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6 ,大小:353.50KB ,
资源ID:795720      下载积分:11 金币
验证码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为邮箱或者手机号,密码是验证码),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开通VIP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down/795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声明  |  会员权益     获赠5币     写作写作

1、填表:    下载求助     留言反馈    退款申请
2、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3、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4、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5、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6、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7、本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注意事项

本文(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ppt)为本站上传会员【胜****】主动上传,咨信网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咨信网(发送邮件至1219186828@qq.com、拔打电话4008-655-100或【 微信客服】、【 QQ客服】),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60天内】不扣币。 服务填表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ppt

1、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穴位、手法、治疗穴位、手法、治疗攒竹(天门)攒竹(天门)q【位置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攒竹,又称开天门。q【次数次数】30305050次。次。【功用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主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眉弓(坎宫)眉弓(坎宫)q【位置位置】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q

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推眉弓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推眉弓(分推坎宫)。(分推坎宫)。q【次数次数】30305050次。次。【功用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主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太阳太阳q【位置位置】两眉后凹陷中。两眉后凹陷中。【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太阳。揉太阳。【次数次数】30305050次。次。【功用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目。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

3、目。【主治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视眼等。视眼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耳后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耳后高骨)合用。高骨)合用。迎香迎香q【位置位置】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按揉法:以食、中两指或两拇指分别在鼻翼按揉法:以食、中两指或两拇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按揉,称按揉迎香。两旁穴位上按揉,称按揉迎香。2 2搓摩:以食、中两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搓摩:以食、中两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

4、作上下搓摩动作,称黄蜂入洞法。上,作上下搓摩动作,称黄蜂入洞法。【次数次数】30305050次。次。【功用功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宣肺发汗,开通鼻窍。【主治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炎,鼻塞,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炎,鼻塞,流涕等。流涕等。百会百会q【位置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百会。按揉百会。2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镇静安神,

5、升阳举陷。镇静安神,升阳举陷。【主治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风池风池q【位置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起始部中间凹陷中。【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次数次数】5 51010次。次。【功能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主治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等。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

6、门则发汗作用更强。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天柱骨天柱骨q【位置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些),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些),称推天柱骨。称推天柱骨。2 2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称擦天柱骨。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称擦天柱骨。【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天突天突q【位置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按揉法:用中指端

7、按揉本穴,称按揉天突。按揉法:用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天突。2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捏挤本穴,称捏挤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捏挤本穴,称捏挤天突。天突。q【次数次数】按揉法:按揉法:10101515次;捏挤法:次;捏挤法:3 35 5次。次。【功用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中脘中脘q【位置位置】肚脐直上肚脐直上4 4寸。寸。【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2.2.摩法:用全手掌或食、中、无名、小指面摩本穴,称摩法:用全手掌或食、中、无名、小指面摩本穴,称摩中脘。摩中脘。3.3.

8、推法:用食、中二指自喉向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推法:用食、中二指自喉向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次数次数】揉及推法:揉及推法:100100300300次,摩法:次,摩法:3 35 5分钟。分钟。【功用功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健脾益气,消食和胃。q【主治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腹腹q【位置位置】腹部。腹部。【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推法:推法: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推腹阴阳;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两旁作横向

9、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2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次数次数】推法:推法:100100300300次,摩法:次,摩法:3 35 5分钟。分钟。【功用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健脾和中,理气消食。q【主治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手法合用。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手法合用。脐(神阙)脐(神阙)q【位置位置】肚脐。肚脐。【操

10、作方法操作方法】q1.1.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统称揉脐。抓住肚脐抖揉,统称揉脐。q2.2.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q3.3.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脐,称捏挤脐。脐,称捏挤脐。【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抖揉次(抖揉5050100100次);次);摩法:摩法:3 35 5分钟;捏挤法分钟;捏挤法3 35 5次次天枢天枢q 【位置位置】脐旁脐旁2 2寸。寸。【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 1按揉法

11、: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称按揉天枢。称按揉天枢。q 2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作一指禅推动作。上作一指禅推动作。【次数次数】按揉法:按揉法:100100300300次;一指禅推法:次;一指禅推法:1 12 2分钟。分钟。【功用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疏调大肠,理气消滞。【主治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丹田丹田q【位置位置】脐下脐下2.52.5寸。寸。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

