以为宝也 使玉人为之攻之C、献诸子罕 子罕置诸其里D、故敢献之 使玉人为之攻之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5、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
18、他们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1、 q h 2、是:代词,这。情:真实的情况。 3、D。 4、问渠那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孟子说:“有本源的流水滚滚而下,昼夜不停,灌满坑洼不平的地方,又继续奔流向前,一直流到海洋里。 6、本文阐述的道理:人要不断进取,要有真才实学,没有真本领,徒有虚名是可耻的。谈启示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二、1、丘,仲尼,教育家、思想家。 2、D。 3、B。 4、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并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5、比喻,学习。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19、难者亦易矣。 6、略。 7、略。三、1、耽:迷恋,沉溺。 拜:授予(官职) 2、C。 3、为了不被人发现,勤奋地读书。 4、这个孩子的才气,不是许多学生能赶上的,日后定会有很高的造诣。博士对学生要求严格,(祖莹)不敢再回去拿书,就把曲礼放在面前,背诵尚书三篇,不漏一个字。 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答对一个即可) 6、鼓励有创见,能自圆其说即可。四、1、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 2、赵奢:清正廉洁,依法办事。平原君:采纳忠言,善于用人。(意对即可) 3、奉公守法则社会安定,社会安定则国家强盛,国家强盛则赵国江山稳固,而您作为王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各国轻视吗? 4、略。五、1、D。(不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用具体事物,以铺叙的方法,借形象描绘来表现的。) 2、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了,生动地写出了“愁”的缠绵。六、1、B。 2、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3、以不贪为宝(以品德高尚为宝亦可) 4、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5、略。(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