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CONTENTS,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汇报人:安全人之家,汇报日期:,目录,CONTENTS,什么是事故隐患?,01,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02,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03,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04,什么是事故隐患?,事故隐患的定义,隐 患,广义中的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事故隐患的
2、定义,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隐患的定义,注意,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等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事故隐患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一类是“违反”型隐患
3、另一类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三种现实表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危险源
4、的对象,:根源 状态,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危险源,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风险因子,理论可预防,实际可减少,理论可治理,实际可消除,理论可减少,实际可控制,理论可替代,实际可转换,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A风险因子,B风险因子,外部激励,危险源,隐患,:内部失控,超出设定安全界限的状态或行为,产生了人们不期望的后果,事 故,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风险因子,危险源,隐 患,爆炸事故,乙炔,钢瓶,装满,乙炔,钢瓶
5、强度不够或碰撞,乙炔,钢瓶,破损,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事故隐患的十个特征,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因果性,连续性,重复性,意外性,时效性,特殊性,季节性,风险、危险源、隐患、事故,事故隐患,事件,未遂事故,事故,平台下方禁止站人和通行,安全,安全,=,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公司主要安全危害因素,正己烷,公司生产大豆主要为浸出工艺,该工艺使用正己烷为溶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容易因设备设施老化、腐蚀、超压、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等造成溶剂泄漏,进而形成可燃或爆炸性气体,遇点火源,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噪声粉尘,公司榨油厂、前清、粕打包车间、卸料口、除尘工段、锅炉车间等,存在粉尘爆
6、炸和噪声的危险。,公司主要安全危害因素,酸碱作业,精炼车间、污水处理车间、循环水处理等都使用酸碱,有泄漏、灼烧伤等危险。,机械、触电伤害,变配电室、各车间配电室、前清、预榨、瓶胚等有机械、电气伤害等危险。,事故隐患分类及表现,事故隐患的分类,事故隐患的分类,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按照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为,3大类,按照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2大类,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事故隐患按照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可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 溺,火 灾,灼 烫,高处坠
7、落,坍 塌,冒顶片帮,放 炮,透 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其它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按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分类,按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后果和治理难度分,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事故的表现形式,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
8、共51种,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攀、坐不安全位置,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有分散注意力行为,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事故的表现形式,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事故的表现形式,管理上的缺陷表现,技术和设计上缺陷,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
9、程,或者不健全;,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主要有8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它,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其他类型不安全行为,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举例,封闭或阻塞安全通道,为什么要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管理的效益在哪里?,
10、事故成本是隐藏的,直接成本:治疗、工资、赔偿,间接成本:损坏的的设备和产品、生产和质量的损失、生产 中断和减产,降低事故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改善安全,更多的利润,人员更安全,-,更少的伤害,提高效率,-,降低操作成本,降低保险费用,更多的生意,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吗?,是管理不到位吗?,是设备、设施不安全吗?,是操作的方式不对吗?,是所处的位置对吗?,是因为运气不好吗?,是外力因素吗?(,是由于有意的人为破坏吗?,?,之所以会发生事故,是因为事故隐患的存在!,小隐患往往酿成大事故,事故金字塔理论,1,死亡,30重伤,300轻伤,3000轻微伤害,30000潜在的
11、事故隐患,记录性事故,非 记 录 性 事 故,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里希 Heinrich,20世纪50年代,统计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1666件死亡、重伤事故,48334件轻伤事故,其余为无伤害事故,1:30:300:3000:30000,为了预防1起死亡或重伤事故,我们必须要消除30000个事故隐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当前伤亡事故中,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极少,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其中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班组,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因素造成的。,与不安全行为有关的因素,所占百分比,个人防护装备
12、12%,人员的位置,30%,人员的反应,14%,工具和设备,28%,程序与秩序,12%,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伤害总数,96%,其它因素造成的伤害总数,4%,100%,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96,%,4,%,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法律法规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法律法规的要求
13、新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在案。,第五十六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
14、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
15、表彰。,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如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作业安全分析),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此方法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
16、业危害分析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这种方法的基点在于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所谓的“作业”(有时也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大,如“大修机器”,也不能过细。,作业危害分析法,分析步骤,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辨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为操作人员的培训资料,并为不经常进行该项作业的人员提供指导。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作业
17、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表,应用举例:作业活动为从顶部人孔进入,清理化学物质储罐的内表面,步,骤,危害辨识,对,策,1.,确定罐内的物质种类,确定在罐内的作业及存在的危险,爆炸性气体,;,氧含量不足,;,化学物质暴露,气体、粉尘、蒸气(刺激性、毒性),液体(刺激性、毒性、腐蚀、过热),运动的部件,/,设备,根据标准制定有限空间进入规程,;,取得有安全、维修和监护人员签字的作业许可证,;,具备资格的人员对气体检测,;,通风至氧含量为,19.5,23.
