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饲养管理措施对犊牛腹泻的制约机制 摘要: 26周龄的哺乳期犊牛易发生腹泻病。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该病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要即使治愈,必须弄清引发该病的原因,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关键词:犊牛 腹泻 治疗 预防 一、初乳的所谓初乳就是由新产母牛生产的最初的乳,是新生犊牛必须食用的最早食物,饲喂得越早越好,首次饲喂量要足,约2-4L,且要选择质量合格(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在70g/L以上)或者优秀(免疫球蛋白在100g/L以上)的初乳,不一定要选择自己新生母亲的,用水浴锅加热到381(严禁加入热水调配奶温)后饲喂,饲喂以人工诱导采食为佳,对那些诱导效果不佳的犊牛可以实施强行饲喂,另外,奶牛
2、天生就是抬头在母牛乳房上吃奶的,建议尊重奶牛的生物特性,诱导犊牛抬头吸允吃奶,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因犊牛吃奶时食管沟闭合不完全奶进入瘤胃发酵引起的犊牛涨肚问题的发生。二、 常乳的饲喂三、 犊牛出生饲喂 3天初乳后第4天就开始饲喂常乳,用水浴锅加热到381(严禁加入热水调配奶温),抗生素加热到80以上冷却到38左右再饲喂,饲喂量应为由少渐多再渐少,直到断奶,高峰饲喂量不宜超过6.5公斤;饲喂方式有2次每日的和3次每日的,建议采用2次每日模式。四、 、去角和副乳头五、 在3-5周内应对犊牛去角,常用的方法有:1、火碱去角法:去角时,先对小牛进行保定,剪去角基周围的被毛,在角基周围涂一圈凡士林,然后带
3、橡胶手套持火碱棒在角跟上摩擦,直到有血丝渗出为止。2、电烙铁去角法:将电烙铁升温至480-540,然后对小牛进行保定,用日龄阶段(天)喂奶量(kg/日)阶段总量(Kg) 0-74288-1453515-356.5136.536-4957050-60330合计 23.5 300充分加热的电烙铁处理角基,每个角基根部大约处理5-1副乳头一般也在3-5周去,常用的方法为手术切除法。六、 四、开食料的饲七、 开食料是犊牛第一次采食的干饲料,含有谷物和蛋白质,主要提供犊牛瘤胃发育和提供营的来源。优质的犊牛开食料除了含有优质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在18-20%之间为宜)之外应该 还含有刺激犊牛食欲、提高适口
4、性的5-10%的糖蜜和抗球虫药。物开食料从犊牛出生第二天开始将让自由采食,当采食量达到1kg每日时断奶。八、 牧草的饲喂九、 犊牛断奶之前禁止饲喂任何牧草。此时犊牛的瘤胃尚未发育完全,无法消化牧草,犊牛的胃容积是一定的,才是一定量的牧草,相应的就影响了犊牛开食料的摄入量,减缓犊牛瘤胃的发育;断奶之后可以选择优质的苜蓿,让犊牛自由采食,不可以饲喂湿饲料,如青贮,直到6月龄转育成。十、 水的饲喂 水是犊牛瘤胃发育的重要物质之一。犊牛喝奶时食管沟闭合,奶直达真胃,所以瘤胃发育所必须的瘤胃液必须由饮水提供,建议出生后4天开始少量饮水,7天开始自由饮水。犊牛的免疫力较低,应尽量减少犊牛应激,除了每年6-
5、9月份可以直接引用自来水外其他月份都应给给犊牛提供足量的20-30温水。十一、 卫生与防疫 犊牛是奶牛体质最弱的群体,就像我们人类的婴儿一样,是最需要我们关爱的,与他有密接触的物、俱都应该相应的消毒程序,如初乳检测设备、奶的存储设备、奶盆、开食料饲喂瓶(盆)、水槽等,原则上每次使用后都需要消毒处理,并放到专门的地方定的富裕实行轮换消毒,全进全出的原则,可以有效的打破病原菌的生长周期,确保犊牛健康。12. 犊牛舍的巡视兽医每天最少要三次下犊牛舍观察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犊牛的舒适度兴兴采食、饮水、反刍,这样他们才能给人们愉显,所以我们要给你们提供干净、干爽和充足的垫草,良好但是又没有贼风
6、且冬天有很好的保暖效果的犊牛舍或者犊牛岛;断奶之后犊牛开始群居生活,应该给他们提供足够空间,防止密度过大;在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数量的“玩”,如电动皮毛梳理总的来说,犊牛饲养是一项质量、数量和及时性三个方面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质量,要求饲喂最好的初乳、最易消化的精饲料、品质最佳的粗饲料;数量,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初乳的第一次饲喂量、开食料、水断奶之后饲喂的苜蓿自由采食;及时,要求初乳第一次饲喂必须在4小时之内、犊牛或者犊牛舍出现任何可能影响犊牛生长发育的问题都应该作为第一要务及时有效的处理3.1主要发病原因 3.1.1犊牛生后没有能够及时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犊
7、牛发生轻度的肠阻塞,这往往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初乳当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浓度的矿物质盐类,能起到增强肠道免疫、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饲喂过晚,胎便排出缓慢,并且新生犊牛的活力弱,体况不完善,免疫机能不健全,这时胎便停留肠道内异常发酵,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刺激胃肠黏膜引起下痢。 3.1.2犊牛圈舍条件差,环境温度低,犊牛长时间爬卧于冰凉的水泥地面上,胃肠受到寒冷刺激,蠕动加强,也会引起下痢。 3.1.3饲喂犊牛品质不良乳汁(如乳房炎乳),温度不适宜,引起犊牛下痢。 3.1.4饲养环境卫生不佳,饮食用具不清洁,消毒不严,导致犊牛吃食时将大量病原微生物吃进消化道,引起发病。
8、 3.1.5断奶犊牛没有能够科学地进行补食,饲料添加没有能够逐渐过渡,犊牛消化机能不能适应断奶饲料,发生下痢。 3.1.6防疫措施不完善,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染引发。 3.1.7气候寒冷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3.2鉴别诊断: 在诊断时,特别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的区别: (1)牛沙门氏菌病: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2)犊牛梭菌型肠炎: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幼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黏膜坏死。 (3)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该病