12、揉丹田。揉丹田。q2.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3.3.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称一指禅推丹田。称一指禅推丹田。【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摩法:次。摩法:3 35 5分钟。一分钟。一指禅推法:指禅推法:2 23 3分钟分钟大椎大椎q【位置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大椎。大椎。2.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

13、时捏拿起穴位处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皮肉,用力向里捏挤,称捏挤大椎。皮肉,用力向里捏挤,称捏挤大椎。【次数次数】按揉法:按揉法:20203030次。捏挤法:次。捏挤法:3 35 5次。次。【功用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清热利咽,解表发汗。脊柱脊柱q【位置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2.2.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

14、,称捏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脊,一般捏脊,一般捏3 36 6次,第次,第1 1最后最后1 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 24 4次需捏次需捏3 3次提拉皮肉次提拉皮肉1 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 23 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q【次数次数】推法推法100100300300次。捏法:次。捏法:3 36 6次。次。【功用功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腑

15、,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主治主治】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七节骨七节骨q【位置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

16、或推下七节骨。下七节骨。【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推上七节骨:温阳固涩止泻;推下七推上七节骨:温阳固涩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导滞通便。节骨:泻热导滞通便。【主治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等。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为治泻四大手法推上七节骨为治泻四大手法龟尾龟尾q 【位置位置】尾椎骨末端。尾椎骨末端。【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揉法: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q2.2.旋推法:用拇指面旋推本穴,称旋推龟尾。旋推法:用拇指面旋推本穴,称旋推龟尾。【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

17、】疏调肠腑,司调二便。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脾经脾经q【位置位置】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经。q【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补脾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补脾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消食导滞;调脾经:调和脾胃。消食导滞;

18、调脾经:调和脾胃。【主治主治】腹泻,疳积,厌食,便秘,呕吐,黄疸,痢疾等。腹泻,疳积,厌食,便秘,呕吐,黄疸,痢疾等。q【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补脾经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补脾经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基础保健。三法(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基础保健。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肝经肝经q【位置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食指末节罗纹面。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

19、心方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肝经;离心方向推为清肝经。向推为补肝经;离心方向推为清肝经。q【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平肝息风,泻火除烦。平肝息风,泻火除烦。【主治主治】烦躁不安,惊风,夜啼,癫痫,发热,口烦躁不安,惊风,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苦,咽干,目赤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以补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以补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捣小天心,清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20、天河水等合用。心经心经q【位置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中指末节罗纹面。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心经;离心方向推为清心经。方向推为补心经;离心方向推为清心经。【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清心退热,镇惊除烦。清心退热,镇惊除烦。【主治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惕不安,夜啼,失眠等。短赤,惊惕不安,夜啼,失眠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以补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及神志异以补脾经代之,本

21、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及神志异常病,常与清肝经,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常病,常与清肝经,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水等合用。肺经肺经q【位置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无名指末节罗纹面。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主治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

22、病,常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肾经肾经q【位置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小指末节罗纹面。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方向推称补肾经;向心方向推称清肾经。方向推称补肾经;向心方向推称清肾经。【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补肾益脑,温补下元。补肾益脑,温补下元。【主治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尿多,尿频,虚咳,虚喘等。尿多,尿频,虚咳,虚喘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宜补不宜泻,需泻时,以清小肠本穴宜补不宜泻,需泻时,以清小肠代之。本法主要用于治疗

23、大病,久病及先天不足诸代之。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大病,久病及先天不足诸症,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症,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大肠大肠q【位置位置】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次数次数】100100500500次。次。【功用功用】补法:温中固脱,涩肠止泻;清法:清热补法:温中固脱,涩肠止泻;清法:清热利湿,泻里导滞。利湿,泻里导滞。【主治主治】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腹

24、泻,痢疾,脱肛,便秘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脐,捏脊等合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脐,捏脊等合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下七节骨等合用。下七节骨等合用。小肠小肠q【位置位置】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

25、肠。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肠。【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清热利尿。清热利尿。【主治主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闭,水泻,发热,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闭,水泻,发热,烦躁等。烦躁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用补肾经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用补肾经代之。用本法清热时,多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天代之。用本法清热时,多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天河水合用。河水合用。四横纹四横纹q【位置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处。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掐揉法:

