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近20年药物引起的急性肾衰逐渐增多药物所致急性肾衰占所有急性肾衰的1/42.相关的药物在200以上包括:ACEI,NAIDs,金,汞,青霉胺,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头孢霉素类等),抗病毒药,抗癌药等3.一般认为:急性,停药好转398病人中:259好转,93慢性,50死亡,死亡率达13危险因素:老年,起病时ARF的严重程度,合并心、肝、肾疾病4.肾小球,小管,间质,血管部分药物引起多部位损害,如:NSAIDs,CyA5.血流丰富:25的心搏出量,0.4体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很大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面积很大肾脏耗氧量大肾髓质中对流浓缩系统的作用肾衰时药物半衰期延长6.直接肾毒性免疫炎性反应
2、梗阻性作为加重因素7.药物通过各种机制作用于各个部位的肾脏细胞细胞膜上的磷脂:磷脂:膜通透性,Na+-K+ATP酶的 正常功能8.直接影响膜通透性增加膜磷脂酶的活性,抑制膜的正常重建磷脂分解产物、溶解的磷脂、自由脂肪酸均有膜裂解作用9.氨基糖甙类:置换膜结合Ca2+,影响膜通透性和酶特性浆膜泵:Na+K+ATP酶,Ca2+ATP酶功能下降可损害细胞离子平衡10.细胞内Ca2+:积聚,浆膜、线粒体、内质网和胞浆线粒体:Ca2+积聚,内膜通透性改变,电化学梯度改变,氧化、磷酸化下降,酶和核酸减少,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细胞活性减低11.内质网的氧化系统受损,产生反应代谢产物,如氧自由基,可形成过氧化铁
3、,使磷脂过氧化毒性物质直接作用,抑制线粒体呼吸,溶酶体膜也参与药物的肾毒性:磷脂膜改变,溶媒体通透性改变,酶释放12.自身免疫:下调免疫系统,修饰淋巴细胞亚群识别系统抗原:肾结构抗原,基底膜的成分或外源性基因细胞免疫13.功能性器质性14.ACEI:脱水和低血容量时RAS系统是维持肾小球滤过的重要因素NSAIDs:抑制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15.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炎结石16.NSAIDs:急性肾衰和肾病综合征用要数月后发生,无肾外过敏的表现病理:急性间质性肾炎和微小病变妇女,老人易感多数停药可好转17.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发生率:4-10%非少尿性急性肾衰与每日用量和治疗时间有关(不超10-12过天)18.发生率:4-8%70余种药物(利福平)表现:肉眼血尿,发热,皮疹,血和尿中嗜酸细胞增加肾脏:增大,间质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浸润10%不恢复19.青霉素,磺胺,安非他明小血管炎表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血肌酐升高肾外表现:皮疹,局部坏死,腹痛胰腺,关节,肺累及病理:中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20.磺胺N-乙酰代谢产物难以溶解促进结石产生21.过敏体质无法预测,一旦出现,停药肾毒性可预防:水化,尿流增加排出细胞碎片,NaCl降低RAS系统,利尿,增加尿量,肾血流,小管重吸收钠减少,降低能量消耗,钙离子阻滞剂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