9、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犊牛;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多见于23周龄犊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液状)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 (4)牛球虫病:该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5)牛冬痢:又称牛黑痢,是由空肠弯杆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节舍饲期间爆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时冠状病毒参与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严重。临床上以排水样,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但全身症状轻
10、微,很少死亡。 3.3主要预防措施: 3.3.1加强干奶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1)加强妊娠母牛的营养,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怀孕母牛,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牛饲养管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初乳的质量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对妊娠母牛要合理供应饲料,保证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使胎儿能获得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母牛产后能分泌出优质的初乳。 (2)要保证干草喂量,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和产后酮病的发生,以减少犊牛中毒性腹泻出现的可能。 (3)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牛要适当运动。 3.3.2加强产房消毒卫生 (1)产房要宽敞,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消毒
11、工作应经常持久 (2)产圈,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时清除。 (3)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冲洗,每隔710天用碱水冲洗食槽和地面。 (4)凡进入产房的牛,每日刷拭躯体12次,用消毒药对母牛后躯进行喷酒消毒,使牛体清洁。 3.3.3加强对犊牛的护理 (1)做好接产准备。对接产用具用消毒药浸泡消毒。犊牛出生后年擦干全身,做好保温工作,以防着凉。特别是冬季,新生犊牛应放入专用封闭舍内饲养数日再转入犊牛舍。脐带距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的碘酊液浸泡0.51分钟。犊牛在运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驱赶动作不能过于粗鲁,以减少应激反应。 (2)犊牛出
12、生后应及时喂足初乳,以使犊牛尽早获得母原抗体,这是预防犊牛腹泻的根本而有效的方法。犊牛出生后0.51小时内喂足初乳。犊牛出生后12小时内应喂给4L高质量的初乳,第一次饲喂初乳2L,间隔12小时再饲喂2L。 (3)坚持四定,即定温,定事,定系,定饲养员。乳温恒定,不能忽高忽低;喂乳时间固定,不能忽早忽晚;喂量固定,不能忽多忽少;要选择有经验的饲养员管理犊牛,要固定人员,不能随时更换。 (4)饲喂发酵初乳能有效预防犊牛腹泻。初乳发酵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为10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的1%的丙酸或0.7%的醋酸作为防腐剂。 (5)保证饮乳卫生和饮乳质量,严禁饲喂劣质牛乳和发酵,变质,腐败的牛乳。 (6)
13、对犊牛舍和奶具定期消毒,保证清洁卫生。犊牛舍每天清扫一次,每星期消毒两次。冬季褥草及时更换并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奶具用完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用再用消毒水冲洗或浸泡,下次使用是先用消毒药水冲洗干净。 (7)对于细菌,病毒所导致的流行性腹泻,除做好上述预防工作外,还可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8)犊牛在断奶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腹泻,所以要做好乳和料的衔接工作。 前言: 哺乳期的犊牛易患腹泻病,这种病死亡率高是一种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粪便稀薄如水样或稀粥样,粪便次数明显增多的临床综合症。引起的主要原因由是畜与幼畜饲养管理不当,对幼畜乳头或喂乳器不洁,人工给乳不足,牛奶饲喂过多,乳的
14、温度过高或过低,牛奶成分突然改变或妊娠母牛的营养不全,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可使母牛的营养代谢紊乱,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出生后犊牛体质衰弱,抵抗力低下,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目前广大农村的奶牛饲养量增加,但农民的缺乏饲养管理经验和技术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该病处于增加的趋势。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尤其是预防在犊牛存活率方面有一定实际意义。 1.病列介绍: 1.1病例:2006年4月10日接诊某个畜主的一头黑白花犊牛20d龄,体重60。根据畜主介绍,该犊牛出生后第10d开始发病。病初排出粥状水样粪便,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病的后期食欲废绝,呼吸加快。 1.2临床检查:
