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沿湖路小学 皮芳喜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已经了解了比的哪些知识?(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4:5 24:30 6:3 1.8:0.9 5/8:1/4 75:30 4:10 9:27 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4:30 。 (课件显
2、示:“4:5”与“24: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知道比例的哪些知识呢? (生答:什么叫比例,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有什么作用?
3、) 那好,我们就先来研认识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每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找一找,算一算哪些比的比值相等?比一比看谁找得最多?5: =2.4:1.6 60:40=15:10 2.4:1.6=60:40其实,我们的国旗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所以它们的比值相等。像这样的式子都是比例,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谁来说说看!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评:让学生在众多的比当中找出相等的比,从而认识比例的共性,再由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并及时进行巩固训练。既体现了任何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研究大量的实例的基础上得出的,又充分发挥
4、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师生共同归纳: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并齐读)什么地方最重要?“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比例,谁能自己举几个例子?比例既可以象这样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 = 怎样读呢?还是读作:60:40等于15:10,多点几名学生读。如果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
5、等。 (2)练习:判断是否是比例?3:2=1.5( ) 1200:3=5:6 ( ) 5:6( ) 5:6 = 10:12 ( ) (3)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35:7和45:9 20:5和16:8 【评析: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讲完比例的意义,马上出练
6、习题让学生判断哪种才是比例,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而且真正理解了比例的含义,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2、比例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学生汇报: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5: =2.4:1.6 60:40=15:10 = = (强调写成分数的形式的外项、内项各是多少?)3、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刚才表现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玩一个猜数游戏:(1)猜数游戏:给出比例25:5=20:4,学生随意说出25、4、5、20任意一个数写在哪个
7、位置,老师就能猜出相对应的数写在哪个位置?(学生说老师猜)如:():(4)=(25):()学生说4 的位置,老师马上说出25 的位置。【评析: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前,运用游戏引入,非常新颖,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轻松、快乐的学习,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更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强,变被动为主动。“运用这四个数,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老师猜对应数”,不同的学生说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区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这个猜数游戏,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8、。】为什么老师能又快又准的说出它们的位置呢?奥秘究竟在哪里呢?学生到书上去找答案。(自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2)汇报:比例有什么性质呢?“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
9、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3)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0.5:0 .2和 : 1.4:2 和 7:10
10、【评:以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将学习内容“大板块”交给学生,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这节课大家掌握得怎样呢?考考大家!1、填空并说出比例各部分名称5:2=80:( ) 2:7=( ):5 1.2:2.5=( ):4 :( )=5:22、判断。(1)如果3a=5b,那么5:a=3:b。 ( )(2) :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3、用 、8、 、1
1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评: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各种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总评: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
12、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中,将例题和习题有机的穿插在一起,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此外,还大胆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没有根据教材上所提供的现成问题“分别算一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机械地执行,给学生暗示思维方向,设置思维通道,缩小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锻炼思维的机会,而是大胆放手,用“猜数游戏”这一开放练习产生新鲜有用的教学资源,再通过自学,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体验了探究的成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