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市一中高一年级下期期中考试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第一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第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1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2.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
2、确立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4.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 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材料中所述的管理模式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手工工场 D.工厂5.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有 邸店、柜坊 纸币 夜市 票号 A . B. C. D.6.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
3、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已去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松动7.吴江县志中载:“至明熙德(明朝年号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明中后期已出现雇佣关系 B.明朝手工业的繁荣C.自耕农经济地位下降 D.商品经济的发展8“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9.
4、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以求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明清之际的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因圣王之所欲来,商又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二人都主张重农抑商 B陈亮重农,黄宗羲抑商C二人主张农商并重 D二人观点对立10.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
5、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中国逐渐沦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 12.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落成,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所以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材料表明影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之一是A.愚昧迷信的观念 B.外国资本的挤压C.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D.地方保护主义13.光绪二年,太常卿陈兰斌上奏说:“查招商局未开以前,洋商轮船转运于中国各口,每年约银七百八十七万七
6、千余两。该局即开之后因与该局争衡,减落运价是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已一千三百余万两。”表明洋务运动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了外来资本主义经济势力 B.抵御了外来军事侵略C.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的不足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4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B.企业性质属于封建官办 C.代表性企业有安庆内军械所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5.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
7、科学技术 16.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 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7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放宽 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 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工业立国”政策
8、D是为解决战争赔款和财政匮乏而进行调整 18据统计,1900年以前的三十余年间,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多家,资本总额5000余万元;19011911年的十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多家,资本总额1亿余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 B C D1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
9、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0.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21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 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
10、动 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由农村到城市 由试点到推广 A B C D22.右图中的顺口溜“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以下对图片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因二战经济凋敝B“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取得巨大成就C大跃进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急于求成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国经济陷入“滞胀”23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
11、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24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2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
12、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26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2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13、;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8.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中的服饰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A. B. C. D.29新文化运动时期,维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说:“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洋布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 作者提倡使用国货知识分子对民生的强烈关注 作者反对机器生产A B C D30歌谣往往是记录一个时代特征的最好资料之一,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
14、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31“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时期所送的嫁妆20世纪80年代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21世纪初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名牌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32.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
15、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列强侵略的加剧 西方文化的渗透 崇洋风气日盛 历任政府都大力倡导A B C D33.l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A. 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34.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
16、影响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35.青年博览2008年11月上半月刊有一段话:“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一年一度的“哥伦布日”高声赞美之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野蛮血腥的殖民活动给落后地区带来了灾难 B.世界联系随着殖民活动日渐加强C.工业革命的成果随着哥伦布扩展到美洲 D.美洲的传统社会随哥伦布遭到灭顶之灾36.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7世纪欧洲的市民,你可能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去海外做生意,容易获得较好的利润 去美洲时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
17、的船只 坐火车、乘汽船去旅行A B C D37.在菲律宾的麦克坦岛上有一块双面碑,正面写着“菲律宾土著人抵抗欧洲人入侵,在此击毙其统帅麦哲伦”;背面写着“麦哲伦与菲律宾土著人激战,受伤后身亡于此。后来,其部下继续西航,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通过这一材料得出的完整结论是A.麦哲伦是环球航行的英雄 B.麦哲伦是侵略菲律宾的侵略者C.应全面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D.麦哲伦本身具有两面性38.在下列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中,到达过亚洲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A B C D 39.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
18、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0.英国在获取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法国 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 41.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志着英国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42.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念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43.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
19、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44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工业革命
20、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5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大约80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产量猛增到2000万吨。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人数的增加 B开采技术的进步 C石油行业的利润丰厚 D. 内燃机的发明 46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圈地运动的开展 机器工厂的出现 海外市场的扩大A B C D 47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和
21、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A机器制造业 B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 D交通运输业48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49.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加强 B自由主义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50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5
22、1“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英国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影响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重商主义经济没落 国家干预主义的兴起A B C D52187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世博会,共有35个国家.4万多参展商应邀参加。世博会最终评选和颁发了26000多个奖项,奥地利和德国分别以获得5991和5066个奖而名列榜首;英国.俄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所得的奖各在1000以上;美国获得440个,与土耳其并列第12至13名。据此判断,这次世博会A基本上反映了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的实力 B
23、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的突出表现C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与发明 D体现了垄断组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6733485253右图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 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下列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54.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叙述,才能使前后
24、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55有人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的关于的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56.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卷入“文明”的最主要媒介是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
25、品 C.先进的交通工具 D.资产阶级代议制57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更加密切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C工人积极性提高 D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程度加强58.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线 - 封 - 密 -59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
26、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B当时的客观事物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6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第卷 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计40分)61在新课程的学
27、习中,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
28、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的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1)提炼材料一中关于地理大发现的主要论点。(2分)(2)按照材料二的史学观点研究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你会选择哪些
29、事件?并说明理由。(9分)(3)综合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6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到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经济动脉”。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二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
30、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28年12月23日材料三 以下是乔治到达上海之后看到的部分现象领域现象服饰长袍马褂.中山装.旗袍.西装餐饮中餐馆.西菜馆.西式茶室住宅庭院式平房.里弄住宅.花园洋房(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2)材料二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6分)(3)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8分) 新乡市一中高一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历史答题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计40分)61.(1
31、).(2).(3).62.(1)(2).(3).新乡市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10 BBCAD DCCCA11-20 DAADD DDBDB 21-30 CCDDB BCDAC31-40 ABBDC CCCCB41-50 DACCD ACACA51-60 DBDDC BAC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计40分)61(20分)(1)论点:地理大发现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起点。(2分)(2)事件及理由: 殖民扩张:西方殖民者把落后地区纳入到整体世界之中,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3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2、; (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3)影响: 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4分)经济上: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中体西用”的思想。(2分)62.(20分)(1)影响: 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6分)(2)新成果: 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6分)(写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3)特征:中西文化并存.交汇。(2分)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任答其中三点皆得满分)(6分)11用心 爱心 专心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