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压强,第1页,考点一,固体压强 重点,命题角度增大、减小压强方法,例1,以下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是(),第2页,第3页,【思绪点拨】,增大压强方法:(1)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2)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自主解答】,C,第4页,1(武威中考)细心小明发觉家里用过一段时间,菜刀,父亲要把它磨一磨,这是为了 _,从,而到达 _目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第5页,命题角度固体压力、压强计算,例2,(南充中考)如图所表示,一个重为5 N容器,底面,积为100 cm,2,,内装有400 mL酒
2、精,则容器对桌面压力,为,N,容器对桌面压强为,Pa(,酒精,0.810,3,kg/m,3,,,g,10 N/kg)。,第6页,【思绪点拨】,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压力和自,身重力相等,先依据,m,V,求出酒精质量,再依据,G,mg,求出酒精重力,对桌面压力,F,G,容器,G,酒精,;受力面积,和容器底面积相等,依据,p,求出容器对桌面压强。,【自主解答】,8.2820,第7页,【解题技巧】,第8页,2国家要求载货车辆对地面压强控制在710,5,Pa以内。,一辆在水平路面行驶货车,车与货物总质量是1.310,4,kg,,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是0.13 m,2,。求:,(1)货车对路面压力
3、;,(2)货车对路面压强是多少;是否超出标准。(,g,取10 N/kg),第9页,【答案】,解:(1)货车对路面压力:,F,G,mg,1.310,4,kg10 N/kg1.310,5,N。,(2)货车对路面压强:,p,110,6,Pa,,因为110,6,Pa710,5,Pa,所以超出标准。,答:(1)货车对路面压力为1.310,5,N;,(2)货车对路面压强为110,6,Pa,超出标准。,第10页,考点二,液体压强 重点、难点,命题角度液体压强特点及其影响原因,例3,如图所表示,小明将压强计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高度差,h,,以下操作能够使高度差,h,增大是(),第11页,
4、A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C将探头放在酒精中一样深度处,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它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第12页,【思绪点拨】,依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原因进行判断,要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依据,p,液,gh,可知,能够增大深度或增大液体密度。,【自主解答】,A,第13页,3(攀枝花中考)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压强与注水时间关系如图所表示,这个容器可能是,(),C,第14页,命题角度液体压力、压强定性比较,例4,一个未装满水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5、F,甲,和,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乙,和,p,乙,,以下判断正确是(),第15页,A,p,甲,p,乙,F,甲,F,乙,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第16页,【思绪点拨】,(1)依据,p,gh,比较,p,。(2)依据液体对容器压力等于容器底竖直方向上液重比较,F,。,【自主解答】,A,第17页,液体压力、压强定性比较,第18页,注意:深度“,h,”是指自由液面到某处竖直距离;液体对容器底压力等于容器底竖直方向上液体重,不一样形状容器底所受压力如图所表示。,第19页,4(杭州中考改编)如图所表
6、示,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是(),A甲对容器底部压力最大,B乙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C丙对容器底部压力最大,D丙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A,第20页,命题角度固体、液体压强综累计算,例5,如图所表示,铁桶重为20 N,桶底面积为100 cm,2,,往,桶里倒入8 kg水,水深度为15 cm,平放在面积为1 m,2,水平台面上(,g,取10 N/kg)。求:,(1)水对桶底压强;,(2)桶底受到水压力;,(3)台面受到桶压强。,第21页,【思绪点拨】,(1)利用,p,液,gh,求出水对桶底压强。,(2)利用,F
7、,pS,求出桶底受到水压力。(3)台面受到压,力,F,G,桶,G,水,;利用,p,求出台面受到压强。,第22页,【自主解答】,解:(1)水对桶底压强:,pgh1.010,3,kg/m,3,10 N/kg0.15 m1.510,3,Pa。,(2)由p 可得,桶底受到水压力:,FpS1.510,3,Pa10010,4,m,2,15 N。,第23页,(3)台面受到压力:,FG,桶,G,水,G,桶,m,水,g20 N8 kg10 N/kg100 N,,台面受到压强:,答:(1)水对桶底压强为1.510,3,Pa;,(2)桶底受到水压力为15 N;,(3)台面受到桶压强为110,4,Pa。,第24页,【
8、解题技巧】,首先要分清是固体还是液体产生压力、压,强再求解。(1)求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压强方法:先根,据,p,液,gh,求压强,再由,F,pS,求压力。(2)求固体压力、,压强方法:先由,F,G,总,求压力,再由,p,求压强。,第25页,5(通辽中考)将一未装满水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表示,瓶盖面积是,8 cm,2,,瓶底面积是28 cm,2,,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g,取,10 N/kg)。求:,第26页,(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压力和压强;,(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压强。,第27页,解:(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压强:,p,gh,倒立,1.010