26、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称掐揉四横纹。,称掐揉四横纹。q 2.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次数次数】掐揉法:掐揉法:3 35 5次(掐一次揉三次为掐揉次(掐一次揉三次为掐揉1 1次)。次)。推法:纵推为推法:纵推为30305050次,横推为次,横推为100100300300次。次。q【功用功用】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q【主治主治】疳积,腹胀,厌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疳积,腹胀,厌

27、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发热,烦躁等。发热,烦躁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可以单穴使用,亦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推脾经,捏脊,摩腹配合使用,可用三棱针点刺本可以与推脾经,捏脊,摩腹配合使用,可用三棱针点刺本穴后用力挤出粘液或血水,称刺积法。亦可用刀割破本穴穴后用力挤出粘液或血水,称刺积法。亦可用刀割破本穴位皮肤。位皮肤。板门板门q【位置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手掌大鱼际平面。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板门。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板门。2.2.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

28、,称运板门。3.3.推法:用中指或拇指面推本穴,自指根推向推法:用中指或拇指面推本穴,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来回推,称清板门。来回推,称清板门。【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q【功用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主治主治】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腹胀,腹泻,胃痛,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嗳气,咳嗽,气喘,咽痛,发热等。呕吐,嗳气,咳嗽,气喘,咽痛,发热等。内劳宫内劳宫q【位置位置】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q【

29、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中指端揉本穴,称揉内劳宫。揉法:用中指端揉本穴,称揉内劳宫。2.2.运法:用中指或拇指端自小指根掐运起,经运法:用中指或拇指端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沿手掌尺侧缘,过小天心至本穴,称运内掌小横纹沿手掌尺侧缘,过小天心至本穴,称运内劳宫,也称水底捞明月,操作时可滴上几滴凉水,劳宫,也称水底捞明月,操作时可滴上几滴凉水,并用口吹气,以加强手法作用。并用口吹气,以加强手法作用。q【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运法:次。运法:10103030次。次。q【功用功用】清热除烦。清热除烦。【主治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热,多发热,烦渴,口

30、疮,齿龈糜烂,虚热,多梦,不寐,盗汗等梦,不寐,盗汗等内八卦(内八方)内八卦(内八方)q【位置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2/32/3长为长为半径,所作的圆周即为本穴,(在此圆周上从小鱼际开始分半径,所作的圆周即为本穴,(在此圆周上从小鱼际开始分布成八个卦位,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布成八个卦位,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面自乾位开始运起运法:用拇指或中指面自乾位开始运起坎坎艮艮震震巽巽离离坤坤兑,运时医者左手大拇指应压在离卦兑,运时医者左手大拇指应压在离卦位上面,而右手拇指

31、运至离位时,需从该穴位上的拇指上运位上面,而右手拇指运至离位时,需从该穴位上的拇指上运过。过。【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q【功用功用】调理气机,消食化痰调理气机,消食化痰q【主治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该穴善长调理中上焦气机,虚实证均可选用本该穴善长调理中上焦气机,虚实证均可选用本穴。该穴常作为配穴使用。穴。该穴常作为配穴使用。鱼际交(小天心)鱼际交(小天心)q【位置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本穴,称揉鱼际交。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本穴

32、,称揉鱼际交。2.2.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鱼际交。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鱼际交。3.3.捣法:用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捣本穴,称捣捣法:用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捣本穴,称捣鱼际交。鱼际交。【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掐法:次。掐法:3 35 5次。捣法:次。捣法: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清热除烦。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清热除烦。q【主治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嗜睡,精神萎靡,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嗜睡,精神萎靡,小便短赤,斜视,目肿痛,发热等。小便短赤,斜视,目肿痛,发热等。脾脾-肾肾q【位置位置】

33、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线。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板门,鱼际交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向运称运水入经板门,鱼际交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向运称运水入土。土。【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运土入水:清热化湿,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健脾运土入水:清热化湿,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助运,润燥通便。【主治主治】纳呆,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小便赤涩纳呆,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小便赤涩等。等。q【临床

34、应用临床应用】运土入水属清泻法,可治疗新病,实证。运水运土入水属清泻法,可治疗新病,实证。运水入土属调补法,可治疗久病顽病。入土属调补法,可治疗久病顽病。总筋(总位,总心,内窝风)总筋(总位,总心,内窝风)q【位置位置】手掌面,掌后腕横纹中点。手掌面,掌后腕横纹中点。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总筋。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总筋。2.2.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总筋。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总筋。q【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掐法:次。掐法:3 35 5次。次。【功用功用】清心泻热,散结止痉。清心泻热,散结止痉。【主治主治】

