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0 一 四 年 秋 九 年 级 测 试 卷 化 学 试 题 亲爱的同学:本学科试卷共四道大题,满分50分,时量40分钟,考试内容:1-3单元(以第三单元为主),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答题。 第I卷(选择题,共1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在第I卷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子分解变成原子 B.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原子结合构成分子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
2、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木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4.下列有关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只生成一种物质 B.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一种是氧化反应 5.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氮气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闻气体的气味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插入燃着的木条 6.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
3、是: 序号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7.人们常说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菠菜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分子 C.铁原子 D.铁元素 8.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是高危
4、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铱的元素符号是Ir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9.右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10.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
5、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你所学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③ B.①②⑤ C.④⑤⑥ D.③⑤ 11.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N2 ②Mg2+ ③SO2 ④ ⑤ 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由③可知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12.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6、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差为: A.188 B.78 C.55 D.23 第I卷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3.(5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名称或化学符号: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
7、2)一种通过缓慢氧化产生的物质 ;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 ; (4)第二周期第四主族的元素符号 ; (5)一种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 14.(7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倾倒试剂瓶里的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的原因是 ; (2)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 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人类正积极行动,防治空气污染。请你写一条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的措施
8、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碳锰的目的是 ; (4)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湿衣服晒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由于 ,水银温度计受热,水银柱上升,这是由于___ __;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
9、 。 15.(4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若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 (3)上述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可能是(填序号,下同) ; (4)若B、D两种粒子在一起能形成化合物,则形成的化合物中B、D的粒子个数比最有可能为 。 16.(6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H 氢 1.008 2 He 氦 4.003 3 Li
10、 锂 6.941 4 Be 铍 9.012 5 B 硼 10.81 6 C 碳 12.01 7 N 氮 14.01 8 O 氧 16.00 9 F 氟 19.00 10 Ne 氖 20.18 11 Na 钠 22.99 12 Mg 镁 24.31 13 A1 铝 26.98 14 Si 硅 28.09 15P 磷 30.97 16 S 硫 32.06 17 C1 氯 35.45 18 Ar 氩 39.95 19 K 钾 39.10 X Ca 钙 40.08 ……
11、 (1)看到此表,你联想到的一位中国化学家是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粒子符号为___ ____; (3)画出9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____________ 。根据此规律,可知图中x = 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3分) 17.(3分)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硫
12、原子的质量为N Kg,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作为标准,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8.(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如果用双氧水制氧气,可用装置A做发生装置,该装置和B装置相比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下同) ;写出其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其优点是
13、 。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编号);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气体;④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①④③⑥⑤ (5) 实验室制取氧气与工业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 。 19.(5分)已知: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有同学设计了甲
14、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 实验II: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同学乙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设计了实验III(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答: ,理由是
15、 。 答 案 1.C 2.A 3.D 4.A 5.D 6.D 7.D 8.A 9.B 10.A 11.B 12.D 13.(1)氮气 (2)二氧化碳(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Al (4)C (5)氯化钠(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4.(1)防止试剂瓶口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2)粉尘 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原子之间存在间隔,且
16、温度越高原子间的间隔越大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5.(1)三 (2)11 (3)AE或CD (4)1:2 16.(1)张青莲 (2)失去 Mg2+ (3)略 (4)每一横行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质子数依次增多(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20 17.32M/N 18.(1)试管 集气瓶 (2)可控制反应的速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不需加热(或在常温下就能进行) (3)D (4)D (5)工业制取氧气是物理的方法,而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化学的方法 19.氨水(氨分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无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分子,已经排除了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可能 九年级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