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讲读课教 师段九霞单 位辉县市城北中学课题名称竹林深处人家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一、课文说明。本文的重点是写山村人家,写竹农丰收的喜悦。文章却用大量篇幅描绘竹海,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重在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表达作者对竹乡
2、生活的向往。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很长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能忘却,原因有二:一是这里独具特色的竹林,二是这里闲适、安静的竹乡人的生活。二、设计思路。本课时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熟悉文章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前面部分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描绘竹子的丰收景象为后文写人家,写竹乡人的“欢笑”作铺垫,展现竹乡人闲适、安静的生活(也就是“难忘”的原因之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写竹海,我们不能不对作者的描写角度,写景方法(又由于前面两篇文章对此问题都有所涉及)进行关注。这也是作者“难忘”竹海的原因之一。因此本课时着重解决这个知识点,属于一堂专题研究性的课。三、设计原则。1、故意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学
3、习语文的兴趣。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3、阅读与写作指导并举。4、学生活动充分,积累丰富。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1.学习写景的层次和方法。2.热爱竹乡、热爱竹乡人民以及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重点:多角度写景。品析文章语言。教学难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写景教学过程课前,挑战自我热身赛,1分钟内背诵游山西村。一、 导入课题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散文家、画家黄蒙田先生的写景散文竹林深处人家(板书课题),首先,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PPT展示),请同学们齐读
4、出来。通过对散文名篇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散文“形散而不散”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的文章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感情体验呢?二、整体感知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跳读课文,画出一两句最喜欢的句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出声朗读。【交流提示:1、说出句子所在的段落;2、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生朗读,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愿意来朗读一下自己找到的句子呢?生1:我找到的句子在第1段,“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有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体会到了竹子的多和广。(重音“连都”、“全”;语速快慢相
5、间,最后留下回味读出惊讶和震撼的感觉)生2:我找的句子在第2段,“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惊喜。(语速适中,“但是”转折的惊喜可以语调上扬一些。)生3:第8段,“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可以感受到竹林人家留给作者的深刻印象,还在回味。(语速放慢,读出回味的韵味)生4:我找到的句子是第6自然段, “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
6、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在竹林人家做客的时候非常的惬意。(前面语速放慢,“再也没有”、“和谐”“有情调”可适当重读)生5:我找的也是第6自然段的句子,“可是我却没有想到,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还是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者说不会想到用竹用的这样彻底。”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作者来到竹乡时候震撼的感觉。(“可是”“全”“这样彻底”重读)师:(挑两到三位同学来展示,其间教师可范读指导,引导生体味情感)刚才几位同学按照自己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朗读了各自喜欢的句子,也有很多同学没有获得发言的机会,不要着急。请看大屏幕,老师帮大家把它们整合到了一起,变成了一篇小美文,
7、我们师生来一个合作朗读。(老师读蓝色字体,同学们读黑色字体)注意语速放慢、体味情感。远望竹林,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深入竹海,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来到竹坞,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回过头来,发现山麓的竹林上出现了缕缕炊烟。于是我们便向深藏在竹海里的山村进发。越山涧,过竹桥,爬石路。终于踏在了村庄的街道上。竹乡里的房
8、子,是尽可能利用本地出产的竹材。可是我却没有想到,家家户户用的,不论家具还是器皿全都是竹子做的,或者说不会想到用竹用的这样彻底。在这样的人家里,我呼吸到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到非常舒适。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谐更有情调的了。正要离去,忽然传来了女孩子们的欢笑声。原来是一群拾竹箬的女孩子回来了。细心的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老师串联美句的小窍门,这个发言机会给我们的语文科代表(若有其他抢答同学,可调整)生:通过蓝色的字体,也就是作者行踪,位置的变换。师:没错,同学们以后也可以通过抓游踪的方法来快速梳理文章内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
9、把握和感知,我们已经初步体会到作者笔下竹林的茂盛和人家的和谐。三、合作探究文字带给我们如此美好的情感体验,得益于作者的生花妙笔,接下来请同学们走进竹林,阅读文章13自然段,品析描写竹林语句的妙处。PPT展示问题:(一) 走进竹林:阅读文章的13自然段,品析描写竹林的语句。(找出一两处即可,也可参看学案列出的句子)三分钟时间点津小帖子:品析语言表达效果时,可以从修辞角度(比喻、夸张)、炼字角度(动词、形容词)、以及表现手法(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等方面入手。例句:第1段中“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品析
10、:“铺”字给人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而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林比作“海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竹子多而茂密的特点。1、(修辞角度)“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里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把竹海里的小路比作“海底隧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林的高广和茂盛的特点)2、(修辞角度)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想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引用陆游的诗句写出了竹林的“神奇”,也增
11、加文章的趣味性)3、(炼字角度)第1段中说“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从色彩上写出了竹林的“茂盛”之景;“推、涌”两个动词把竹海波涛汹涌的气势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是一处动态描写。)4、(描写角度)第3段中: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是束手无策。”(从画家画竹的为难可以从侧面突出竹林的茂密和深广)师: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从修辞角度、炼字角度、描写角度等方面地体会到了写景手法的巧妙,这也正是我们能更深入地感受美景的一个因素
12、,希望同学们也能把多角度多方法的写景手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训练中来。(二) 探访竹乡:竹林的茂盛预示着竹乡丰收的年景,限时3分钟,速读文章的48自然段,概括竹乡的丰收体现在哪里。(前后四人小组讨论,随时举手)生:体现在吃、穿、住、用全和竹子有关。(第6段中说房子是竹子的,家具、器皿、甚至穿的鞋子、还有吃的也是和竹子有关的盐笋干。说明竹子的丰收。)生:体现在竹乡充满欢声笑语,宁静富足的生活。(第4段里说“我们竹海里的村庄可热闹呢”,还有写到女孩子的笑声,可以知道竹农因为丰收而格外喜悦。)师:吃住穿用无不用竹的隐秘山村,民风淳朴,和谐宁静,不得不让作者心生喜爱,流连忘返了。四、拓展提升(一)求同存异
13、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重走了黄蒙田先生的竹林人家之路,现在回过头来对照陆游游山西村,两篇作品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点?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都写到了丰收的景象,本文是竹林茂盛,山西村人家是“足鸡豚”。生:都写到了村庄周边的自然风光,并且也有当地独有特色的体现,比如本文竹林人家的用具。师:同学们慧眼如炬,虽然两篇作品具体内容不同,但都是“因景而生情”、“情景交融”。(二)诗情结尾在同学们精彩表现的感染下,老师也不禁诗意大发,既然无法亲眼领略竹林美景,就仿照游山西村改写了一首律诗,请同学们为老师朗读出来吧。游竹林人家莫道荒岭无生趣,竹海涌动石径斜。海到尽头叶作岸,屋在深处竹为家。
14、碧墙碧院赏碧浪,青桌青椅品青茶。浮生一日入此境,从今看淡三月花。老师就用这首诗作为本节课堂的结语,在美景、美文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最后,请大家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表现最出色的组。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下课!板书设计竹林深处人家移步换景(前三个自然段)竹林:多角度写景难忘五官(全文)人家:闲适、安静的生活作业或预习四、指导积累,促进写作。(布置作业)从文中分类摘抄词语色彩:声音:气味:从以上类别的词语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三个连缀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提示:抓住色彩、声音、气味几个方面,选取所摘录词语描绘出景物特征。竹、松与梅并称“岁寒三友”,搜集有关竹的诗词、文章、绘画资料,办一个“竹文化”专刊。自我评价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