9、,3,kg/m,3,10 N/kg0.13 m1 300 Pa,,由,p,可得,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压力:,F,pS,瓶盖,1 300 Pa810,4 m2,1.04 N。,(2)由左图可知,矿泉水瓶内水体积:,V,S,瓶底,h,正立,28 cm,2,10 cm280 cm,3,,,由,可得,水质量:,第28页,m,水,V,1.0 g/cm,3,280 cm,3,280 g0.28 kg,,瓶重和厚度忽略不计,则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压力:,F,G,水,m,水,g,0.28 kg10 N/kg2.8 N,,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压强:,p,3 500 Pa。,答:(1)倒立放置时瓶盖所受水
10、压力为1.04 N,压强为,1 300 Pa;,(2)倒立放置时矿泉水瓶对桌面压强为3 500 Pa。,第29页,命题角度连通器,例6,(邵阳一模)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惯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透明塑料软管两端靠在墙,面不一样地方并做出标识,如图所表示。工人师傅这么做,目标是(),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点,D为了测量两个点水平距离,第30页,【思绪点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容器叫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中同一个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自主解答】,C,第31页,【解题技巧】,首先依据连通器概念识别生活中连通器模型,然后
11、依据连通器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解答。,注意:船闸是连通器原理主要应用。,第32页,6(枣庄模拟)小明同学发觉洗手盆下方有如图所表示,U形管道是利用_原理。若没有水流入时,,A,、,B,液面总 _,从而阻止下面浊气上升;当盆中有水流下,时,,A,管液体产生压强比,B,管液体产生压强_,从而使,水开始流动。,连通器,相平,大,第33页,考点三,大气压强,例7,(怀化中考)以下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是(),A用塑料管吸饮料,B用抽水机抽水,C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D钢笔吸墨水,第34页,【思绪点拨】,大气压利用普通都是内外压强不一样,然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自主解答】,C,
12、第35页,【解题技巧】,第36页,7.(乐山中考)如图所表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许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当,拿着它从山下报国寺到金顶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无法判断,A,第37页,考点四,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例8,(自贡中考)如图所表示,相信同学们都有过这么,经历:下雨时,我们撑着一把伞步行在雨中,一阵大风,吹来,雨伞往往会被向上吸起来。请你用学过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第38页,【思绪点拨】,伞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13、,伞在压强差作用下,受到升力作用被吸起来。,【自主解答】,大风吹来时,雨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而气体流速较大地方压强较小,所以雨伞下方气压大于雨伞上方气压,所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第39页,【解题技巧】,第40页,8(自贡中考)高速行驶列车车厢两侧窗口打开,后,窗帘没有飘向窗内,反而会飘向窗外。这是因为车外空,气 _。列车进站前提前关闭动力,列车由,于_,仍能前进一段旅程,抵达停车位置。,流速大,压强小,惯性,第41页,试验九,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原因相关,1试验装置:,第42页,2转换法应用:经过海绵 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3控制变量法应用:,(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
14、小关系时,应保持 _,_不变,改变压力大小;,(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关系时,应保持_,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凹陷程度,受力,面积,压力,第43页,4选取海绵而不用木板,是为了便于观察试验现象。,5试验结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第44页,例9,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原因相关”试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表示系列试验。,第45页,(1)同学们是依据 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2)观察比较图甲、乙情况能够得到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3)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15、跟受力面积关系,应比较_,_两图试验,得到结论是_,_。,海绵凹陷程度,压力越大,乙、,丙,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第46页,【拓展设问】,(4)试验选取海绵而不用木板是为了 _。,(5)经过海绵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里用到,试验方法是_。,便于观察试验现象,转换法,第47页,(6)小明经过比较甲、丙情况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明结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不,合理;甲、丙两图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都不一样,海绵凹陷,程度无法正确比较,所以不能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第48页,9(临沂模拟)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
