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院感知识培训,什么是院感?,指任何人在医院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诊断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院感研究对象:,广义地说,医院感染研究的对象,是指一切在医院活动过的人群,如住院病人、医院职工、门诊病人、探视者和陪护家属。但是,新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认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所以,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应为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院感定义:,指任何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
2、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按病原体来源院感分类,内源性,外源性,内源性,一)内源性医院感染也称自身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由于各种原因,病人遭受其本身固有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感染力,并
3、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当他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外源院感病原体来源:,这种感染包括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物品对人体的间接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外环境等。因此,所谓医院内的环境感染(如通过空气的感染),亦应属于外源性感染。,病人大部分感染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病人在疾病的潜伏期一直到病后一段恢复期内,都有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周围他人。对患者及早作出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一项根本措施。,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皮肤黏膜破损暴露,2、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3、手的
4、污染,4、空气污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常见于,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皮肤黏膜的破损,就暴露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带有病毒的物质就有与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的可能,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者体内,从而发生感染。手术或其他操作中使用各种锐利器,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同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同样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手的污染,手的污染医务人员
5、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绝大多工作是通过手完成的,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各种细菌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如各项操作后不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感染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院感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医源性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易感人群,易感人群:包括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婴幼儿及老年人;,营养不良,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住院时间长者;手术时间长者;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预防与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加强感染源的管理;,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加强医院卫生学监测;,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严格探视与陪护制度;,加强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对易感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及时总结与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