35、惊风,抽搐,夜啼,口舌生疮,发热烦躁,惊风,抽搐,夜啼,口舌生疮,发热烦躁,潮热,牙痛等。潮热,牙痛等。q【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用本穴治疗热性病时,多用掐法。用本穴治疗热性病时,多用掐法。十宣(十王)十宣(十王)q【位置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十宣。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十宣。【次数次数】3 35 5次。次。【功用功用】醒神开窍。醒神开窍。【主治主治】惊风,高热,昏厥等。惊风,高热,昏厥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病的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病的重证,多与掐老龙,掐鱼际交,揉百会等合用,

36、遇重证,多与掐老龙,掐鱼际交,揉百会等合用,遇高热惊厥时,可用三棱针刺破本穴放血高热惊厥时,可用三棱针刺破本穴放血老龙老龙q【位置位置】中指根正中点后中指根正中点后1 1分处。分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老龙。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老龙。q【次数次数】3 35 5次。次。【功用功用】醒神开窍。醒神开窍。【主治主治】惊风,昏厥,抽搐。惊风,昏厥,抽搐。【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方面的急、重证,多与掐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方面的急、重证,多与掐十宣,掐左右端正,按百会等合用。十宣,掐左右端正,按百会等合用。二扇门二扇门q【位置位置】手背,中指

37、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掐法:用两拇指甲掐本穴,称掐二扇门。掐法:用两拇指甲掐本穴,称掐二扇门。2.2.揉法:用单手食、中两指端,或两拇指桡侧揉法:用单手食、中两指端,或两拇指桡侧偏峰按揉本穴(宜重而快),称揉二扇门。偏峰按揉本穴(宜重而快),称揉二扇门。q【次数次数】掐法:掐法:3 35 5次。揉法:次。揉法:30305050次。次。【功用功用】发汗解表,定惊安神。发汗解表,定惊安神。【主治主治】身热无汗,受寒身痛,惊风抽搐,昏厥等。身热无汗,受寒身痛,惊风抽搐,昏厥等。一窝风(乙窝风)一窝风(乙窝风)q【位置位置】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

38、中。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重揉本穴,称揉一窝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重揉本穴,称揉一窝风。风。2.2.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一窝风。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一窝风。【次数次数】揉法:揉法:100100300300次。掐法:次。掐法:3 35 5次。次。【功用功用】温中行气,止痛散寒,安神镇静。温中行气,止痛散寒,安神镇静。【主治主治】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无汗腹痛,肠鸣,关节痹痛,伤风感冒,无汗身痛,惊风,昏厥,抽搐等。身痛,惊风,昏厥,抽搐等。三关三关 q【位置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

39、直线。【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推法: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q【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益气血。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益气血。【主治主治】一切寒证。风寒感冒,腹泻,腹痛,斑疹一切寒证。风寒感冒,腹泻,腹痛,斑疹白白 ,疹出不畅,病后体弱,阳虚肢冷,痿证等。,疹出不畅,病后体弱,阳虚肢冷,痿证等。q【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用本穴治疗虚寒诸证效果较好,可配用本穴治疗虚寒诸证效果较好,可配以补脾经,揉丹田,捏脊等。用本穴透疹时,宜久以补脾经,揉丹田,捏脊等。用本穴透疹时,宜久

40、久推之。推本穴时,可连及脾经一起操作,可以加久推之。推本穴时,可连及脾经一起操作,可以加强补益作用。强补益作用。天河水天河水q【位置位置】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如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至肘,称清天河水。如自内劳宫开始推至肘,称大清天河水。自内劳宫开始推至肘,称大清天河水。2.2.弹打法:用食、中二指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直至曲弹打法:用食、中二指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直至曲泽,同时可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水泽,同时可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水q【次数次数】推法推法10010

41、0300300次。弹打法:次。弹打法:3 37 7次。次。【功用功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清热解表,泻火除烦。q【主治主治】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伤发热,阴虚潮热,烦躁一切热证。外感发热,内伤发热,阴虚潮热,烦躁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口舌生疮等。不安,口渴,弄舌,重舌,惊风,口舌生疮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打马过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大清天河水,大打马过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大清天河水,大清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清天河水,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正,清天河水的清热作用大于清天河水,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正,不伤阴,故可治治疗一切热证。不伤阴,故可治治疗一切热证。六腑六腑q【位置位置】前臂尺侧缘,腕横纹