18、5%,,并且任一可燃气体的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10%,;,提供合适的呼吸器材,;,提供保护头、眼、身体和脚的防护服,;,参照有关规范提供安全带和救生索,;,2.,选择和培训操作者,操作人员呼吸系统或心脏有疾患,或其他身体缺陷,;,没有培训操作失误,;,作业人员身体状况,检查,;,培训操作人员,;,按照有关规范,对作业进行预演,;,3.,设置检修用设备,软管、绳索、器具脱落的危险,;,电气设施电压过高、导线裸露,;,电机未锁定并未作出标记,按照位置,顺序地设置软、绳索、管线及器材以确保安全,设置接地故障断路器,如果有搅拌电机,加以锁定并作出标记,4.,罐内安放梯子,梯子滑倒,将梯子牢固地固定在
19、人孔顶部或其他固定部件上,作业危害分析法,作业危害分析表,应用举例:作业活动为从顶部人孔进入,清理化学物质储罐的内表面,步,骤,危害辨识,对,策,5.,准备入罐,罐内有气体或液体,通过现有的管道清空储罐,;,审查应急预案,;,安全管理人员,检查现场,;,罐体接管法兰处设置盲板(隔离),;,具备资格的人员检测罐内气体(经常检测),;,6.,罐入口处安放设备,脱落或倒下,;,使用机械操作设备,;,罐顶作业处设置防护护栏,;,7.,入罐,从梯子上滑脱,;,暴露于危险的作业环境中,;,按有关标准,配备个体防护器具,外部监护人员观察、指导入罐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将操作人员自罐内营救出来,8.,清洗储
20、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烟雾或散发空气污染物,为所有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提供防护服及器具,提供罐内照明,、,提供排气设备,,,向罐内补充空气,;,随时检测罐内空气,;,轮换操作人员或保证一定时间的休息,;,如果需要,提供通讯工具以便于得到帮助,提供,2,人作为后备救援,以应付紧急情况,9.,清理,使用工(器)具而引起伤害,预先演习,使用运料设备,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一系列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检查项目可以包括场地、周边环境、设施、设备、操作、管理等各方面。它是为检查某些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
21、先制定的问题清单。,根据系统工程分解和综合的原理,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剖析,把大系统分割成若干个小的子系统,然后确定检查项目,查出不安全因素所在,以正面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的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避免漏检查,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直观经验分析法,直观经验分析法,直观经验分析法主要是利用同行业以往的事故教训和专家的经验判断对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辨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对照有关标准、法规进行检查,依靠人员的经验进行现场观察、分析和判断,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利用工程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的相同或相似信息来进行类推、分
22、析、评价,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事故隐患。,经验法,类比法,直观经验分析法,直观经验分析法案例,电脑、手机、电话、复印机电磁辐射,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办公用的裁纸刀,易造成划伤、割伤手指等,办公用的订书机,易造成划伤,打印纸划伤手部,办公用的各种文件夹有锋利的边、角,易造成割伤,办公用的长尾夹,易造成夹伤,办公的地面易滑,造成摔伤,办公室的玻璃旋转门易夹伤手指,碰伤头部,办公室的各种用电插座漏电,易造成触电,直观经验分析法,直观经验分析法案例,办公用的复印机、打印机换墨盒时,操作不当,易泄漏墨粉,造成污染环境,吸入后对人体造成损伤,日光灯不小心被打碎,荧光粉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吸入后对人体造成损害,办
23、公室各种配电板漏电,易造成触电,办公室的饮水机,员工如操作不当,易造成烫伤,在办公室抽烟,易造成对人体的伤害,甚至引起火灾,办公室电源线破损、裸露,易造成触电,事故隐患提示表法,以下是某生产过程事故隐患表的部分内容:,是否会在平地上滑倒、跌倒?,是否会有人员从高处坠落?,是否会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是否会头上空间不足?,是否存在与手工提升、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隐患?,是否存在与装配、试车、运行、维护、改型、检修和拆卸有关的机械、设备的隐患?,是否存在车辆危害(主要指场地运输),是否存在火灾与爆炸隐患?,是否存在可吸入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安全标准化法,根据隐患的分类原则,结合隐患排查
24、实际工作情况,从现场操作方面对隐患进行分类,将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类。,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主要内容,安全标准化法,基础管理,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管理、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13类),现场管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场所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消防安全、用电安全、职业卫生现场安全、有限空间现场安全、辅助动力系统、相关方现场管理、其他现场管理。(11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隐患排查治理原则,遵循“谁管理
25、谁负责”,“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劳务)、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负责审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安全环保部职责,负责监督隐患排查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汇总上报以及对隐患治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负责制定安全检查方案、制定检查表、确定检查人员、发布安全检查通知,组织检查并负责对查出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落实跟踪、验证整改情况。,对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各部门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应按本办法要求定期对所辖范围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各班组
26、按本办法要求经常性对责任区内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各部门及其下属车间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都必须组织治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隐患排查基本要求,序号,隐患排查类别,检查内容,频次要求,检查人员,1,综合检查,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每年至少,1,次,安环部各专员、,各部门负责人,2,专项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避雷设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设施等,每项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安环部各专员、各部门主管及兼职安全员,3,季节性检查,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防火、防汛、防风、防寒等检查,每季度
27、至少一次,安环部各专员、,各部门负责人,4,节假日检查,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国家法定节假日前开展,1,次,安全环保部各专员、各部门负责人,5,日常安全检查,岗位安全防护设施、消防器材、应急出口、劳保穿戴、安全操作等,每班至少,1,次,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隐患排查基本要求,安全环保部每年组织各部门对公司危险源辨识分析调查的结果进行及时更新。,安全环保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隐患排查工作,并负责制定隐患排查方案,确定检查内容、方式、范围,制定相应的检查表。,各部门每年组织进行一次隐患互查工作。,隐患排查应依照相应的检查表进行,并对查出的
28、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各部门总监或经理每月组织1次对所辖范围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主管每周带队组织1次对所辖范围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各班组每天对责任区内的事故隐患进行经常性排查。,各部门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经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小组进行认定评估后,报总经理审批确定。,各部门对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立即组织下属有关岗位、人员进行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同时保存相关记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事故隐患治理和验收,一般事故隐患由各部门总监、经理或主管安全工作负责人指定隐患治理责任人,立即治理,及时消除隐患。,在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时,各部门应采取有效的监控和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治理期间事故的发生。,一般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后,由各部门治理责任人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在规定期限内治理。,排查中或日常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报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后,由总经理批准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汇报人:安全人之家,汇报日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