15、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发病犊牛的临床表现大多是一致的,根据病情发展和腹泻的严重程度,犊牛依次会出现如下症状:厌食或食欲差,精神不振;体温正常或升高(39.540)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褐色,稀薄呈水样,有的具有腐败恶臭味,尾根部常有粪便污染;对腹部进行听诊发现肠音高朗,有轻度的腹痛表现,心跳加快110次/分,呼吸急速58次/分;病重者,体温升高到40四肢软弱,行走无力,全身出现脱水现象(眼角塌陷,皮毛粗糙,皮肤无弹性),血液粘稠,颈静脉血液量减少; 1.3诊断: 根据畜主提供的情况和临床表现(即腹泻,脱水,尾根粪便污染,粪便稀薄呈水样带酸臭味,肠音高朗,粪便带有末消化的饲料,脂肪小滴或黑色
16、的稀软水样,带黏液或有时带鲜血,里急后重等症状)初步诊断。 1.4.治疗: 治疗原则为强心,解毒保肝,止泻,消炎,保护胃肠黏膜和补充电解质等方法。 1.4.1为缓解胃肠负担:可施饥饿疗法,禁食812小时,期间可喂生理盐水或饮适量微温的红茶水;缓泻后内服干酵母片30片+碳酸氢钠20片+磺胺脒片0.1g/Kg混合内服,一天一次连用3d。 1.4.2强心:用10%葡萄糖溶液300ml Vc 5ml 静脉注射 10%安钠咖 10ml 一天一次连用3d。 1.4.3补充电解质:用口服补液盐一包分三份,每份加3温水(3638)一次1/3,一天三次,连用3d 1.4.4保护胃肠黏膜:胃复康5ml皮下注射,一
17、天一次,连用3d。 1.4.5对下痢脱水犊牛:5%糖盐水 500ml 庆大霉素 40万单位 静脉注射。 30%安乃近 5ml2 3 地塞米松磷酸钠 5mg2 一天一次,连用3d。 1.4.6中毒性消化不良犊牛:5%糖盐水 500ml 5%碳酸氢钠 100 ml 静脉注射 Vc 10ml 10%安钠咖 4ml 一天一次,连用3d。 2.结果:用上述疗法经过3d的治疗后,排粪便次数和量减少,病情有所好转,食欲恢复,基本痊愈。 地塞米松磷酸钠 5mg2 一天一次,连用3d。 1.4.6中毒性消化不良犊牛:5%糖盐水 500ml 5%碳酸氢钠 100 ml 静脉注射 Vc 10ml 10%安钠咖 4m
18、l 一天一次,连用3d。 7.结论: 早诊断及鉴别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若不及时诊断和延误治疗时可导致自体中毒,严重时引起死亡。 根据临床观察,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动物常处于休克状态。大量治疗实践表明,脱水性休克是导致腹泻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病例所呈现上述急症,是脱水性休克表现,所以抗休克疗法乎犊牛的生死存亡。 为此,首先要尽快地通过静脉输入大量的电解质溶液(能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以最大限度补充犊牛所丢失的体液是关键。根据犊牛多尿,四肢无力,卧地,肠道积气所提示的低钾血症,以补钾为重点;再用5%碳酸氢钠去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又兼有纠正低钠血症(平衡电解质)。当犊牛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微循环灌注
19、不足得到改善之时,休克急症才能转危为安。 3.讨论 3.1主要发病原因 3.1.1犊牛生后没有能够及时吃初乳,胎便不能及时排出,导致犊牛发生轻度的肠阻塞,这往往是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初乳当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高浓度的矿物质盐类,能起到增强肠道免疫、促进胃肠蠕动和加速胎便排出的作用。初乳饲喂过晚,胎便排出缓慢,并且新生犊牛的活力弱,体况不完善,免疫机能不健全,这时胎便停留肠道内异常发酵,分解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刺激胃肠黏膜引起下痢。 3.1.2犊牛圈舍条件差,环境温度低,犊牛长时间爬卧于冰凉的水泥地面上,胃肠受到寒冷刺激,蠕动加强,也会引起下痢。 3.1.3饲喂犊牛品质不良乳汁(如乳房炎乳),
20、温度不适宜,引起犊牛下痢。 3.1.4饲养环境卫生不佳,饮食用具不清洁,消毒不严,导致犊牛吃食时将大量病原微生物吃进消化道,引起发病。 3.1.5断奶犊牛没有能够科学地进行补食,饲料添加没有能够逐渐过渡,犊牛消化机能不能适应断奶饲料,发生下痢。 3.1.6防疫措施不完善,病原微生物扩散传染引发。 3.1.7气候寒冷等环境因素可诱发本病。 3.2鉴别诊断: 在诊断时,特别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的区别: (1)牛沙门氏菌病: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2)犊牛梭菌型肠炎:该病是由
21、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幼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黏膜坏死。 (3)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该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症。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犊牛;冠状病毒感染的疾病,多见于23周龄犊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液状)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 (4)牛球虫病:该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5)牛冬痢:又称牛黑痢,是由空肠弯杆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节舍饲期间爆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时冠状病毒参与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严重。临床上以排水样,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但全身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