42、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至腕,称退六腑。至腕,称退六腑。q【次数次数】100100300300次。次。【功用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一切实热证。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重舌,木舌,咽痛,肿毒,热痢,便秘,痄腮等。重舌,木舌,咽痛,肿毒,热痢,便秘,痄腮等。【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穴善治实热证,常与推脊柱,清肝本穴善治实热证,常与推脊柱,清肝经等配合使用。退六腑与补脾经,或推三关合用经等配合使用。退六腑与补脾经,或

43、推三关合用(一凉一热)有调和阴阳及气血的作用。(一凉一热)有调和阴阳及气血的作用。推法推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1.直推法直推法q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称直推法。q2.2.旋推法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称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称旋推法。q3.3.分推法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以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穴位中点向两旁分向推动。称分推法,又称分法。两旁分向推动。称分推法,又称分法。q【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法频率较快为

44、法频率较快为200200300300次次/分。直推时,向心方向直推分。直推时,向心方向直推为补法;离心方向直推为泻法;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调)为补法;离心方向直推为泻法;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调)法。法。q【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推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推法为小儿最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揉法揉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以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以中指或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一定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上,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亦可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分别称为指揉法,掌根揉法,

45、鱼际揉法。q【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手法频率为200200250250次次/分。揉动时手要吸住皮肤,分。揉动时手要吸住皮肤,带动皮下组织随揉而滑动,不可在皮肤上擦。带动皮下组织随揉而滑动,不可在皮肤上擦。【临床应用临床应用】q揉法为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单手操揉法为小儿常用手法之一,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单手操作时,逆时针方揉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揉动为泻法。双作时,逆时针方揉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揉动为泻法。双穴双手操作时,向里旋动为补法;单穴向外旋动为泻法。穴双手操作时,向里旋动为补法;单穴向外旋动为泻法。按法按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以中指或拇指面,或掌根在一定的穴位上逐

46、渐以中指或拇指面,或掌根在一定的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分称指按法,掌按法。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分称指按法,掌按法。【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按时轻重适度,要垂直逐渐向下用力。按时轻重适度,要垂直逐渐向下用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按法多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其含义有按法多与揉法配合使用,称按揉法,其含义有二,一为向下按的同时揉之;二为按与揉交替进行。二,一为向下按的同时揉之;二为按与揉交替进行。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重按为泻法;轻按为补法。按法的强度与补泻有关,重按为泻法;轻按为补法。摩法摩法q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面附以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

47、、小指面附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方着于一定的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向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频率为手法频率为100100150150次次/分。指摩时要指实掌虚;分。指摩时要指实掌虚;掌摩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掌摩时要全手掌接触皮肤。【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胸腹部位。操作时,逆时针方向及本法多用于胸腹部位。操作时,逆时针方向及慢速摩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及快速摩动为泻法。慢速摩动为补法;顺时针方向及快速摩动为泻法。掐法掐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以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以拇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48、。【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操作时切忌掐破皮肤,宜其他各法操作完毕后施用。操作时切忌掐破皮肤,宜其他各法操作完毕后施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为强刺激手法,多用于急救本法为强刺激手法,多用于急救捏法捏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方法一: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方法一:用拇指桡侧在后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捏动。三指同时用力提拿住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捏动。方法二: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住皮肤,拇指前方法二:用屈曲的食指中节桡侧在后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向前捻动。【手法要求手法要

49、求】提拿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中,捻动向前时,应作直线提拿皮肤多少及用力大小适中,捻动向前时,应作直线运动。运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q第一种捏法刺激量小,适用于第一种捏法刺激量小,适用于3 3岁以下的小儿;第二种捏法岁以下的小儿;第二种捏法刺激量大,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刺激量大,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运法运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以拇指或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q【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频率为8080120120次次/分分捣法捣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

50、法】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以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在一定的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称捣法。穴位上作有节律的叩击,称捣法。q【手法要求手法要求】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手法节律要均匀,频率为9090100100次次/分。快而分。快而重的捣有兴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重的捣有兴奋作用;慢而轻的捣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本法刺激较强,宜于其他手法结束时进行拿法拿法q【操作方法操作方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力作一松一紧的提拿动作。一定穴位上反复相对用力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