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德育的影响摘要: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身体、忽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言传、轻身教等误区。这些问题的症结何在?如何树立适应社会对人才新要求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加强未成年人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家庭
2、教育 未成年人 德育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的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求各级组织“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中国有句俗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说明了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摇篮。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了解未成年
3、人思想道德发展现状以及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一、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文化多元化正在向纵深发展,多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尤其是我市毗邻港澳,未成年人思想形成更多地受到西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与此同时,个别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学生出现校内校外判若两人现象。另外,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里,成年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黄赌毒现象沉渣泛起,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互联网、现代通讯
4、技术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网络的诞生对青少年的道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缺乏分辨力和自制力,因此而导致的网络成瘾、沉迷于虚拟世界的问题成了家长非常担心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很薄弱,甚至有高达85%的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上述情况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通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表现在: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懂得要多些奉献,少点索取,绝大多数能遵守社会
5、公德,基本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方面:(一)自私自利,不会感恩。在十几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中,我发现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最严重的就是自私的问题。“人人为我,我不为人人”就是他们的信条,贪图安逸享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滋长。总认为别人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应该的,从不反思自己应该如何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友,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二)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认知与行动不统一。许多未成年人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法制观念淡薄,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青少年在思想认识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知”与“行”不统一。(三)心理素质
6、欠佳,压力承受力差。当前的青少年物质条件优越,心理环境恶劣;缺乏生命价值感、生活意义感和幸福感;害怕困难和失败,挫折承受力低。自信心不足,心理素质差,与人沟通存在困难是突出表现。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或缺失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任性、粗暴,不友爱的性格,并且有特别严重的逆反心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明显有上升的趋势,因心理问题而自杀丧生的事例时有发生。二、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早期优势作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现代三大教育,它们共同组成现代教育体系,而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
7、他们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无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小时候接受教育和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有连续性作用。未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经过连续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因为青少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期间会更换学校,更换多个老师。而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很稳定,和父母的接触与交流是最
8、多的。父母可以经过连续不断的教育,使子女逐步形成稳定的思想和行为。(三)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有易于接受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也越大,相互的信任程度就越高。父母与子女具有血缘亲情关系,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使父母的教育更具权威性,更易于被青少年接受。三、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分析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瑞士教育家斐斯塔洛齐讲过“道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是家庭”。当前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以下的误区: (一)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在当前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在只注
9、重升学率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多数家长还是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这必然会减少对孩子全面成长的关注。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只有极少数家长关心“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在浮躁与欲望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偏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似乎孩子的分数和就读的学校将决定孩子的一生。这是一种严重的认识偏差。智力、分数、学历虽然重要,但是,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成功者,或被人们敬佩与记住的人,一定具有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责任感、同情心、博爱、自尊,等等。家长德育教育意识欠缺直接影响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养成。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缺失,其实是整
10、个社会对德育工作缺乏重视和了解的一个缩影,这直接导致德育中“5+2=0”的现象。(二)家庭教育重物质轻情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认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送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多数家长缺乏与孩子的真正的情感交流,导致孩子情感发展异常,遇到问题时宁愿告诉同龄的伙伴,也不和父母交流,养成了自私、孤僻、横行霸道等不良个性品质。其实,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对人的心理教育是从情感抚养开始的,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情感德育理论认为,道德情感是道德发展的基石。所以家庭教育要有尊重未成年人
11、个性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将情感因素置于道德教育的中心地位。(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长缺乏家教知识,对孩子或者溺爱过度,或者专制过分;或者放任不理,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扭曲了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有的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观念落后。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仅没有做到言传身教,反而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四、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当前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和整个社会、时代的道德观的变化息息相关的。转型期的中国,传统道德体系面临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道德体系尚未建立,道德价值的失范成为现实中的普遍困境。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呢?我认为要做到
12、以下几方面:(一)以人为本,让孩子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作为父母要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不断凸显。在道德教育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尊重学生道德判断权利,将学生作为真正道德主体的发展趋势。以孩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理解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是提高德育效果的理性选择。道德教育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的理性选择。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训导,是对话而不是灌输。 (二)选择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每个父母都有自己教养子女的方式,不同的教养
13、方式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著名教育家王极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从我们的研究结果看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正相关,而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例如,严厉惩罚型、过分干涉型、拒绝否定型、过度保护型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有着负相关。”3因此,掌握科学的家教方式,有助于家教效果从事倍功半走向事半功倍。家庭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家庭教育应该既有表扬又有批评,重点是表扬为主。在孩子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家长的理念、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这时候家长不应采取灌输式的说教,而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效帮孩子走出困境。话不在多,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令
14、孩子马上振作起来。(三)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如果家长一味追求智力教育,忽视做人教育,那么孩子的智力发展也不会有后劲,并可能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误入歧途。家教的核心不在于非让孩子背几首唐诗、宋词,关键是要家长真正担当起父母的重任,身体力行地教育子女做一个善良、正直、无私的人,这才是重要的。家庭塑造人,关键在父母,对孩子做人教育的培养有4个重点。1.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2.教育孩子要自强自立。3.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4.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四)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作为家长要经常与孩子的任课老师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另外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这样有利于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培育健康的人格。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言一行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要遵循子女的心理、生理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形成他们的道德认识,发展孩子的道德情感,训练孩子的道德行为。5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