16、、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原因相关”试验,如图所表示。,第49页,(1)试验中小明是经过观察 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_。,(2)比较甲、乙两图所表示试验,能够得到结论是 _,_。,(3)若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关系”,,应经过比较图_和_所表示试验。,泡沫凹陷程度,转换法,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甲,丙,第50页,(4)小明同学试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一样两,块,如图所表示。他发觉它们对泡沫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问题是 _。,没有控制压力大
17、小相同,第51页,试验十,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原因相关,1试验前,应检验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用手轻压,金属盒上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柱是否发生改变。若,漏气,两液柱一直 _。,2试验前,U形管中液面不相平时,应拆除橡皮管,重新,安装。,相平,第52页,3比较液体中压强大小方法:观察U形管中两边液面高度,差大小。,4转换法应用:依据U形管中两边液面_来判,断液体压强大小。,5控制变量法应用:,(1)探究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关系:控制探头在同,种液体_不变,只改变探头朝向。,高度差,深度,第53页,(2)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控制探头所在液体_,和探头朝向不变,只改变探头在液体中深度。,(3)
18、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控制探头在液体中,_和朝向不变,只改变液体_。,密度,深度,密度,第54页,6液体压强大小与盛液体容器形状无关。,7液体压强相关计算:,_,。,8试验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不一样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密度相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p,gh,第55页,例10,小明在探究液体压强试验中,进行了如图所表示操,作。,第56页,(1)试验前,小明要用手按压金属盒上橡皮膜。试验中,,探究液体压强工具是 _。,(2)由丙、丁两图进行试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容器形状
19、_(选填“相关”或“无关”)。,(3)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_关系,结论,是,_,。,U形管压强计,无关,液体深度,液体密度一定时,液体内部压强伴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第57页,(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应选取 _两图进,行对比。,(5)在图乙中,固定金属盒橡皮膜在水中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时,两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_。,乙、丙,相等,第58页,【拓展设问】,(6)试验是经过U形管中液面_来反应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是检验装置_,,假如U形管中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_(选填,
20、“漏气”或“不漏气”)。,高度差,气密性,不漏气,第59页,(7)若丙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差为11 cm,则金属,盒上橡皮膜浸入盐水中深度是_cm。(U形管中液体密度,为1.010,3,kg/m,3,,盐水密度,盐,1.110,3,kg/m,3,),10,第60页,(8)完成上述试验后老师又要求小明同学将桌面上两杯没有标签清水和盐水区分开,于是小明同学将压强计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a和b所表示。他发觉图b中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b杯子中盛是盐水。,第61页,你认为,小明结论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简明说明理由:_。,不可靠,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中深度相同,第62页,10(南充中考)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试验中:,第63页,(1)压强计是经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2)比较图甲和图乙,能够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增加而增大。,(3)假如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相关,应,选择 _进行比较。,高度差,深度,乙、丙,第64页,(4)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4 cm,右侧液柱高为,10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为,_,Pa,(,水,110,3,kg/m,3,,,g,10 N/kg)。,1 000,第65页,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