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不见的爱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母爱的伟大。教学难点:通过对文中具体描写母亲的语句,来感受母亲无声而深沉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一个盲童在母亲的陪伴下用弹弓打玻璃瓶,最后将玻璃瓶打碎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预设:他的妈妈
2、。引导:他的妈妈用什么创造出奇迹?母爱。)过渡:(播放秋日私语音乐)有位诗人说过,“谁在我跌倒时,将我扶起?谁对我讲述美丽的故事?谁给我创痛的地方一个吻我的母亲。”岁月给母亲带来忧愁,却不能使她对孩子的爱减去半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位母亲对失明儿子浓浓的爱。二、深入体会,感悟母爱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把体现母亲这份爱的句子找出来,然后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能从这些句子中能感受到母爱?(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谁来读一读第一处。(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很深。她的动作是那样轻,她的神情是那样慈祥,她期待着奇迹的
3、发生。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充满着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孩子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这句话应该读得再轻一点,慢一点,才能体现出母亲的安详和她对孩子的爱。谁还想读一读这句话(1名)。我们齐读这句话,注意轻一点,慢一点。(2)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当作者提出要教孩子打弹弓时,他母亲为什么要拒绝呢?(提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失明的孩子?)(母亲不要孩子依赖别人,让他自己自己面对困难,面对现实)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
4、下”?(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想让孩子面对现实)指导朗读。(你们真是有心的孩子,从“轻轻地说”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细心的保护,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引读:在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所以她平静地向我解释(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她轻轻地对我说(个别)?(谢谢,不用,他看不见)。是啊,这是多么残忍的话啊,可是母亲没有逃避,也要孩子面对现实,哪怕再不忍心,母亲依然
5、坚定地说(齐)?(谢谢,不用,他看不见)。(3)“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全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原来母亲不是铁石心肠,她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一样有着健康快乐的生活。这是母亲的心声啊!你能读出这份心声吗?(点评:读出了母亲的心声;母亲的话外之音;母亲意味深长的话)(4)“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理解:“总会打中的。”(坚持不懈,不放弃,不要害怕失败)在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自卑时,胆怯时,泄气时,打累时)“总会”表现母亲坚信孩
6、子一定行。理解:“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呢?再读读后半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认为只要做了,就能打中;要是没做,就不会打中!)(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都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师引:(多方式读句)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啊,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提示:这是直接对孩子说的,“他”应该改成“你”。)不做,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却
7、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了信心。)从“也”字能得到什么信息?(也许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更是因为孩子累了,所以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无论孩子打得是好是坏,是快是慢,那位母亲始终在捡着,递着。谁来读,读出母亲的这份耐心,这份从容。(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在一起把前面那句描写母亲为孩子递石子的话读一读。此时此刻,你们说母亲递的仅仅是一颗颗石子儿吗?(关爱、希望、鼓励、尊严、勇气、毅力、信心)2、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不放弃,不气馁,不断向困难挑战。正因为这样,当我转身要离去时,突然身后传来了听,孩子们!(放课件,深情感悟)师:这“碎裂声”告诉
8、我们:( )3、展开想象:听到这碎裂声,如果你是作者,此时的心情什么样?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又听到了什么了?(师补结尾:母亲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一动不动,她多想站起身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但因为坐的太久,她的两条腿全麻了,根本动弹不了。她仍然安详地微笑着,眼里却闪烁着晶莹的泪花。这微笑,这泪花代表了一种)4、我们在一起把描写母爱的句子读一遍,这些都是关于人物的什么描写?(作者正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特点细致刻画,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这在写作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三、总结提升,梳理感受1、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看见了一份看不见的爱,练习打弹弓只是这对母子生活中的一件极小的事,可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份不寻常的母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让我们带着对文中母亲的敬仰,带着对人间这份最真挚的爱的领悟再来读读课题。2、(播放歌曲母亲)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母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暧如春。母爱是沙漠里的一眼清泉,只消一滴,你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漫延。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四、作业: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写一篇周记。(必做)2继续搜集歌颂母爱的诗歌,文章,读一读。(选做)