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说课教案犍为县石溪初级中学 王晓东一、教材分析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是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品味情感,学会写景方法,可以作为这个单元的重要教学目标。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赋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我们欣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让我们感受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字里行间,充满着欣喜,赞美之情。这篇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从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培养来看,是一个最经典的载
2、体。把它放在单元的首位,非常恰当。对于后面的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很大的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有感情的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2、学会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
3、写好景物要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方法。四、教学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播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接力赛朗读等多种形式。可以在课前指导一、两个朗读较好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读,课上播放,效果会更好)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比如背景音乐,课文的朗读 视频,春画面等)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2、朗读教学法。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质朴优美,在句式上长短整散搭配协调,字字句句都饱含作者的情感,基调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
4、教学中,可采用朗读教学法(研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独特的意境。要指导学生通顺、流畅、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3、示范分析、师生合作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因为初一学生还不善于通过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体会散文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学习高超的写作技法,教师可选取一、两个重点段落作详细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细致描绘的地方,如本文的“春草图”和“春风图”,其他段落则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这样,教师的讲解就起到了示范作用,启发学生动脑、动手、
5、动口,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六、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学生读的媒借,边读,边问、边想,边写。一边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情,产生问题,边思索老师的提的问题。最后通过本文学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片断描写。七、学情分析1、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八、教学理念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
6、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2、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充分理解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
7、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九、多媒体设计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提供春的画面十、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起听祈祷。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是少了一个季节:春,引导学生说出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等等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能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听
8、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2感受:请同学们走出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描绘一下,刚才头脑中闪现的美丽画面。3比赛朗读: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到讲堂前,配的音乐下,同学加以评价指导。(提高学生朗读热情,用声音感知美)(以上读的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再读课文,再次理解欣赏春色之美。引导学生回答,朱自清笔下有哪些景物,有哪些特点,并及时积累。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
9、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此处对文章写作技巧加以引导分析。如:抓住景物,景情交融,用修辞。)(1)说出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 句,因为它写出春天的_景物,用_修辞,(或是从 感官_角度来)表达_情._我用_语速、语气、语调来读。2.师生共同探讨,老师提问,引学生一起探讨,本文景
10、美,情感美。中心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中哪些语句说明春天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把目光放在全文之中,来仔细品读美文,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技巧。比如用什么修辞。)联系前文,引导学生。娃娃说明从头到脚是新的: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是新的。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春天像小姑娘,
11、说明春天的花枝招展,美丽多姿。颜色美,景物美,诗情画意美,让学生找出描写的景物,来分析如何写的,比如: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非常舒畅,给人以愉悦的美。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春天又是一位健壮的青年,这是力量的美。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
12、“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这三个比喻,更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四)教师小节,体验与反思: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布置作业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十一、板书设计春朱自清(现代)迎 盼望着春 绘 草、花、风、雨、人颂 娃娃、姑娘、青年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4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