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练后讲 先试后导 -浮力教学案例 军店镇中 张亮【案例摘要】浮力这一节内容,凸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作用:应用了前面学习过的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对下面即将要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力求从三个目标上达成学习的目的,采用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方法来展开。【关健词】目标分解 先练后讲 先试后导【案例背景】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浮力的大小和对浮力产生原因的探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
2、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案例描述】 第一个环节:知识回顾 练习 1、处于 或 的物体可以不受力,受到的力一定是 ,这个力的特点是: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物体,当物体静止时,此时 和 是一对平衡力,若测力计的示数是4.9N,则物体的重力为 ,当用手向上托该物体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若示数变为3N,则手向上托的力大小为 N。2、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 而增大。在液体内部的 压强是相等的。 3、液体压强公式是P ,公式中“h”的含义是 。河水的深度是10米,当一个潜水员下潜到距河底还有2米的时候,他受到水的压强是 帕。(g取10N/kg)多媒
3、体展示,组长检查,得出重点,定证结论【点评1】教师心理:通过第一个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浮力和“托力”在力的方向和效果上是类似的,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思维,为后边讲到的浮力的方向和大小做好铺垫;通过第二个练习,为后面浮力产生和原因,即上下底面的压力差打好基础;通过第三个练习,为后面的“压力差法”计算浮力打下基础;在设计习题的时候,我认为梯度适中,有很好的温故知新的效果,也想达到上下知识的先衔接作用。【点评2】学生表现:在做第一题的时候,学生的难度较大,说明有时在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有“一厢情愿”之嫌。 第二个环节:学习过程 目标1的达成:浮力的方向 1、和老师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用手向下按水面上的皮球
4、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手上的感觉是: 。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力的方向 我们把: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托力,这种力就是浮力,这个力的方向是 的。2、巩固练习:画出飘浮在水面上静止的木块受力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木块受到 个力的作用。它们是平衡力,所以大小 ,即F = ;方向 ,因为重力的方向是 ,所以浮力的方向是 。【点评1】教师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浅入深的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先行观察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和练习中学习。【点评2】学生的反映积极,气氛良好,很轻松的达到了目标1的学习。目标2的达成: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物体漂浮在液体的表面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特点可知:F = . 1
5、、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沉入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结合浮力的定义,如何用实验进行验证?演示某一物体沉入水底;然后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方法及过程: 实验现象:物体: 水位(排开的水):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 浮力的作用。(填受或不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等于 。随着 浮力越为越大;当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点评】教师心理:凸现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并结合练习,让学生先练后讲,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个环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容易,达到“双盈”的效果。目标3的达成:了解浮力产生
6、的原因: 1、练习:一个边长为2m的正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水对上表面A点的压强 对下表面B的压强(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 ;水对物体左边G的压强 对物体右边H的压强(填大于、等于、小于),原因是 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水对上表面的压力是 N,水对下表面的压力是 N,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 N。2、 小组讨论: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你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了吗? ;你知道计算浮力的另外一种方法吗? 【点评】让学生先试,再讨论,先练习,后展示。第三个环节:师生共同总结浮力的定义是: 浮力的方向是: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1、热气球升空时 浮力作用,降落时 浮力作用。
7、在水中下沉的石块 浮力作用。(填受到、不受到)3、一金属块重5N,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测力计示数变为2N,则它所受的浮力为 方向 。4、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a、b、c,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液面上,如图,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 5、一物体一半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1,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F2,F2 F16、一铜块,让它分别浸没在水中距水面1m和2m深的地方,铜块受到的浮力( )A1m深处大 B2m深处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七、教学反思:上课导入所用试题偏难,时间花费过长;改进方法:选择12个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看情况决定是否单独批改,必要时可采用集体定正,也可以采用请学生上黑板演板,再集体定正的方法。目标当中的第三个目标和巩固练习尚未完成,主要是时间不够,说明对时间的安排不合理。改进方法:平时上课改正放任自流的习惯,提高师生的时间观念。学生讨论不够充分,发言不积极。改进方法:优化分组,平时多鼓励,让学生明白发言的重要性和讨论的补偿性。-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